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三年级,教学设计,19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 文秘知识 ]

    文秘知识 发布时间:2024-02-12 09:42:14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阅读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阅读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Pdf下载 Word下载 下载Pdf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一

    教学内容: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以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

    2、教师要准备一些平面图。

    (1)小组设计时用的。

    (2)教师讲解时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每个人都是校园的小主人,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相信你们对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很熟悉,校园这样设计你满意吗?你想让校园的那些方面得到改进和完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设计一下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更有特色,富有生机。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2、让学生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出示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样的校园设计你觉得怎样?

    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建议?

    开展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了解到其他校园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提示:根据新规划画出新校园的平面图。为了把图画得美观、合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方位(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大小,比例要适中。

    (3)先用铅笔画,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四、展示各小组设计的作品。

    1、各小组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个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再说一说你喜欢那一个设计,为什么。

    2、板报展示每人的校园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评出最优秀校园设计奖。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谈谈你的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二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

    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

    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三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四

    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五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平行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周长的练习课:1课时。

    估计: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六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七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八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分钟)。

    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课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玩一玩:

    1、活动一----转盘(五分钟)。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转盘)现在老师想转动它,大家猜一猜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学生说)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转动转盘,验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转盘,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两个转盘,学生观察,判断)。

    班内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可能性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判断的基础上说明理由,是锻炼孩子判断说理的能力,初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不同,同时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活动二----抛纸杯(十二分钟)。

    1)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三种情况)。

    2)问: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学生猜)。

    3)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抛纸杯,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4)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中,指导学生的活动。

    5)班内反馈。

    a、请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出现次数的多少来证明可能性的大小。

    b、看到这种情况,你有问题吗?(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问)为什么纸杯躺着的可能性大呢?(让学生说说)。

    c、与我们的猜测怎么样?看来,同学们的猜测能力很棒!

    过渡语:我们平时都玩过纸牌,现面咱们看一看纸牌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可能性。

    3、活动三----摸纸牌(六分钟)。

    第一步:摸纸牌。

    1)教师出示盒子,内装1黑桃2红桃。“盒子里有1张黑桃,2张红桃,任意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盒里再加3张梅花。“如果老师再放入3张梅花,任意摸出一张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为什么”

    (出现三种可能性与牌的颜色有关)。

    第二步:讨论。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会有哪些结果,填在表格里。

    2)班内反馈:三种情况(黑黑、红红、黑红)“哪种可能性比较大?”

    3)摸牌验证。9个人上前抽牌验证,组长纪录。

    4)观察摸牌记录,说说发现。“观察你们的摸牌记录,是不是我们猜测的三种结果,哪种可能性最大?”

    第三步:练习(四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人文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的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验证可能性发生的大小与什么密切相关,从而为推理和猜测提供理论依据,弥补各自知识上的缺陷。

    4、活动四---抛骰子(八分钟)。

    师:同学们真棒,都可以当猜测家了。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来读一读这个小知识。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瞧,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可都是有心人,那比赛中,会怎么样呢?下面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当甲、一个当乙,进行比赛,以抛骰子决定胜负,每人抛一次,如果抛到骰子数大于2,甲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小于2,乙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2,重新来一次。

    请同桌小朋友一边玩一边填写记录表。

    活动结束,师: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玩的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你喜欢当甲,还是当乙?并说说为什么?

    (甲胜的可能性大,乙胜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说甲赢的可能性大,乙赢的可能性小呢?

    (甲抛到3,4,5,6就赢,乙抛到1才能赢)。

    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从实验中发现,甲只要抛到3,4,5,6就赢,有四次机会,乙只有抛到1才能赢,只有一次机会,结果是甲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乙胜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们的比赛变得公平?

    小结:我们同学多会动脑筋啊,用自己的智慧,使比赛变得公平而有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游戏的公平与否,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基础出发来解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人文性,因为学生需要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构建自己的数学。

    三、返回生活,巩固延伸(两分钟)。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么?为什么?

    师:小朋友今天学到的还真多,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生活中摸奖的现象吗?

    师: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你快乐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用数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继续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数学课堂。

    四、思考。

    1、盒子里装9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闭上眼任意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有了充分的感官认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把感官认知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

    教学内容:

    第45页、46页的例4、例5,做一做的3题,练习十一的习题。

    三维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知名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米长的彩带纸或细棉绳每人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1、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3、揭示估算的意义,板书课题:估计。

    二、学习估计的知识。

    (一)教学例4。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你画出的线段应是什么样的?

    3、各小组派代表演示。

    4、对比交流,找出不足,讨论:怎么画会更准确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尝试画在练习本上,画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计的长度准不准确。

    (二)教学例5。

    1、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说出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小结估计的方法。

    三、做一做。

    第1题:(1)先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简单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并按估计的长短依次写上序号。

    (2)量一量,再算出每个图形的准确周长。

    (3)比较,你估计的准吗?不准的原因在哪儿?

    第2题:比一比,估一估,再说出来。

    第3题:小组实践。

    四、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的习题。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一

    学生已具备知识点是二年级已经会求两位数的近似数,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加几百几十。.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a、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b、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c、阅读教材。

    d、教材投影板书,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

    e、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196+226<441200226196+226<441200230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二

    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一、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二、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五、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三

    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p43例4)。

    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购过物。

    生:有。

    师:真棒,孩子们都有购物经历,星期天,小红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了三件商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生:护眼灯、学习机、空调扇。

    师:从这张销售清单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师:根据这些价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生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呀!说明了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万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

    板书课题《用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解决刚才刚才提出的其中一问。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讨论:这一问是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讨论完后,老师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60(元)。

    预设二:558+225+166≈1000(元)。

    学生回答。师板书。

    3、解决第二问: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思考:解决这一问采用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学生自主准确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166。

    --------。

    949。

    预设二:558+225+166≈949(元)。

    558783。

    +225+166。

    -----------------。

    783949。

    指名演板,比较哪种笔算形式简便?

    (三)趣味练习、灵活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机原价898元,现价685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一个洗衣机原价975元,现价888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书p46第14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四

    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xx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五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69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六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

    2、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3、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3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

    生解决,反馈:

    a: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个12)。

    c: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3)。

    2、自主探索: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题)。

    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23。

    ×12。

    ―――――。

    46。

    23。

    ―――――。

    276。

    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题。

    1、你能接着算吗?指着两个84,问: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题:选二道算一算:32×1222×1421×3434×21(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五)布置作业。

    1、直接写得数。

    33×30=42×10=50×2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3×3142×2244×1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七

    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摸一摸它们的面积。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拿出课前研究单,先回顾昨天的研究,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小组汇报。

    说一说你的发现。

    (每人说一个,说完一个交流一个。)。

    汇报的.时候讲清楚为什么一行摆6个小正方形能正好摆开,因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就是6个小格,宽是3厘米,所以放3行,一共放18个小正方形,就是18平方厘米。瓷砖的数量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看看。

    课件出示。

    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师:看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长×宽。

    练一个,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他的面积就是长×宽=21平方厘米。

    2.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当边长都相等时,也就是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就是边长×边长。

    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练习题,计算三个图形的面积(说)。

    3、判断。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2)长方形面积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3)一个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每人在卷子背面画一个长方形,画一个正方形(要取整厘米数的)请同桌互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说说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帮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八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篇十九

    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

    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000年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

    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

    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

    【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

    1.认识大月、小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

    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

    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

    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

    (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

    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

    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

    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

    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2003年的年历卡(2003年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

    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模板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