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六年级,设计方,19篇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 行政公文 ]

    行政公文 时间:2023-11-01 11:20:08 热度:188℃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六年级教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一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六年级教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一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二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还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导入

    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

    2.说说你了解的松鼠。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字词,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读这一段。

    6、指名读,指导朗读。

    7、齐读。

    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指名读。

    谁来扮演这只可爱的松鼠?指导朗读

    9、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法指导。

    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

    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善于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

    3、片段练习:

    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

    4、总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设计方案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三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2课时。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同学们,我们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结果如何?

    (习作讲评)。

    教学内容:点评本次习作优缺点。

    教学目标:

    1、学生是否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语句是否完整通顺。

    2、自己是否参加过这项活动,在活动中是否留意观察这事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学生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三、教师点评本次习作。

    1、肯定优点:

    2、指出不足:

    二、表扬本次习作优秀者。

    1、学生:

    2、学生:

    3、学生:

    四、小组讲评。

    1、互读互评,进行交流、修改。

    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

    3、四人一组,借阅优秀习作,借鉴其写得好的方面。

    4、教师巡视,并深入个别组参与交流。五。修改习作。

    1、仔细阅读习作及老师的评语。

    2、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等7个生字,会写“玄”等9个生字,掌握“胳膊肘”等词语。

    教学重点:体会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学会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让学生欣赏荷池美景,并让学生赞美荷花荷叶。

    2.提示课题,解释莲、荷、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生字词的读音,重点学习“疮”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提出问题。

    四、学文探究

    (一)理解感悟描写祖母爱荷叶的句段中险)以立振县帝与土学中区零的面旅方请聘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描写祖母爱荷叶的句子。

    2.感悟描写祖母爱荷叶的句子。

    指名让学生读出自己画到的句子。在2~4自然段中有多个句子描写祖母爱荷,课堂上根据学生所读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指导朗读。

    (二)理解感悟描写祖母送荷叶的句段。

    1.学生自由读5~7自然段,思考:祖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体会重点句子。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体会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知和省商租

    (3)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低不见手正斌婷人六、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认读)。

    二、学生读课文,并重点朗读描写祖母爱荷叶、送荷叶的句子。

    三、结合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爱荷叶:种守赏心地善良

    送荷叶:吸剪说关爱他人

    四年级下语文23课教案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解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我知道。

    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我了解。

    读完课文后,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一)朗读课文,仔细品味。

    1、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2.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探究课题,深化中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按要求改句子。

    1、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缩句)。

    ——————————————————————。

    2、青山是不会老的。(反问句)。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双重否定)。

    ———————————————————————————。

    4、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会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阅读主题丛书《爱护我们的家园》。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回顾拓展四。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1、熟读本组课文的四篇。

    2、知道表达方法有哪些?

    3、预习日积月累。

    1、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全班同学交流本组课文的特点。

    2、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全班同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3、学习日积月累。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

    读主题丛书中的,增强环保意识,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的力量。

    回顾拓展四。

    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读书法。

    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

    口语交际习作四。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资源,写一份建议书。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

    3、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1、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2、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然后些建议是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日期。

    3、如果你对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漫画感兴趣,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小组自选,交流。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针对身边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

    (4)齐读第1-3自然段

    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1、2、3自然段

    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什么树呢?

    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

    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

    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

    (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

    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一

    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

    (幻灯出示图、文)

    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指名读。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

    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

    (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

    (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

    (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

    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

    (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

    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

    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

    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

    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

    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

    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

    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

    4、介绍写作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

    四、拓展延伸

    1、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

    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革命者。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2、揭示陈毅的《咏松》

    (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革命烈士)

    推荐阅读:《白杨》——矛盾

    3、(幻灯)老师模仿毛泽东的词自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卜算子·咏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宋庆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写一种植物。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七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每个人都有见过雨,他们对文本内容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学生说观感)。

    二、自主学习——听雨篇。

    1.自查资料,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示例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化了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示例3:“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茵茵的波浪”更加生动、形象,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四、讨论探究——悟雨篇。

    首尾呼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再次强调了雨的“美”和自己对雨的喜爱,表达出对雨的渴望和爱恋之情。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五、放飞心灵,仿写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以上种种事物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下面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也来写一种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过后图。

    示例:夏雨无常,时而阴云连连,温柔委婉,造就梅雨时节;时而疾风急进,粗犷强悍,夹杂着电闪雷鸣。

    结束语: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四季。它们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点染了四季,一支生花之笔写活了万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也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八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德国人到底让别人看到了怎样的花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到3段,找出相关语句。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

    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九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2.板书课题与作者,请几名学生借助资料分别介绍这些外国作家。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同学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1.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组汇报收获。

    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关怀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3)汇报: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女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凡卡》小组交流汇报。

    1)读《凡卡》中的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2)简单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3)凡卡信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4)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所写书信的内容。

    3.读《鲁滨孙漂流记》,全班交流。

    1)汇报: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养狗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2)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插图)

    4.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组交流。

    1)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读一读。

    2)在“梗概”中,汤姆·索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在“精彩片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比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

    2.通过读梗概,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是不是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做准备。推荐阅读《蓝色的海豚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人物特点与命运的理解。

    二课时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可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凡卡)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或句子来评价卖火柴的小女孩或是凡卡的命运呢?

    (可怜、悲惨……)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女孩和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和凡卡是可怜的?读一读,画一画。

    3.分小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汇报。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4.分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5.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3)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冷”这个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天冷极了又冷又黑的晚上她又饿又冷她觉得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6.反复引读,细细品味,边读边批注。

    1)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

    2)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

    3)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4)“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小组讨论,交流。

    7.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抓住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来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3)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和悲惨。

    4)展开想象,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朗读凡卡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8.让我们用心来读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并说一说自己体会。

    1.默读思考,写下感悟。

    2)凡卡和爷爷在乡村的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吗?

    3)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2.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你想象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

    3.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什么?为什么佩服?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可结合原著中的故事)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了解更深了,请用合适的词语来夸一夸他们,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1)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

    理由:抢运东西、种粮食、造船、建房、打猎、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

    2)汤姆·索亚:乐观勇敢、足智多谋、顽皮……

    理由:山洞中三次探路、利用风筝线探路、吹嘘历险过程……

    5.在本组课文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懂得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兴趣谈话,揭题识字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瞧,信封上还有字呢,谁能大声地读给大家听。现在你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板书:寄给青蛙的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寄给青蛙的信》,齐读课题。

    课题里有一个本节课生字“寄”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学会了“寄”。

    这是谁寄给青蛙的信?信里又写了些什么?下面请大家读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地拼读生字词。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误读音。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老师指导,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习新部首“爪”字头。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笔顺容易错的字、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非、采、爱”,注意“非、采”的笔顺,“爱”在书写时上中下三部分应对齐。

    (3)学生进行描红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给生字组词,用个别词语说句子。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两个词语。

    2、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从而懂得要爱惜粮食,爱护衣服。

    2、学会本课8个生字:饭、吃、真、香、粮、农、民、布;懂得“米饭、农民、漂亮、工人”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3、学会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两节课文各些了什么。讲读第一节,学会“饭、吃、农、民、粮”六个生字,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倒入新课。

    今天学习19课,白米饭和花衣裳(板书课题)

    “白米饭”,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

    教学生字“饭”:认识食字旁。第二笔是横钩,第三笔是竖提。书写时左窄有宽。共7笔。

    “花衣裳”,“裳”字读轻声。衣裳就是衣服。

    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呢?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范读课文。

    1、听清生字的字音。

    2、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白米饭?哪一部分写花衣裳?(读后讨论)

    三、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并想想字形和字义。)

    2、指名朗读。(正音,包括“了”、“一”两个读轻声的字音。)

    3、齐读一、二两句话。

    这两句话哪几个词语说明大米饭很好吃?(板书:大米饭。学生回答后在板书:白香)

    白米饭是香的,还有那些东西也是香的?(花是香的,烧好的鱼也是香的......。)

    教学“农”字:这个字念什么?(注意声母是“n”,不是“l”。谁会写这个字?(学生说,教师些,字形可与“衣”字比较。)

    “农”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农业、农村)

    教“粮”字:“粮”字是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子?(左右结构,左边是个米字。)米字做偏旁,叫“米”字旁,但“米”字做偏旁,“米”字的一捺要改成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把“粮”字写一下。(学生说,教师些。)

    那些东西是“粮食”?(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都是粮食。)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口头选词天空。

    那哪

    1、我看见()里有很多船。

    2、天上的云,不知道多到()里去了?

    3、()不是水,是石油。

    4、你的家在()儿?

    5、齐读“没有农民来重量是,哪来米饭白又香?”

    (板书:没有农民哪有)

    “哪有”是什么意思?(哪里有,哪会有。)

    6、练习感情朗读三、四两句,要求用反问的语气来读。

    7、想在看一下丁丁吃饭的时候,在想些什么?(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8、齐读第一节。

    提问:我们吃的粮食哪里来的?粮食来的容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9、小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认读)

    2、指导写字。重点直到“农、民、粮”。

    五、作业。

    1、抄写本课学的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活。

    2、初步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节说话课,我们要看图说说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说的时候要用上这样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图说话。

    1、安图的顺序,练习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放学后,小燕在家里扫地。)

    (2)集体评议。(平要求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要素是否说全、顺序有否点到。)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第二幅图意:吃过饭,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图意:扫完地,小燕在家旁边倒垃圾。第四幅图意:奶奶做针线活时,小燕帮奶奶穿针。)

    2、变换词序,练习说说每一幅的图意。

    移动卡片成: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2)集体评议。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3、练习用一句话说说小燕在家里会干那些事。

    移动卡片成:谁在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1)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共同评议。

    三、听录音练说。

    录音内容:

    最宝贵的东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个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仙人问他们要什么,老大说:“我要高楼大厦。”老二说:“我要绫罗绸缎”老三说:“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说:“我要劳动的本领。”仙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楼倒了,老二的零落绸缎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学会的劳动的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果实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里有哪些人?(听后讨论)

    2、第二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来怎么样?2、故事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听后讨论)

    四、按以上问题发言

    五、总结。(略)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阿海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做事认真的态度。

    4、引导学生向阿海学习。

    教学重难点: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表演小红帽大灰狼衣服左右布景

    认真结束装扮摇摆照顾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谁演大树?

    (1)反馈。(2)齐读第一段。

    2、阿海为什么演大树?

    (1)默读第二段。(2)反馈。

    (3)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阿海怎样演大树?

    (1)自由读第三段。(2)反馈。

    (3)指导朗读。

    (4)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4、阿海演大树演得怎么样?

    (1)自由说。

    (2)讨论:为什么大家说他演得好?

    四、总结。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半包围结构:左右布还

    (2)左右结构:认很作

    (3)上下结构:直真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8、演一棵大树

    穿站举摇摆

    认真真好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一

    因为心愿,文天祥直指南方,淡笑而死,凸显风骨;

    因为心愿,马克思固守清贫,探索斗争,揭示真理。

    ——题记

    心愿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阳山”的豪情壮志;心愿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心愿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警世长钟。

    于是,就有了一群倔强的中华儿女们,他们前赴后继,以“宁可牺牲自我,换得天下太平”为心愿,奋斗在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的漫漫征途上。

    但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愿尚未达成,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还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未来依然任重道远。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是啊,少年富强,国家才能富强。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唯有好好学习,才能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头脑改变世界。

    心愿是绚丽的彩虹,心愿是通往成功的天梯,心愿是只燃烧的火把,照亮人生的彼岸。而我的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

    2、树立自强进取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

    主题阐释: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升学压力、家长期望、自我期望等各方面压力纷纷压到学生的心头,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并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力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课前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和《蜗牛》。制作课件。并提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对“如何对待压力”先做一定思考。

    班会过程:

    一、导入通过埃及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入: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另外一种动物就是蜗牛。

    蜗牛到达金字塔顶,主观上是凭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应归功于它厚重的壳。正是这看上去又笨又拙、有些负重的壳,让小小蜗牛得以到达金字塔顶。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和鹰的翅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

    可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鹰的翅膀,很少在意蜗牛的壳。就像我们羡慕别人能有某种天赋或特长而获得某些成就,却整天埋怨我们身上要背负太沉重的“壳”一样。

    二、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身上背负的“壳”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稍作归纳。这“壳”能够搁下吗?(明确:人要生存就必然担负着许多责任和压力。)

    三、讨论:

    我们要如何背着“壳”前行呢?

    看动画《蜗牛与黄鹂鸟》听歌曲,并要求同学们根据动画中的一些启示去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在学生发言后,用幻灯片展现三个小故事,并要求学生在故事中得出启示:

    故事一:

    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

    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

    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汉斯?季默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狮子王》荣获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启示一:要能背着“壳”前行,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故事二:

    美国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从此,赛尔玛决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到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

    她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把原来认为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从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终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

    启示二:要能背着“壳”前行,其次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事三:

    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

    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

    启示三:要能背着“壳”前行,还要有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识。

    四、接下来,让我们念念励志名言

    举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分天才七分学,笨鸟先飞早入林/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五、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结:

    学生谈感想:

    甲同学: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虽然我平凡,但我会燃烧我的青春,我要用学习的光芒点燃青春的火把。因此,我比较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乙同学:我觉得学习有目标是很重要的,那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对自己的事情很有目标,玩的时候尽情的玩,学的时候我就能专心的学。每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每当我能够站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就心里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没有给父母丢脸。但是爸爸对我说:笑在最后才是笑的。我知道我的成绩还不值一提,我将用的力量的信心去取得的成绩,同学们看我的吧!

    丙同学:虽然我个性活泼,看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但是我其实对学习是很认真的。我的理科较好主要是因为我上课很认真,并且喜欢自己去主动思考,所以课外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复习。当然我想如果课外我再努力一点的话我的成绩将会更好。

    丁同学:我之所以取得现在与以往相比较好的成绩,是因为我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认真的听课。下课的时候我对有些疑难问题进行研究,不明白的就去问老师。每天都把上过的新课复习一遍,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好处。如果不信可以去试试啊!

    戊同学:拥有思维迟钝的我,曾在沙场中战死,也曾在众目睽睽中得胜。一般来说我对事情的处理犹豫不决没有太多的主见,但是唯有对学习,我始终有着执着的追求,我相信,只有学习,只有现在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我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己同学:有人常常埋怨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复习。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离期终考只剩下十几天的时间了。同学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用剩下的时间,勤奋读书,勤思好问,让我们把握手中的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给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

    庚同学:在第二次的月考中,我的成绩下降很多。这归咎于我的学习方法不正确,重文轻理,对理科不重视。另一方面我不够勤奋,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对学过的内容没有复习。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决定要迎头赶上,抓紧时间,改正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跟我一样吸取教训,时刻警惕,不能放松!

    辛同学:在期中中我的成绩比上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是因为我第一次失败的月考中总结了经验教训,从此便开始了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请教老师和同学,上课也很专心。由此我知道了,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真的想学好就真的可以做到。我衷心的希望我与大家一起进步,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老师的教导,争取的成绩。

    [讲述]以上八名同学谈得都很好,其中某某同学提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需要我们去挤。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做一个会“挤”时间的人。古人有“凿壁借光”“映雪读书”的事例,那些刻苦攻读的人都取得了至高的学问和成功。老一辈革命家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也能挤出时间学习。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来学习呢?只有吃得苦,才能有成功。

    六、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雄鹰到达金字塔顶尖,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而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只要你上去了,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人生是一个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不管壳有多重,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蜗牛那样,化压力为动力,凭借自己的执著和自强,爬上自己心中的金字塔。

    七、宣誓(班级励志誓词)

    选择大海,就去乘风破浪,

    选择蓝天,就去展翅翱翔,

    选择高三,就去勇敢进取。

    面对挑战,我们毫不畏惧,面对困难,我们勇往直前,面对挫折,我们绝不低头,面对失败,我们从头再来。

    敢于拼搏,用不懈争取进步;自强不息,用汗水浇灌理想;超越自我,用奋斗放飞希望;永不言弃,用信念实现梦想。

    努力!坚持!拼搏!成功!

    站在高三的门口,面对高三的岁月,我们用青春的名义宣誓:

    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老师的厚望,不做懦弱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奋斗二百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奋斗二百天,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我们将带着顽强的微笑,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20__,我们注定成功。

    20__,我们注定辉煌。

    同学们,加油

    八、结束

    播放周杰伦的《蜗牛》,带引全班同学合唱。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三

    如果有人问“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你也许会说:“金钱、亲人、伴侣。”,但我却会说:“生命是我生活中最要的东西。因为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只有这一次,我们只有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帮自己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记得在四年级国庆节时,于老师布置西区龙城广场游玩并写一篇作文的作业。待我写完其它的作业后,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我准备去却没有人送我。妈妈上班去了,爸爸早已进入梦乡。

    我只好自己去了,手拿一个笔记本,带上爸爸的手机便出发了。经过一小时的参观和游玩,我开始向家进发了。

    这使我想起报纸上的出租小知识:出租车上会有运营证,可是……这车的呢?

    那位叔叔问我:“小朋友,你去哪啊?”,“我……去……去黄河路怎么走啊?”,我认为这是贼车,当然不敢上去了。因我在走这段路时爱记车牌,它一直阴魂不散,追着我。于是我急中生智说出了这个。他“热情”的说:“就在前方右转,再直走三段路,在左转了!要不要我们送你过去吧!”,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我只是迷路了。”

    我便走开了。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一次有意义的体育比赛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三、写作思考: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四、选材定题,拟好提纲

    同学们,我们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结果如何?

    五、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六、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习作讲评)

    教学内容:点评本次习作优缺点

    教学目标:

    1、学生是否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语句是否完整通顺。

    2、自己是否参加过这项活动,在活动中是否留意观察这事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学生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三、教师点评本次习作

    1、肯定优点:

    2、指出不足:

    二、表扬本次习作优秀者

    1、学生:

    2、学生:

    3、学生:

    四、小组讲评

    1、互读互评,进行交流、修改。

    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

    3、四人一组,借阅优秀习作,借鉴其写得好的方面。

    4、教师巡视,并深入个别组参与交流。五。修改习作

    1、仔细阅读习作及老师的评语。

    2、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五

    体会白发老者的鼓励和观众的支持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义。

    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一、导入。(由上节课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转入本课的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1、如果你是顶碗少年,在表演结束后,需要你向观众做一段谢幕致辞,你觉得要说些什么?(可以小组讨论)(5-10分钟)。

    (大意:感谢观众热心的支持、师傅的安慰和鼓励,伙伴们无怨无悔的协作)。

    二、精读第2到6段。(体会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3分钟)。

    2、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观众们、他的表演伙伴们都有哪些表现?描写他们表现的变化各有什么意义呢?(10分钟)。

    (观众们由喝彩、惊羡到惊呆再到陶醉,几个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再到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后一片喧哗,有人大声的喊,好多人附和着喊,再到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伙伴们以一位姑娘为代表,不慌不忙扫掉碎瓷片。

    观众的变化烘托出这场表演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因为连续失败,变得离成功远了,难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顶碗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难能可贵。伙伴们的表现揭示了少年有勇气的来源。)。

    3、在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白发老者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作用的?(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10分钟)。

    (老者的出现首先是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励下,顶碗少年继续进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顶碗少年勇敢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描写了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外貌抓住了体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台的目的;神态和动作抓住了微笑,抚摩肩胛、轻轻摇撼,表现了老人的镇定和安详,稳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绪,给予少年鼓励和安慰;板书划横线的内容。

    因为这样留下了悬念。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老者不管说什么,最终还是要靠顶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气再表演。所以不写是为了不喧宾夺主。)。

    4、除了观众、表演的伙伴、白发老者,文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当着配角,烘。

    托了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是谁呢?(5分钟)。

    (一叠12只的金边红花白瓷碗)。

    5、我们把文中对顶碗少年的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把文中其他烘托顶碗少年精神品质。

    的人和物的描写称为间接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担当的作用虽然不同,但都是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服务的。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生动感人。(5分钟)。

    三、反馈(2分钟)。

    学习了《顶碗少年》中的侧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有无需要加入或修改的侧面描写,并进行修改。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六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七

    活动目的:

    1、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

    3、让同学们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行为方面,做讲文明守规范、严于律己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布置组长组织各小组同学排练有关行为规范方面的节目。

    2、“行为规范小标兵”达标章5个。

    3、把学习小组编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具体编号。

    4、准备一则相声;准备创作一首有关常规学习的诗歌;准备一首歌曲;准备一个故事;准备一些关于常规的问答题;挑选好演员、主持人,设计好开场白、过渡词等。

    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活动内容:相声、快板、故事、诗朗诵、知识竟答等。

    活动时间:班会课。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杨阎徐成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我们班将举行“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请主持人王冬琦、王靖涵上台为我们主持活动。

    (二)、展开主题

    主持人甲乙: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甲: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规范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讲规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讲文明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文明规范是一块金子,拥有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闪发光。

    主持人乙: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长们孜孜以求的愿望,因此,他们给予我们的学习环境,的生活条件,尽全力满足我们合理的需要。但是,我们中的部分同学却因此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有的人经常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改变这种情况,现在,我宣布六年级二班“《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甲:“礼”和规范殊途同归,自古都在讲礼。所以现在讲行为规范就是在继承传统。

    乙:“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强调“礼”的重要性。其中《礼记》是作为六艺被后人学习的。

    甲: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当的言行。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乙:《弟子规》是古代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照教育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虽然它离我们有一定的时间,但其中有很多的规范内容值得我们现代人,尤其是90后的现在的小学生去学习和实践。

    甲:取其精华而为提高自己所用。《规》与班级实际相结合。将班级中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集中起来,择其典型放在《弟子规》中进行反思。(学生齐背)

    “用人物,须明求,尚不问,即为偷。”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见人贤,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甲:亲爱的同学们,你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多少呢?欢迎你参加“规范知多少”竞答活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知识竟答)

    乙:同学们真厉害,对规范的内容了如指掌。值得我学习啊。

    甲:下面请听快板:《我们从小讲规范》

    乙:请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良好的行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甲:大家说得都很好,尽管有的人过去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发生,但我相信,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是闪光的。通过以往大家对规范的学习,应该对规范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乙:下面让同学们欣赏相声《对不起》表演:杨宇轩车新朋

    乙:为了更有助于我们同学牢记规范,遵守规范,我们孔苏萌同学还创作了一首诗歌《种下一个好习惯》,下面有请请张秋月朗诵。

    《种下一个好习惯》。

    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快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

    你做完作业就帮家长做事——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你一有空闲就看课外书——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你每天早晨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

    妈妈给你的零花钱你都攒起来——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堂上你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习惯和我们朝夕相处,

    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传统美德应该发扬。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学规范,用规范,

    争做文明好少年!

    甲:《规范》要求我们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三)表彰行为规范小标兵

    主持人:规范的遵守需要大家的参与,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微之处做起。一个多月以来,很多同学在遵守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还涌现出很多好人好事,在今天的主题队会上,要对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请我们班班长宣读第二批“行为规范小标兵”获得者名单,并给这些同学颁发奖章。

    (“行为规范小标兵”获得者名单)

    (四)

    主持人邀请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违犯规范的例子,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在行为规范方面,我们班做得很好,比如: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很好,每位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教室卫生、整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很和谐,大家都合作愉快;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做一个文明学生,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成为文明礼规范的好学生,让我们的学校、班级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五)宣布活动结束

    主持人:相信同学们已经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好学生,那么,让我们拿出勇气,庄重地许下诺言:“千里之行,始于规范。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身为一名的学生,相信我们今天的承诺,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追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好好学生,为六年级四班争光!为徐州道小学增光!

    六四班“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八

    丁香花在灿烂的阳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优雅的甜香,使人轻轻一闻就把所有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这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可是这里面还有两个大人物呢!一个是全校闻名的“小辣椒”班长王寒冰,另一个就是人尽皆知的淘气包张明,真是冤家路窄,他们恰好都在同一个班级里面就是——我们六一班。

    就在今天发生了一件事,令班长和张明都气愤不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中午,张明下楼把饭桶还了过后,就在学校里的花园里悠闲自在的走着…走着……不一会儿,张明在一朵白丁香上面发现了一片血,“咯哒”张明的心里不禁一颤,心想:“这里怎么会有血呢?是真的吗?如果是那些小孩子故意画的呢?算了,先看看再说吧。”他就小心翼翼地靠近看了看,忽然,张明听到了一声谨小慎微的小奶猫一样的叫声,张明就更加紧张了,他紧皱着眉头,身子向前探着。不一会儿,张明看见了一只耳朵受伤非常严重的小奶猫,于是,张明立马把小奶猫轻轻地抱了起来,露出怜爱的神情,用嘴巴轻轻的吹着小猫的耳朵,小猫叫的更大声了,他又找到了“凶器”——针,“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张明小声的说。不料这一幕让“小辣椒”班长王寒冰看见了,于是他立刻怒气冲冲的跑了过去。“张明!你在做什么?你也太没有爱心了吧!”“不是,不是这样的我先看见……”张明立马解释道。没等到张明说完班长又说:“你知不知道这样会害死一条生命吗?你真是太坏了!”“这不是我弄的,不信就问旁边路过的同学嘛!”张明极力反对。“我不管,我亲眼看到的就是你弄的。”张明又说:“这次你真的“辣”错了!我们去找老师理论。”“好!”班长说。

    在办公室里李老师还拿着哑铃在那练手臂呢!王寒冰跑过去把老师给拽了过来说:“李老师,快点给我们评评理。”“怎么啦?”“老师,我明明没有弄伤小猫,可是王寒冰却说就是我弄的。”张明说。老师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就对王寒冰说:“寒冰,这就是你错了吧,你并没有亲眼看见是张明把小猫弄伤的,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又对张明说,“小明,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谢谢你救了小猫!”

    张明抬头看看窗外,阳光更加灿烂,丁香花也开得更艳了!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篇十九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播放天安让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20xx年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

    2、师: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已见。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认读生字,轮流读课文。

    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围绕什么来写的?(五星红旗)。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

    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选择你最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

    (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

    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

    “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

    (4)花拥五星红旗部分:

    小组讨论: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

    五、

    总结。

    课文,升华情感。

    优秀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方案范文(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