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23篇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 活动总结 ]

    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20 23:00:2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中班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评估与反思等内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一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2、知道记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中班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评估与反思等内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一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二

    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相邻数,理解数群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尝试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1-6数量不同的动物卡片、彩笔。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数量。

    (2)找出它们的相邻好朋友,并说出里有(它们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习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出示6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按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2)“小花猫说呀我还是没弄清楚我的左邻右舍是谁,想请你们再来帮帮它,可以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它的相邻好朋友是谁和谁?找出5只小猫左边的邻居是谁,有几只,5只小猫的右边是谁,有几只,比较小狗比小猫少多少,小羊比小猫多多少。并说出5比4多1比6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寻找相邻数的规律。

    (3)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找朋友》。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的相邻数。

    (4)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5)教师利用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完成数学活动。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玩数字娃娃的游戏,巩固对5以内相邻数的认识。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三

    1、对斜坡上物品下滑的现象感兴趣。

    2、正确数数,比较高低。

    重点: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难点: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积木若干,木板若干块,纸、笔、小汽车若干。

    请幼儿玩滑梯: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请幼儿自由讲述下滑的原因。

    请幼儿分别在高、低不同的滑梯上游戏、比赛时有什么不同感觉,看谁滑得快,想想为什么。

    1、请幼儿搭滑梯:

    引导幼儿用积木和木板搭滑梯。

    引导幼儿尝试分别用1块、2块、3块积木搭出不同高度的滑梯。

    2、请幼儿仔细观察滑梯:

    “谁搭的滑梯高?谁搭的滑梯低?高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低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

    3、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让小汽车从滑梯上滑下去,它在哪个滑梯上滑的快?”

    4、请幼儿交流汽车下滑速度快的原因:

    积木用的越多,斜坡越高,下坡速度越快。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四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

    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有谁想上来试试?"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五)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五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

    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

    (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

    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

    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 餐?)

    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一起去玩。

    (四)延伸活动:

    制作图书,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后通过自己尝试自制图书,要求每页画上数量不的梨,并编写页码,感知基数和序数。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六

    1.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能正确的拼搭图形,并懂得帮助有困难的人。

    1.材料准备:画有背景图的房子、纸制小路(上面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图片若干个。

    2.经验准备: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有所经验。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加深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认识。

    (2)出示小兔家门口的路,引导幼儿巩固对图形宝宝的认识。

    教师:路面上都有哪些形状的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两条斜斜的边,一条直直边;正方形四个角四条边;长方形四个角两条短短的边,两条长长的边;圆形只有一条圆圆的边。

    2.讲解如何给小白兔家铺路

    (1)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小白兔家铺路吧!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路铺好。

    教师:应该怎么样把路铺好呢?

    (3)教师讲解方法。如圆形的坑可以把相同大小圆形材料或两个半圆形的材料放在泥坑里。

    (4)路上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坑,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修好吧。

    3.幼儿操作材料

    (1)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把路修好。

    (2)你刚才用了几种方法来修路呢?

    (3)小结。每个形状的坑都有两种方法。

    4、集体操作,巩固两种不同的方法。

    找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分区活动时让幼儿用图形宝宝拼出各种玩具或动物。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七

    1、探索运用各种材料变出梯形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征。

    2、喜欢操作各种材料,摆出各种梯形。

    1、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卡若干。(拼摆用。)

    2、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纸卡。(折叠用。)

    3、火柴棒若干。

    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进一步认识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图卡。

    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为什么给它起了个梯形的名字?

    2、梯形有什么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二)分组操作活动:摆一摆,摆出各种梯形。

    2、幼儿用操作材料试一试,摆出各种图形。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三)分组操作活动,拼一拼,折一折。

    1、介绍并示范。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四)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7面。

    1、小动物们也在玩梯形游戏,我们看看它们用什么材料变出梯形的。

    2、小结小动物的操作方法。(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出梯形;长方形的纸沿虚线向里折;三角形的纸沿虚线把上面部分剪去;用棉签首尾相连摆出梯形。)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八

    在开展了《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中的“圆圆和方方”、“会变的图形”、“拼图形”等活动后,幼儿对物体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一天,我带领幼儿到园外的小公园散步,看门的爷爷将自动伸缩门打开,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门上有很多平行四边形,随着门的开关而变大变小,于是就兴奋地嚷起来。经他一嚷嚷,很多幼儿都围了上来,对这扇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

    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投影仪,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幼儿园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个女孩子看到了门上的那些平行四边形。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在拉、挤之后,有的会变形,有的不会变形,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奠定了基础。)。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幼儿普遍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

    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余图形在拉挤之后都变形了。)。

    5.引导幼儿讨论并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过操作,孩子们增强了感性经验,这远比老师说一个结论来得印象深刻。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孩子们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几根筷子,让多边形变成若干个三角形,就可以稳定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投影,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图片)。

    (看了图片,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平时多注意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在探索区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儿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九

    1、 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 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重点)

    3、 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难点)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

    1、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

    2、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帮助小客人。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小小修路工。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

    (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一

    中班幼儿对数的形成、点数已有粗浅的经验,本活动通过“纸宝宝找家”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理解7的数数与形成,懂得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促进幼儿数字概念的形成,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6、7两数的多少。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快乐的纸宝宝》,复习6的点数。

    提问:瞧,谁来了?来了几个纸宝宝?(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二、出示各种颜色的“纸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数字7,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含义。

    提问:又来了一名纸宝宝,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纸宝宝?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代表什么?

    小结:7像镰刀,7可以表示任何7种物品。

    2、观察不同颜色的“纸宝宝”,知道7里面有7个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这7个纸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每种颜色有1个纸宝宝,7中颜色就有7个纸宝宝,7里面有7个1。

    三、出示“纸宝宝找家”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实践,理解6、7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游戏一:幼儿操作“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提问:纸宝宝找到家了吗?怎么帮助没有找到家的纸宝宝?(理解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结:6比7少了1,7比6多了1。

    游戏二:幼儿操作“纸宝宝吃水果”进一步巩固6、7两数的关系。

    教师敲响小鼓,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多1的葡萄;第二次游戏,请为纸宝宝拿。

    比敲的次数少1的草莓。

    四、引导幼儿玩游戏“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教师说出数字,或比数字多1少1,几人抱一起。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二

    《纲要》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们围绕丰收季节,创设果园摘果子的情景活动来学习生活中的数,是幼儿乐于接受的,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的,也体现“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的《纲要》精神。

    以秋季常见的水果为载体,进行分类和数数游戏,让幼儿进行自由、独立的操作,帮助学习6以内的数,正确的理解数的意义,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感知水果的数量和种类,了解分类的不同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的标记。

    能进行6以内的数数和数物对应。

    1、在果园摘果子的情景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数数及数物对应。

    2、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的标记。

    3、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理解。

    果园、水果(苹果、橘子、梨)、小动物车队、音乐

    小篮、操作卡、工作毯

    黑板、标记卡、记录卡

    (一)摘水果——体验游戏情景。

    1、引题:说说喜欢的水果。激发摘水果的兴趣。

    2、游戏:听音乐摘喜欢的水果,边摘边数。在活动中感知采摘的数量。

    3、交流:说说你摘了几个水果?

    (二)分水果——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初步认识分类标记。

    1、根据水果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成3类)

    交代:摘来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一分。

    巡回: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2、启发幼儿给不同的分类结果做标记。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交流分类的方法。

    (三)数水果——学习6以内的数数。

    1、幼儿各自数数自己3个箱子里的水果数量。

    2、交流数数的结果,教师归纳小结。

    (四)运水果——体验数物对应

    1、根据车厢数字运送水果,进一步感知点数对应。

    2、集体检验,运水果退场。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三

    1.体验助人为乐带来的快乐。

    2.能仔细观察物品的数量,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3.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感知5的实际意义。

    能仔细观察物品的数量,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

    2.糖果卡片(红色和黄色)若干。

    3.桃子(大、小)若干4.饼干卡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5.操作纸每人4份6.环境创设。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复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事物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教师出示松鼠图片。

    师:“松鼠兄弟两人在树林里散步突然发现了地上有好多好多的松果,它们开心极了,于是低头捡起松果来。不一会口袋就装满了。”(出示松果排列的图片)。

    师:“小朋友到底是松鼠大哥捡的多还是松鼠小弟捡的多。还是两人捡的一样多?”(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原来他们捡到的松果一样多,都是5颗。”

    师:“路上碰到狐狸,小朋友你们知道狐狸捡到的肉谁的多谁的少吗?还是一样多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数的时候要注意点一个数一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二、操作探索,感知等量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的变化而改变。

    1.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颜色变化而变化。

    狐狸松鼠请客(教师出示动物朋友的图片)。

    师:“先数一数一定有几位动物朋友?”

    师:“请把红色的糖果分给小猪,把黄色的糖果分给小兔子。”

    (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糖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

    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发现颜色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随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虽然颜色不一样但。

    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2.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师:“请把大的桃子分给小猴妈妈,把小桃子分给小猴宝宝”(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桃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大小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3.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形状变化而变化。

    师:“请把三角形的饼干分给小熊,把正方形饼干分给小老鼠”(ppt同时显示与幼儿相同的操作纸图片)。

    师:“引发幼儿说出桃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是5。

    4.探索物品数量不随事物的排列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松鼠和狐狸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事物。”(幼儿操作后引导幼儿观察两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事物的数量不随排列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排列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数量是一样的,都有5根鸡腿。

    三、生活联想,感知等量物品数量也不随事物的种类、粗细、高矮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1.(出示有关种类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等因素的两种数量相同的事物图片)小结:小朋友,等量物品数量也不随事物的种类、高矮、粗细的变化而变化。

    2.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内有什么是大的大小、颜色或是高矮等等因素不同,而数量是相同的两组事物。

    3.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活动室外再去找一找吧!

    四、结束。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四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物质准备:

    1. 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

    2. 《幼儿画册》(第3册第47页及硬卡纸)

    知识准备:

    幼儿对于三角的认识。

    重点:能利用三角形进行拼图,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难点: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

    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不想来看看?

    2.出示一张房子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有什么组成的?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谁愿意来试试看的?

    (二)感知三角形与其他的拼合关系。

    师:观察这两幅画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4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拼图时三角形代替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有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呢?数数看。

    2.出示另外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师: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 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是有几个三角形组成的。

    (四)游戏:“三角拼图”。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范例板,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请你们选一个喜欢的范例板用三角形把它拼出来吧!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

    用三角形拼图,老师这边还有很多的材料,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去拼拼自己喜欢的图片哦。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五

    1、感受诗歌中描述事物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接触重点字词,玩、牙齿、牙刷、蜜蜂、公园、积木、电脑。

    挂图、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手指游戏《五个宇航员》。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出示背景图,感知早、中、晚引导幼儿讲述一天生活。

    小朋友们每天早上起了床都做什么?

    下午在幼儿园都做什么,星期天爸爸妈妈会带小朋友们去哪玩?

    2、教师播放音带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诗歌内容。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3、出示挂图,师幼共同看图讲述。

    (1)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幼儿讲述,教师适时的出示大字卡,引导幼儿认读。

    (2)将相关的词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他们是怎样玩的?为什么这样说?如“花朵、风儿、蜜蜂”

    (3)提问:为什么说风儿玩花朵(风一吹过花儿就会摇摆。点头。风往那吹花就往哪摇)为什么说花朵玩蜜蜂?(花朵在那里蜜蜂就在那里)依次帮助幼儿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活动。

    (四)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划指跟读。

    1、教师让幼儿分组朗读,如,一组读前半部分,一组读后半部分。或分组朗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六

    1.复习巩固数字1——7。

    2.会按大小、花色等特征进行自我探索排序。

    3.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已经认识数字1——7。

    扑克牌4张花色k,以及4中花色1——7人手一份。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请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活动。

    (二)通过游戏,感知按花色、大小排序的方法。

    1.师:“听。咚咚咚!是谁来了呢”

    师:“原来是扑克牌王国里的四大将军。”

    师:“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混在一起的士兵找出来,排在他们的下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幼梳理按照花色排序、大小排序的特征。

    (三)通过玩牌游戏,学习、巩固按大小、花色等单一的`特征或综合的特征排序。

    1.游戏:抓逃兵。

    阅兵典礼太辛苦了,有些士兵逃走了,我们来看看都是那些士兵呢?

    2.游戏:排队。

    (四)活动结束。

    阅兵典礼结束了,国王邀请我们去喝水,请小朋友们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排队准备和国王一起庆祝。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七

    设计意图"数形成"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基础和关键的一个内容,对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对5以内的数有了明确认知,对5以内数的形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复习5以内数的基础上,尝试操作推理出6的形成与数数。

    为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操作、推理学习的乐趣,实现在在玩中学、做中学,教师通过幼儿听音取物、看数取物、看物取物环节让幼儿操作、探索6的形成,在"找不同"和"骰子比大小"两个游戏中,扩展数形成的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1.学习6的形成与数数,能正确表达5、6两数之数多一少的关系。

    2.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1.教具:找不同挂图两幅、骰子1个、苹果、桔子、梨卡片各6个、数字1--10卡片各一。

    2.学具:每组一筐苹果卡片,数量每人6个。(如有难重点可在这里添加)。

    (二)通过实物、圆点、符号三种形式,引导幼儿操作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并推理出6的形成。(陈述句)。

    1.幼儿操作,复习5以内形成。

    (1)请取出和松果数量(3)一样多的苹果。

    (2)请把三个苹果变成和老师手中圆点数量(4)一样多的苹果。

    (3)请把四个苹果变成数字(5)这么多。

    2.点数验证数量是5。

    3.引导幼儿操作推理出6的形成。

    请小朋友把5个苹果变成6个苹果,应该怎样变?试一试?数一数。(引导幼儿5添上一个苹果,变成6.)。

    4.教师示范演示,对幼儿的操作进行验证,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几添1是6?5添几是6?5添1是几?

    5.迁移6添1是几、9添1是几等,引导幼儿理解一个数添一是它后面的数。

    6.教师逐一去掉一个苹果,引导理解:一个数去一是它前面的数,并请幼儿以"吃苹果的方式"逐一去掉一个,感受6以内数去掉1是它前面的数的规律。

    (三)通过5、6两数之间差量等量的比较学习,进一步感受相邻两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陈述句)。

    1.看看是什么?他们的数量是几?怎样变成一样多?(比较4个梨和5个桔子)。

    2.请你把它们变成5和5一样多。

    3.比较5、6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引导幼儿用两种方法变成一样多。(请幼儿上黑板前操作)。

    (四)通过"找不同",进一步复习6以内两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使其变成一样多。

    1.老师这儿有两幅非常像的画,但是他们有些地方还不一样,请小朋友仔细把它们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2.他们哪儿不同?数量是几?怎样能变成一样多?

    (五)运用"骰子比大小"游戏,让幼儿感受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陈述句)1.认识骰子6个面的`点数分别是几。如游戏"动动肩膀告诉我,这是几"教师出现几个圆点,幼儿就动几下。

    2.教师请一幼儿上前与老师玩比大小,谁扔的点数大谁为胜。

    附: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一):按数剪贴活动目标。

    1.能按圆点的数量进行剪贴,进一步巩固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提高剪揭贴的动作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材料贴有按相邻数排列的圆点卡片宝盒若干、剪刀、即时贴。

    操作方法打开宝盒,按照圆点数量剪贴出相应的即时贴,粘贴时做到要一一对应。

    活动内容(二):夹豆乐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按物取物,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幼儿动手的能力。

    活动材料:珠子、数棒、贴有数量不同的圆点盒子、筷子。

    操作方法:

    1.根据圆点的数量夹入相应数量的豆子。

    2.根据圆点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数棒。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八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十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其他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数学领域。

    :社会领域。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

    2、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1)认识数字6,让幼儿初步感知6的数量关系,目测数群,能不受排列顺序、大小、颜色的影响。

    (2)能按数匹配实物。

    (3)能用语言讲述数量关系和操作过程。

    重点: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

    难点:按数匹配实物。

    1、教具:玩具熊1个、蛋糕盒一个、磁带(录有《生日歌》)。

    2、学具:活动区的各种活动用品、幼儿人手一张购物券。

    3、环境:(1)布置自选商场。

    (2)小熊过生日的场景。

    (3)分类柜4个。

    一、情境导入法导入活动。

    1、去小熊家做客引出活动。

    2、幼儿初步认识数字6,引导幼儿观察、想象6象什么。

    二、通过送礼物,感知6的数量关系。

    1、讨论为小熊送什么礼物。

    2、讨论怎样购物。

    3、幼儿自选在各个活动区中挑选礼物。

    教师观察幼儿,两名教师分别进行指导,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分组操作活动:感知6以内数量,数物对应。

    以吃生日宴引入操作的任务和要求,简单介绍每组操作材料的玩法和注意事项。

    1、分组操作,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一组幼儿掌握数物对应的方法,一一对应点数。

    2、巡视幼儿操作的情况,要求幼儿要快速完成操作活动并得到老师的印章奖励。

    四、结束活动。

    放《生日歌》的录音,大家一起唱歌,祝小熊生日快乐。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二十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

    《纲要》中提出: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情景,运用数学能力。我们老师可以将生活为缩影创设情景,同时利用日常在生活不断渗透数学。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二十一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记录卡活动重难点: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意图:点五官游戏,了解自己的身体。

    1、点五官游戏"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2、你最喜欢你五官的里的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每个人的五官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是招风耳,有的是小鼻子……我们都要喜欢自己的身体。

    意图:寻找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数字,通过操作巩固6以内的数数。

    1、寻找身上的数字关键提问:

    (1)我们身上的五官分别有几个(二只眼睛,一张嘴巴,一只鼻子,两个耳朵,两条眉毛)

    (2)除了五官,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

    (有5只手指,头上有3个发夹,裤子上有2个口袋,衣服上有3颗纽扣……)

    (3)找找同伴和老师身上的物品用数字表示。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了数字,数数的时候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还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数,这样就不会数错啦。

    2、每人一张记录卡,记录图片中的数字,可以用点来表示。

    "这是刚进幼儿园的一位小妹妹,请哥哥姐姐们帮她数数身上的东西,并用点填写在表格里"

    3、作品展示,共同验证。

    意图:通过数字对应游戏,感受数字游戏的快乐游戏规则:每个人身上都贴有一个6以内的数字,当ppt中展示出来的是3个橘子,那么贴有数字3的小朋友马上站到最前面,成功的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

    结束语:我们把这个游戏一会儿交给班级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二十二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初步感知和理解序数。

    2、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清楚地进行表达。

    幼儿在排队、坐座位等活动中体验过第几的概念。

    教具:火车图片,小动物图片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1、小动物坐火车教师出事火车图片:这是什么?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幼儿目测并讲述。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小动物要坐火车去游玩。小猫坐第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手上的票的数字,理解小猫坐第2号车厢,请幼儿找第2号车厢,并把小猫送上火车。

    2、小组操作活动找小猫。观察画面,找一找小猫在哪儿,说一说小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住在哪儿。请幼儿看看楼房里每一层住了哪些小动物?请连线表示小动物居住的.楼层。并给居住在第三层和第五层上的小动物涂上红色的星星。

    活动评价请7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请大家说说每个人排在第几个,进一步理解序数。

    表扬能清楚地讲述活动的幼儿。

    重点: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感知和理解序数。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用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方位清楚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火车图片两张、数字卡片1-5、小动物图片若干、挂在胸前的数字卡、火车头饰若干、小椅子贴上数字当火车。

    实录一、开始部分:

    森林公园通火车了,幼儿听音乐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序数。

    师:这是什么?

    师:有几节车厢?

    师:第一节车厢在哪里?按顺序说一说每节车厢的位置。

    2、学习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教师通过翻转火车教具的正反面,让幼儿从不同方向感知数序排列)。

    师: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上火车,每只小动物上一节车厢,要全坐满。

    师:xx在第几节车厢?

    师:第x节车厢是谁?

    3、幼儿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不同方位物体的排列位置。

    4、游戏"小火车呜呜叫"。

    小朋友从不同的方位练习坐火车,并说出自己在序列中的位置。(椅子上的数字依次从左到右排列或从右到左排列)。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根据胸前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好,听音乐开火车离开活动室。

    活动小结怎样选材?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围绕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此活动《小动物坐火车》整个活动以请小动物坐火车、乘火车游览为线索,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认识物体的排列位置。如: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发现同一种动物,放在不同的车厢,位置序列就发生变化。游戏活动的介入,把活动推向高潮,使幼儿亲身体验位置序列。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首尾呼应,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篇二十三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分类—指认—命名—分类。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