•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六年级,17篇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 行政公文 ]

    行政公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21:46:3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六年级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细节,帮助教师准备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案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一2、能有感情的读诗,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要表达的情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六年级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细节,帮助教师准备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案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一

    2、能有感情的读诗,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课件

    一、谈话引入,介绍背景:

    2、我们一起背一遍吧!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看题目,结合预习

    1、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2、认识多音字--宿并理解字义

    3、理解建德江关于作者孟浩然还有谁想补充吗?

    4、那么孟浩然夜宿建德江边到底看到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视线去建德江边看一看。

    三、出示古诗,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结合预习,用四单元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建议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完善。

    出示思考问题:

    1、诗人夜宿江边看到了什么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逐句汇报

    3、拓展借月抒怀的诗句--读读体会

    六、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七、结合这首诗,再提起夜泊人,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孤独、寂寞、忧愁、思念……

    1、自由读你能找到诗中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词语吗?

    2、围绕着这个词语,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找读读,理解体会。

    3、读诗,感受

    九、全课总结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二

    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

    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边读边思考:

    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

    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

    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

    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

    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

    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

    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

    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小结过渡:

    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观众无处不在,体现出我对艺术的指着追求和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播放评剧《花为媒》音乐。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六、品析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三

    1、会写生字“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体会夏季西湖疾雨急来急去的特点,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朗读背诵本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描述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1、师;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背首诗给大家欣赏欣赏。(学生举手自由背诵)

    2、师生同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出新课。

    3、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和诗人,学生齐读)

    4、谁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苏轼(学生自由发言)

    5、(课件出示)教师简介苏轼

    二、初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醉书”是什么意思?本诗是不是诗人喝醉酒时写下的呢?我们理解了全诗就会知道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认真读读这首诗吧。要求:边读边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画出诗的节奏)

    5、学生再练习朗读。

    6、学生齐读本诗。

    7、学习生字“遮”,并指导书写。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学生默读全诗,理解诗句意思,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部分词语解释)

    2、同位交流诗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画面。

    3、指名班级汇报,(课件出示)教师讲解全诗描绘的画面。

    4、提问:诗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云雨风水

    山船地楼

    雨大而急

    5、学生再读诗句,思考:这里的云怎样?这里的雨怎样?这里的风怎样?这里的水怎样?学生想好后同位交流,再班级汇报。

    6、诗人描绘的雨又大又急,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鼓掌表扬)

    四、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1、教师诵读全诗,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境。

    2、提问: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开始我们就说了“醉书”的意思,本诗是不是诗人喝醉酒情况下写的呢?(生答;不是)

    3、你从全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兴、喜悦、激动、心旷神怡……

    4、教师小结;是啊,面对云翻、雨泻、云卷、天晴这一急来急去的美景,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生齐答--“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醉”吧。(学生再自由读诗)

    5、指名有感情朗读,会背诵的就背诵。

    五、(课件出示)布置作业:

    1、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课外搜集并诵读苏轼诗词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雨风水

    山船地楼

    雨大而急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视频《狐狸的故事》。

    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写了什么)。

    1、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三个问题: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体会,抓住主题(为什么写)。

    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的?

    2.正太郎为小狐狸做了些什么?

    3.老狐狸为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让你体会最深的?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集体汇报,引导点拨。

    预设一: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1)“调虎离山”救小狐狸。

    (2)深入“虎穴”做窝、喂奶。

    (3)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

    预设二:人与动物之间亲密信任的友情:

    (1)正太郎同情小狐狸。

    (2)正太郎给狐狸送食物。

    (3)老狐狸救护正太郎。

    (4)正太郎要回小狐狸,让狐狸一家团聚。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五

    1、朗读训练。

    2、赏析语言美: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独特感受的写作手法,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领会作者感情以及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ppt。

    教学重点:

    1、训练朗读。

    2、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2课时。

    1、查阅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1、导入

    疏通字词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

    (菊花:坚贞;梅花:高洁;牡丹:富贵;雏菊:天真单纯;百合花:冰清玉洁;玫瑰:爱情;四叶草:爱和幸运……)

    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结”

    (1)看题目,“丁香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散读全文:

    读准字音;画出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

    (2)与丁香结相关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从而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关注,

    3、理清写作思路

    (1)提问: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划分文章结构,说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课文脉络。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答: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4、赏析优美语句

    先让学生找一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试着赏析。

    再用提问法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拟人和比喻。将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

    (2)第三段,积雪、莹白实际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首先,避免反复提到丁香而带来累赘感。

    其次,修辞手法: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喻体和本体),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来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观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积雪不仅白,而且多而纯净、轻柔;莹白不仅白而且光洁、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吗?

    (2)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画面,再反推印象画的特点,最后准备印象派画作加以印证,解释朦胧、模糊的艺术美感)

    5、学生朗读全文,读出丁香的娇俏和雨中丁香结的美感。

    6、板书设计

    丁香结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态―――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树)赏花

    4―6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借喻、借代

    7、作业

    抄写本课字词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题”

    三、积累拓展四。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知识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2、介绍宗璞和其行文风格

    宗璞的散文诗特点:清新轻盈,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进行散文创作。(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写作)

    3、 总结主题内涵

    围绕丁香结的意象展开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扣图。解释丁香结名字由来。

    (2)结合拓展积累第四题,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愁思的作品中。

    4、 写作思考:睹物联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生活的小体会、人生的大感悟与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内涵、耐人寻味。

    5、板书设计

    丁香结解不开的愁怨

    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睹物联想

    6、作业

    语文练习册;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六

    通过“读—述—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先作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器、用、恶、妖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的议论文。

    一、导入:

    让学生交流其预习作业:查找关于荀子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交流互答自读中的困难。

    3、梳理积累重要的`实词。

    三、复述课文: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本文(先小组讲述再抽选讲述)。

    四、请学生思考、讨论:(1)作者将“言”和“行”的表现分成了几类?(明确:四类)。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恶。

    (2)对这四种情况作者分别是什么态度?(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敬、爱、任、除。

    (3)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对“能言、能行”者的赞美和“言善、行恶”者的厌恶,那么另外两种人作者是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呢?为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辨证的看事物,取长补短)。

    五、口语训练:说说荀子认为“言”和“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认为?

    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读、背诵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七、作业:

    推荐阅读荀子的其它文章:《劝学》体会荀子议论性文章的严密结构和有力论证。

    完成“抄、释、译”作业和练习册。

    附:电子课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

    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

    (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3)整句连起来说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9、学习第二句诗:

    2、“白雨跳珠乱入船”

    (2)再看视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3)整句诗连起来说说: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的跳进船里。

    10、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发现这两行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2)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来得急)

    12、学习第三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

    (1)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

    (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

    (3)看视屏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13、学习第四句诗:“望湖楼下水如天”

    (1)“忽”字给岑参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2)出示诗句:“望湖楼下水如天” 全班齐读“望湖楼下水如天”

    (3)(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出示视屏。让学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1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17、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意,释诗题

    读正确,明其意

    悟其意,用学法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八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

    2、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

    3、解答问题并板书。(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

    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没有)。

    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出摊主没有“那匹马”。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词句能让你看清书摊摊主的心思,可以用笔划下来。

    学生交流自己划出来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4)“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为后文写出真相埋下伏笔。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

    (5)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内容。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语言美。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借助阅读想象,品位语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件、音频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1)通过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以及学过的关于雨的诗句导入。

    (2)揭题。

    (学生说出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并试着说出“醉书”的意思)

    (3)简介作者。

    (学生说出作者是谁并背诵苏轼写的诗句)

    2、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再读,标出停顿的符号,读准节奏。

    (3)谁来试一试,并点评。相机在黑板上标好诗句的节奏。

    (4)pk读,并点评。

    (5)播放课文录音

    (6)齐读。

    二、问--疏通诗意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指导学生相互答疑,师记录学生有深度的问题。

    2、师预设问题:

    (1)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试一试--感悟诗情

    1、齐读诗,你明白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从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师小结。

    4、齐读整首诗,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读出惊叹的语气。

    5、配乐背诵全诗。

    四、评一评--各抒己见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我收获了--”的句式说话)

    2、你对苏轼的评价。

    3、同学们的表现怎样?

    1、写一写你眼中的暴风雨。

    2、搜集关于云、雨、风、天的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我愿做一朵花,是一朵五颜六色的花,在大自然中装点着大地,给大自然生机活力。让人们欣赏美丽的景色,吮吸着清新的气息。

    我是一朵花,将盛开在春天。我是一朵桃花,在温暖的春天成长,春姑娘给了我粉红色的外衣,这粉红色的外衣让我看起来很漂亮,很骄傲。我对春姑娘说:“春天就我这一种花吗?”春姑娘说:“不是的,还有很多呢!”说完马上给我变出了许多伙伴,有杏花、迎春花。

    我是一朵花,夏天把我抚育。我是一朵荷花,在炎热的夏天开放,我出淤泥而不染。夏姐姐给我穿上了白色的衣服,人们看见了都说:“荷花真纯洁。”夏姐姐还给我的一些朋友穿上了粉红色的衣服,人们说:“这是多么温馨啊!”夏姐姐又给我的一些朋友穿上了黄色的衣服,人们又说:“夏天真时尚!”我说:“夏天真美好!”

    我是一朵花,秋天让我快乐。我是一朵菊花,我的伙伴很多,有金盏菊,绣球菊------我的色彩更是丰富,有黄菊、红菊、绿菊、紫菊、白菊——在金色的秋天里,农民伯伯在享受丰收的乐趣,也把我们这些菊花做成了菊花茶,给人们驱散秋日的燥火。秋姑姑马上跑过来说:“你们虽然凋零了,等明年秋天你们一定会再开放:”

    我是一朵花,我给冬天作伴。我是一朵梅花,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开放,我们梅花是不会怕冷的,不管有多大的风雪,即使折断我们的的枝条,我们也会坚强的活着,为大地做出贡献。“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我们梅花精神的写照。

    花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世界上没有了花,就没有了生机勃勃。让我们来保护它。如果来年又生,我一定要当一朵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一课时。

    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科学家故事。

    一、初探“冒险”

    1、出示“冒险”,你理解这词的意思吗?(不顾危险的进行某种活动。)。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检查你们的速读能力,迅速浏览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的“冒险”的“险”是指什么?(怀特森先生上课故意编造错误的信息,让我们判断正误。)。

    怀特森先生的这一独特做法,我们开学第一天就亲身经历了。让我们来看看那是怎么一回事。

    二、走进“冒险”

    1、默读课文1——4小节。完成填空:

    第一天让课,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授(),我们根据()竟然得了(),原来()。

    2、这样的结果让同学们全都气炸了。有的同学()说:“()”!

    3、后来,同学们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口用心,明白了这是他希望()。

    板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三、再探“冒险”

    1、从此,我们接受了先生的独特教学方法。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将怎么进行“冒险”呢?再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他们的冒险历程。

    预设:(1)上课必须专心听讲,时刻动脑子,才能判别先生说的对不对。

    (2)课后要花好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来思考与论证。

    2、这种“冒险”给我们带来好处?增长见识,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那大家现在是不是真正理解课文中“冒险”的意思呢?

    (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判断、要有怀疑,也要证实。学习成了一个真实复杂的认识过程。)。

    四、“冒险”所得。

    1、同学们,这样“冒险”的`课堂让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你的收获是什么?

    事:明白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要具有怀疑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精神。

    五、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1、一事一道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

    2、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特点。

    六、课外拓展。

    查找阅读有关敢于挑战的故事。

    小泽征尔的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又到了那个不和谐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原来,乐谱确全是,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七、作业。

    1、读读具有本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及具有怀疑能力的小故事,写写自己的读后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特点。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政委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韧不拔、无所畏惧。

    生命禁区的太阳花。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

    (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3)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5)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

    (6)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小结: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五、板书

    碧螺春

    清晨采茶图(喜爱)

    入夜焙茶图(敬佩)

    月夜品茶图(陶醉)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图片,ppt。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从小女孩的处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强烈对照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六年级语文一单元教案范文(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