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最优部,六年级,24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 行政公文 ]

    行政公文 时间:2023-11-10 21:40:04 热度:352℃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六年级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阶段,教案的编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六年级教案范文。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六年级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阶段,教案的编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六年级教案范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重点)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难点)课前准备:

    师:(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生:好像是在办喜事!

    师:(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生1:新郎是太阳,因为太阳最了不起,能给地球带来温暖!生2:我猜新郎是老鼠,因为老鼠和新娘是同类。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喜庆的音乐中感受故事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谁,意在启发学生想象,也激发起学生听故事的浓厚兴趣。

    生:最后猫成了老鼠的新郎。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还知道谁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师:听故事就应该听仔细,才能记得牢。

    生1:我知道太阳最强的本领是带给大地温暖和光明。

    生2:太阳虽然很强大,但是乌云可以遮住太阳,这是乌云最强大的地方。生3:风可以吹散乌云,所以说风很强大。

    生4:围墙能挡住风,围墙就比风还强大。

    生5:围墙虽然结实,但是老鼠可以在墙角钻洞,老鼠会钻洞是它最强大的本领。

    生6:老鼠却害怕猫,猫能捉住老鼠。这是猫最强大的本领。师: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准确,情节也比较完整,看来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记得牢固,真棒!

    设计意图:借助录音播放故事,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倾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的要领,并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师示范讲故事,学生发现要领。

    师: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生: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谢谢你的赞美!你听得真仔细。同学们要记住,讲故事时的语言一定要清楚。生:我还注意到老师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讲故事时的要领。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师:请你自己试着讲讲第一幅图画上的内容。

    生:从前,有一对老鼠夫妇,他们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就想,一定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新郎,嫁出去。师:你讲得真好,“从前”这个词用在故事的开头,很恰当。这个故事开头不错,下面我们按照图画上的内容继续讲故事,请你们先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学们听。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师: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跃跃欲试)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来试试。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啊?原来是老鼠家有个女儿要出嫁。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交流,你们知道“国宝”指什么吗?(是什么?生:熊猫)对,是我们国家的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然而在北京大学曾经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被称为“国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回答得非常正确,正是季羡林老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怀念母亲》。(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走进季羡林

    在了解作者这一个环节中,学生都做了预习,手头有有关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在做汇报时,师应引导学生放下手头资料,口头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羡林,可以简短,可以只说一点,忌学生照着资料读。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羡林,那么退去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我们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

    3、生字新词

    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文中的生字词会读了吗?好,那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了,同学们来看小黑板。请生读:

    真挚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篇目薄暗弃养频来入梦

    沮丧奔丧寝不安席

    心潮腾涌思潮起伏终天之恨

    小结:多音字有奔;薄

    (在讲解多音字的时候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时候读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赶忙或赶急事;逃跑--读一声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纪接近--读四声

    薄:与厚相对应,薄板、薄纸--读bao,二声

    合成词,单薄,浅薄,红颜薄命--读bo,二声

    薄荷、薄荷糖--读bo,四声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准确,老师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声音可以放开,再响亮一点,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2)形

    小结:斑(班);朦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这是一个形声字,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汉字,这是一个好方法);篇(下面一横);频(不是少)

    师:同学们现在打开语文书,翻到25页生字表部分,就我们刚才说的这几个字,容易写错的,你在生字表旁边的空白的地方一个字写一个,要求清楚吗?好,开始。(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对)

    写完的同学抬头,好,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会写了,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小黑板加小三角号标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查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这个工具书来理解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还要将这些词语放在文章里联系上下文做一个深入的理解。

    这个环节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词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文探究环节的抓重点字词理解字词及情感打基础、做准备。

    4、课文探究

    1)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请同学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提到了几位母亲?并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划分段落。

    2)梳理课文脉络,理清层次

    生:提到了两位,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师: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从哪找到的吗?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师:生齐读“我对这两位母亲……”,再读:要读得整齐,更要读得有感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研究,季老对他的亲生母亲这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下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3。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的时候记得拿起笔来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勾画,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如果你自学好了,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了吗?谁来说一下。

    【生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感情。答题思路:通过什么(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见作者多么爱自己的母亲。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恨”,终天之恨。作者当时是什么心理?非常悔恨。他悔恨什么呢?六岁离开,大二弃养,20岁,离开了母亲多少年?十四年,相处时间很短,整整十四年几乎没有见过,当他想见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却走了,还没有等到孩子报答恩情母亲就弃养了。他悔,悔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他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为母亲承担更多的家务,为什么没有替母亲分担更多的忧愁。

    灵魂不全:母爱是我们自身灵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爱将会使灵魂残缺。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成是灵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见失去母亲对作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让作者抱憾终身。同样,一个没有了母亲关心。唠叨的人生活就也就变的毫无意义,一切都变的空虚和寂寞了。

    在带学生领会“终天之恨”时,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师简单点评,有学生出示了《赋得永久的悔》,师重点范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去世的终身遗恨。

    c“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总结: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可是在母亲临终的时候有没有见到作者?没有见上作者一面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充满了痛苦。

    (2)朗读:

    a,个别生读(悔恨)

    b,生齐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师:孩子们读的太好了,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

    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主要学习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对祖国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6、作业:继续预习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三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围绕“乐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过作家绘声绘色地描写理解“乐趣”的含义。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3.独立自主学字词。认字3个,写字2个。

    4.理解“计较、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3.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内容,自学生字词。)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柏合学校教学案设计

    1.学习本课3个生字;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

    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课堂练习题。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感受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

    3.会读会背26个大小写字母,并能正确排序。4.会读会写不同韵母的生字,对不同结构的生字会分类。

    5.收集描写春天的语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会读拼音儿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正确认读9个词语。2.熟练地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会正确排序。

    3.熟练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及本单元拼音韵文。

    4.学会讲故事时,态度落落大方,故事情节连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古诗、歌曲等。(学生)

    3.看有关老鼠和猫的动画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把三组词读熟。

    3.全班齐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一)读一读,记一记

    1.多媒体课件出示26个大小写字母,师范读。2.师教读。

    3.各种形式读,直到背熟。

    4.指名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检查排序。

    (二)读一读,写一写

    1.师黑板出示生字“见”“万”等8个生字卡,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说说每个字韵母的不同。

    4.接韵母分类,指名上台书写,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田字格书写,全班交流评价。

    (三)读一读(拼音韵文)

    1.自由读读拼音韵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小组内互读,互相正音,互评。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4.师多媒体出示难读生字,生词的读音,范读。

    5.全班齐读,提醒学生不能唱读。

    6.理解韵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祖国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们在课件展示中,了解韵文大意,了解祖国的大和广,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7.配乐齐读韵文,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去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口语交际)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组唱、齐唱、单独唱)

    3.比赛背诵学过或课外自学的有关春天的诗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词语。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写春天

    1.多媒体展示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词语。2.学生自由读并圈出生字。3.指名读难点字,全班正音。

    4.指名读四字词语,不会读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帮忙。

    5.师讲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让同学们边听边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画面。

    6.用各种形式诵读词语。

    7.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师生共同评价。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老鼠嫁女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故事中老鼠和猫各自的形象特点。

    (1)观察老鼠爸爸和妈妈的形象。(指导语:老鼠爸爸和妈妈想把女儿嫁给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什么叫厉害?你们觉得谁最厉害?)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观察图上各种事物的形象,讨论了解各形象的特点。(指导语:老鼠的爸爸妈妈觉得谁最厉害为什么?)

    2.再次观看课件欣赏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倾听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谁?它是最厉害的吗?为什么?

    (3)小组内互讲故事,并推选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3.生上台讲故事。

    全班评价:故事是否完整,讲解人声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业

    把《老鼠嫁女》回家讲给家长听。

    板书

    教学反思: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读顺课文;教师准备一些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带着“我”的世界走向“他们”的世界。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你们看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现在,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进入了你的眼帘?小结揭题:是啊,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看不见!他们看不到美丽的鲜花,他们看不到妈妈的脸庞,他们也看不到镜子里自己的模样,他们的世界是由指尖开始的。(板书:指尖的世界)因为他们是一群盲孩子。

    二、初入文本,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1、由“盲孩子”联想到什么?

    2、预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盲孩子学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读了课文,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盲人学校里生活得很快乐、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读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灵,交流情感

    理解课题,再读重点,扩展想象,丰富文本内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世界由指尖开始”?理解“触摸”。

    2、文中讲了孩子们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启发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小结:是的,在学校里,他们用触摸来读书,写字,弹琴,画画,摆弄玩具,用触摸来指导自己行走,感受友谊:在家里,他们可能用触摸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睛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个性品读,赏词析句,体验盲童生活,引发情感共鸣,走进“心灵的世界”。

    1、引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生命跃动的画卷,文中的哪一个场景最打动你?读一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组织读书交流。

    交流中品读词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有选择地指导理解)

    词语理解:凹凸陶醉完美色彩斑斓等“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识记“凹凸”,重点指导写法;体验“触摸”,想象神态、动作、心理。“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读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结谈话:世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学会用指尖去触摸,还会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闻,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联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学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解读“爱的世界”。

    1、承上:是谁给了他们这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建学校的人,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善良的人们”)

    2、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学校美设施好想得细致周到老师好)是啊,“这个偏僻的世界不断地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失去光明的心灵”,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许多孩子世界中最鲜亮的部分”。

    3、你觉得善良的人们除了给盲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生活上帮助,还给了他们什么更宝贵的东西?(信心,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育“美好的心灵”)读解:。“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4、师生小结: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人的爱心,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同样让他们拥有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

    2.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山行》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2.背诵课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七

    本单元围绕“体育精神”这一主题,《苦练》一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姑娘》发表于1981年,写于中国女排首次夺冠之前。作者沿着中国女排的足迹,记录了她们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夺得胜利后的欢乐和激荡在她们心中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介绍了她们的训练、比赛、国际交往、老运动员的爱情生活以及理想和情操。《苦练》记叙了排球姑娘陈招娣以惊人的毅力完成训练任务的故事。作品情节生动,文笔朴实,抒情意味浓烈,富有生活气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自由交流合作的舞台。老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对话交流。

    第一课时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板书课题:苦练)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练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谁来写的?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引出陈招娣及中国女排。师生共同介绍中国女排的事迹: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练练夺冠,获得了“五连冠”的殊荣。

    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讨论文章围绕“苦练”二字,写了什么事?

    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接读课文

    生生评价,师生共同正音。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3、课文按“加练”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三部分。

    (1)、抓住重点语句作批注

    (2)、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4)、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训练,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训练苦,还自我找“苦”吃,表现出陈招娣的倔强、好胜、不认输、不屈不挠的性格和为祖国荣誉锐意进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五)积累内化,拓展升华:

    通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苦练”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六)教师总结(略)

    (七)布置作业

    收集资料,了解袁伟民、陈招娣其人,了解现在的女排,进而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及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启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整体导入

    交流同学们搜集的材料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识字写字“猝”不能读成“碎”和“粹”。

    注意写好“袁、惫、毅”等笔画复杂的字。

    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三)自主选择,积累语言

    自己选择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四)板书设计:

    2、苦练

    袁教练征练陈招娣请战

    为祖国荣誉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口天——()子小——()言午——()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gushiwuxingguanqianzhao姓

    4、给下列字注音。()()()()()张周官王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背诵课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九

    1、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者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2、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说,并在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在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做了不少有趣的实验,前几天,老师也请大家注意观察科学课上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实验记录。

    二、交流实验记录

    1、拿出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2、推荐部分学生在班级交流。

    三、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明确习作要求:边实验观察边做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2、确定材料。完成习作初稿。

    四、交流初稿,师生点评。

    1、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评析。

    2、同桌互评。

    3、学生修改习作。

    习作4记一次实验

    实验步骤清晰

    实验结果清楚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

    1、认识“斟、酌、怔、敝、宗”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从三个人争画中,你觉得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体会三个人之间的情感。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争画?他们为什么争画?争的是什么画?争画的结果如何?)

    2.简单交流上述问题。

    二、学前准备

    根据自己了解的材料,讲一讲对毛泽东、齐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为读懂课文做一个铺垫。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谁和谁争画?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感悟。

    3.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讨论时与同学、老师研究。

    四、再读课文

    1.思考:三人争画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组织学生讨论,解疑。达到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五、小结

    1.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老师小结:从毛泽东、郭沫若、齐白石争画这篇文章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识渊博,才思敏捷,不愧当代的伟大人物。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到理解。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诵读。

    六、作业

    摘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一

    1、(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教师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郑成功。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有什么问题吗?

    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下面你就确定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上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你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学习。

    (在学生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体会,可以打开“自由论坛”这一窗口,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1、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

    a、宝岛台湾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过渡:是啊!宝岛台湾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在明朝期间被荷兰殖民者强占了38年之久。此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郑成功驻军厦门时,就下定决心收复台湾。听,他在说(网络出示句子)教师范读。

    谁也想读一读?指名读;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啊!一起读。(齐读)

    b、收复台湾

    过渡:那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呢?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感受体会郑军官兵的`神勇。)

    让我们回到1662年硝烟弥漫的台湾战场,感受一下郑军官兵的神勇。(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并配以文字录音。)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引读课文第6自然段:多开心,多痛快呀!曾经残酷奴役台湾同胞的荷兰侵略者们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台湾同胞个个,他们,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郑成功为了表示感谢,也回赠给他们。

    这一天,是台湾的不眠之夜,街头巷尾。

    “载歌载舞”什么意思?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载歌载舞?(自由畅谈)

    (如果学生没能就具体事情说,教师引导: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说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c、建设台湾

    过渡:除了这些内容,你从网上还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呢?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d、除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以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关于郑成功的资料吗?(引导学生全面感知郑成功的情况,从而对郑成功其人有正确全面地评价。)

    1、学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了吗?

    3、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谁来读一读。(网络出示句子)

    4、是啊,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来,我们一起读。

    1、今天,我们运用网络学习了郑成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大家课后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登陆网站学习研究。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他们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这就需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有老师空洞的讲解,不仅信息少,效果差,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本课知识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情感,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教学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二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2、能结合重点词句,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

    一、引入揭题

    1、故事引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一个夏天的晚上,有一家人坐在院子的大树下边乘凉边谈话,忽然谈到房子的风水问题,大儿子说:“哎呀,我们这个房子结构太不好了,四面都是高墙,中间一棵树,树就是木,这加起来不就是困难的困吗?难怪我找工作呀、做生意呀处处碰壁,不行,明天我要把这棵树砍掉,不能让咱们天天生活在困难之中。”家人一听,觉得有理,就都同意了。第二天,他们就把这棵树给砍掉了,个个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就可以摆脱困境,这家的老二看着院中砍掉的大树,越看越别扭,想了一会儿,忽然大声说道:“哎呀,不好,这下更糟了。”

    我想问问大家,怎么更遭了呢?(板书:囚)原来是困难的困,遇到困难还可以克服,可现在变成囚。“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会意字,就像一个人被关在四面密封的高墙之中,目之所及都是那狭窄的四角的天空。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童年时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书69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饲养宁可惊惶不安饼干屑窸窸窣窣威风凛凛

    2、谁来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

    出示:童年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可以从小养大。

    3、兄妹俩几次养蚂蚁?每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

    4、根据刚才的回答,完成这样一个练习,

    出示:“我”和妹妹想养蚂蚁是因为()第一次(),结果()。第二次(),结果()。

    5、哪几自然段是写兄妹俩第一次囚蚁?第二次呢?

    6、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兄妹俩的第一次囚蚁。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次囚蚁。

    1、默读2、3、4自然段,我们是怎样养蚂蚁的?边读边勾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出示: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15只蚂蚁,再旋紧瓶盖。

    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哪个词让你强烈的感受到这是在“囚”蚁?(点红旋紧瓶盖)

    “旋紧瓶盖”,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动作,对15只蚂蚁意味着什么?

    2、除了这个词,还有一个词也让我们为蚂蚁感到担心,谁找到了?(点红药瓶)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蚂蚁受不了?(指名说)

    出示:我和妹妹兴致勃勃的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的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

    哪些词语触动了你?

    引导学生抓住“不停地”、“急急忙忙地”、“上下来回地”,体会蚂蚁的难受和焦急。

    相机引导1、你们知道蚂蚁的触须有什么作用吗?它们可能在相互说些什么?

    相机引导2、蚂蚁在瓶子里急急忙忙地、上下来回地干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当时难受、焦急的心情。

    师述: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药味还是那么浓烈,它们现在不仅仅是难受了,而是十分痛苦。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名说)

    5、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蚂蚁的痛苦?

    引导学生抓住“惊惶不安”“奔跑”“大声喊叫”体会蚂蚁害怕、恐惧的心情。

    相机引导1、什么叫“惊惶不安”?它们为什么“惊惶不安”?

    相机引导2、蚂蚁们此时为什么喊叫?在喊叫什么?

    6、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的三个词与上句话中的三个词有什么联系:刚开始蚂蚁们急急忙忙地在寻找出口,发现找不到,所以现在变得(),刚开始蚂蚁在药瓶中不舒服很难受,来回地走动,而现在是十分痛苦,所以在(),刚开始它们用触角传递信息,说着、交流着、询问着,而现在发现生命受到了威胁,所以在()。

    读着这些词,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蚂蚁此时怎么样的心里?

    7、指导学生读出蚂蚁惊慌害怕的心情。

    师述:可惜蚂蚁的呐喊呼救,蚂蚁的害怕恐惧,对于当时年仅五岁的我来说,听不见也不明白,这是在养蚂蚁吗?这分明是在囚蚁。

    (二)学习第二次囚蚁

    请大家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第二次兄妹俩又是怎么养蚂蚁的?边勾画句子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默读5——7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扎洞眼、剪稻草、放饼干屑、贴着耳朵听

    3、从兄妹俩为蚂蚁做的这一件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说)

    4、这次,兄妹俩为蚂蚁付出了真心与努力,算不算囚蚁呢?(指名说)

    5、谁用一句话告诉我蚂蚁后来的结果?出示句子: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全都逃得无影无踪。

    这句话中的“全都”和“无影无踪”给你怎样的感受?

    比较句子: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逃走了。

    7、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蚂蚁,你会怎么选择?对你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8、我们来看看蚂蚁们的真实想法。出示: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的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请大家读读这句话。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盼》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着下雨,终于有一天掉雨点了,我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让我欣喜不已。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的期盼,“我”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回味。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在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讲多练。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体现高效运转,练习的重点要体现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本课教学中,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我”的情感的语句。分小组进行交流。思考:文章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新雨衣、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它们具体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情感很重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事,文章可能就会略嫌平淡无味。

    3.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对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还不够到位;学生小组交流时,还不能完全放开,比较拘谨;学生班内交流时,我没有太多地关注学生,学生汇报时的小细节没有及时纠正。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铁凝。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单的文字中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最后拓展练笔:写一段话——“我对的期盼”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建议: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3、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明确: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四)背读全诗。

    师导: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这首律诗每一联都写什么?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2、交流:

    首联写作客原因,颔联写旅途见闻,颈联写到农家作客,尾联写作客的留恋。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

    3、根据这种思路,背诵这首诗。

    4、学生齐声背读。

    (五)说读全诗。

    师导:下面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比如:“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1、同学们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2、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教师吟读,学生代表说读。

    参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啊,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师总: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七)作业: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五

    1、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2)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

    (二)教学思路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

    (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

    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7、结束。

    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

    8、作业。

    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

    (三)板书设计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六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课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七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语言智勇双全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十九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十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语言智勇双全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经典诵读:《凉州词》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背诵课文

    2.找一些描写四季的词语读一读。

    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凉州词》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观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十二

    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当然教学本课着力点还是应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画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今天我似乎做得还是不够,我希望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和我都还没有找到感觉!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胶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烟台的海》以优美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北面临海的烟台一年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我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改新理念,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自我选择:选择一个季节(一段)进行重点学习。伙伴的自由选择:选周围的几个同伴成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春日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探究某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高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我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这种让学生品词品句,以读促情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赵

    周吴

    王冯

    杨朱

    张孔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2)开火车,来介绍。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教学过程: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1.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板书

    教学反思: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篇二十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教学难点: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2.齐读课题。

    3.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唱。)“讴”就是歌唱。

    4.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 饯 衢 遏(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 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 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着弄懂课文的意思。

    (二)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

    【一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向、跟 为什么不说“薛谭于秦青学讴”,

    谓 “自己以为”是从哪些字来的?“自谓”,谓在这里就“以为”的意思。

    满意了吗?

    【二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于 “饯于郊忂”中的“于”与上句的“于”意思相同吗?与古诗中的意思一样吗?一词多义,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记到书上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怎么解释?这句话是形容什么?(声音极具震撼力)

    【三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乃:于是、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们能想起曾经学过的哪句诗?

    意思一样吗?学知识能够由此及彼,这就叫融汇贯通, 记到书上

    谢:道歉,谢罪。平时我们常说的谢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感谢)

    【全文】齐读课文。

    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经译成了一篇现代文,数一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和你们查的一样吗?原文用了多少个字,我们看到现代文的特点是十分具体,你比较一下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好,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补白的空间。看到薛谭回来继续学习唱歌,秦青会说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2.第二段。其实,原文中下面还有一段话,想看看吗?老师来读,你们结合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什么? (师读故事)

    3.说大意。谁能说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基本意思说出来了,故事的确如此。

    4. 成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其实我们现在用得很多成语就来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那些成语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那要是有人问你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薛谭学讴)(意思是形容歌声或者是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真聪明,其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个成语,知道是哪一个吗?响遏行云 (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把这两个成语记在书上。

    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

    短短五十一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2.练习读课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

    3.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4.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

    己,你就是最棒的。

    六、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读得这么好,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自己先练练。

    2.指名背。谁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3.齐背。这么多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背好吗?

    作业:

    1.搜集名言。

    2.预习《纪昌学射》。

    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弄懂课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具体、明白。

    2 .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轮流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或者为其它同学做补充。

    最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模板2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