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六年级,教案部,20篇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 行政公文 ]

    行政公文 时间:2023-11-08 09:00:08 热度:27℃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设计和实践验证的六年级教案案例,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设计和实践验证的六年级教案案例,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4)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1.师过渡: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不信,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课文中的短语说一说,如:太阳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鸟唱歌、蚁钻洞等,师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1.出示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如:“花”是草字头下加个“化”,“入”和“人”要注意区别。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第一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

    5.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板书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二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课前准备: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4.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口天——()子小——()言午——()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gushiwuxingguanqianzhao姓

    4、给下列字注音。()()()()()张周官王姓

    5、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背诵课文。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的一些习性。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能辨析“睛、请、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学会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

    2.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山行》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2.背诵课文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六(x)班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本学科教学工作设定计划如下:

    本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级,分别由来自五所不同小学的学生组成,成绩参差不齐。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优秀率x%,及格率x%。学生具体情况还有待开学后逐步摸清。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除去第六单元,共有二十八篇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第一单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的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二单元: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爱国之情,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骄傲。同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单元:体会真情带给人们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本组课文,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单元: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及回忆鲁迅的文章,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认识鲁迅。注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更多地了解诗歌、搜集诗歌、欣赏诗歌,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第七单元: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学习时,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第八单元: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1、认真备课上课

    在备课方面,我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上课方面,我要加强课堂管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2、重视识字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对生字新词经常进行听写、运用等训练,对于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将老师考和小组长考相结合,同时经常巩固旧的知识。

    3、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精读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放开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4、注意书写训练,要求使用钢笔书写,有一定的速度,重质量轻数量,提高书写能力。

    5、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重点)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难点)课前准备:

    师:(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生:好像是在办喜事!

    师:(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生1:新郎是太阳,因为太阳最了不起,能给地球带来温暖!生2:我猜新郎是老鼠,因为老鼠和新娘是同类。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喜庆的音乐中感受故事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谁,意在启发学生想象,也激发起学生听故事的浓厚兴趣。

    生:最后猫成了老鼠的新郎。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还知道谁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师:听故事就应该听仔细,才能记得牢。

    生1:我知道太阳最强的本领是带给大地温暖和光明。

    生2:太阳虽然很强大,但是乌云可以遮住太阳,这是乌云最强大的地方。生3:风可以吹散乌云,所以说风很强大。

    生4:围墙能挡住风,围墙就比风还强大。

    生5:围墙虽然结实,但是老鼠可以在墙角钻洞,老鼠会钻洞是它最强大的本领。

    生6:老鼠却害怕猫,猫能捉住老鼠。这是猫最强大的本领。师: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准确,情节也比较完整,看来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记得牢固,真棒!

    设计意图:借助录音播放故事,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倾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的要领,并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师示范讲故事,学生发现要领。

    师: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生: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谢谢你的赞美!你听得真仔细。同学们要记住,讲故事时的语言一定要清楚。生:我还注意到老师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讲故事时的要领。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师:请你自己试着讲讲第一幅图画上的内容。

    生:从前,有一对老鼠夫妇,他们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就想,一定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新郎,嫁出去。师:你讲得真好,“从前”这个词用在故事的开头,很恰当。这个故事开头不错,下面我们按照图画上的内容继续讲故事,请你们先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学们听。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师: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跃跃欲试)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来试试。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啊?原来是老鼠家有个女儿要出嫁。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七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八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课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感受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

    3.会读会背26个大小写字母,并能正确排序。4.会读会写不同韵母的生字,对不同结构的生字会分类。

    5.收集描写春天的语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会读拼音儿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正确认读9个词语。2.熟练地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会正确排序。

    3.熟练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及本单元拼音韵文。

    4.学会讲故事时,态度落落大方,故事情节连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古诗、歌曲等。(学生)

    3.看有关老鼠和猫的动画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把三组词读熟。

    3.全班齐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一)读一读,记一记

    1.多媒体课件出示26个大小写字母,师范读。2.师教读。

    3.各种形式读,直到背熟。

    4.指名背诵26个大小写字母,并检查排序。

    (二)读一读,写一写

    1.师黑板出示生字“见”“万”等8个生字卡,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说说每个字韵母的不同。

    4.接韵母分类,指名上台书写,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田字格书写,全班交流评价。

    (三)读一读(拼音韵文)

    1.自由读读拼音韵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小组内互读,互相正音,互评。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4.师多媒体出示难读生字,生词的读音,范读。

    5.全班齐读,提醒学生不能唱读。

    6.理解韵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祖国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们在课件展示中,了解韵文大意,了解祖国的大和广,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7.配乐齐读韵文,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去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口语交际)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组唱、齐唱、单独唱)

    3.比赛背诵学过或课外自学的有关春天的诗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词语。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写春天

    1.多媒体展示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词语。2.学生自由读并圈出生字。3.指名读难点字,全班正音。

    4.指名读四字词语,不会读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帮忙。

    5.师讲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让同学们边听边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画面。

    6.用各种形式诵读词语。

    7.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师生共同评价。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老鼠嫁女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故事中老鼠和猫各自的形象特点。

    (1)观察老鼠爸爸和妈妈的形象。(指导语:老鼠爸爸和妈妈想把女儿嫁给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什么叫厉害?你们觉得谁最厉害?)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观察图上各种事物的形象,讨论了解各形象的特点。(指导语:老鼠的爸爸妈妈觉得谁最厉害为什么?)

    2.再次观看课件欣赏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关系,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倾听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谁?它是最厉害的吗?为什么?

    (3)小组内互讲故事,并推选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3.生上台讲故事。

    全班评价:故事是否完整,讲解人声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业

    把《老鼠嫁女》回家讲给家长听。

    板书

    教学反思: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默写本诗。

    2、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

    3、学会与朋友相处。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整体感知

    1、“过”,访,探望。“故人”,老朋友。意思是拜访老朋友居住的村庄。

    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3、孟浩然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首联写老朋友邀请“我”去做客。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具鸡黍”可谓盛情,又有着田家风味,“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语言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2、颔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为近,“青山”为远,一远一近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心情才能如此畅快。

    3、颈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打开窗子,对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喝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表达了关切之意。此联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画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

    4、尾联写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了新意,更觉老朋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自然,不事雕琢,平白如话,全是叙事写景,但很有韵味。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生活和平、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过故人庄

    具鸡黍、邀——真挚;树合、山斜——清幽;

    面场圃、话桑麻——陶醉;

    待、还来——情深。

    ————田园风光、情深意厚。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二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设计《夏》的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雨前和雨后两部分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雨前的炎热和雨后的快乐。在学习雨前部分时,先让学生找出体现天气炎热的句子,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画面。

    接着想象如果是你在这火辣辣的大太阳底下,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热”我又相机指导朗读,为了调动他们的朗读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如“你能让温度升高点儿吗?”“达到36度啦”“37度啦”等等,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越读越带劲儿。随后,我又让学生想象:在太阳的炙烤下,还有谁也受不了了呢,请你模仿课文来说一说,起初举手的学生不多,我便以马路为例,进行引导“马路在太阳下会怎样?”师边说边摸额头,生明白了“马路发烧了”,抛砖引玉效果很好,随后,学生又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

    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加深了学生对夏季炎热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一举两得,效果很不错。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三

    我班本学期共有学生20人,大多数都是民工子弟。通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同学上进心较强,为了取得好成绩认真听讲,仔细作业,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不认真学习,作业拖拉,成绩不理想。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从抓后进,保优生入手,争取让我班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一)总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具体目标

    第一组: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

    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

    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一)教学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阅读、课后习题、习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听写,基础,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

    4、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

    5、加强对后进生的轮流辅导工作。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6、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范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五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做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张继: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

    2.古人写洞庭湖君山岛的诗句: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3、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把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月:指秋天皎洁的明月;湖光:指明月下清澈明净的湖水;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湖面;镜:比喻平静的湖面;未:没有。这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平滑的镜子一样,没有一丝波纹。这句话用巧妙的比喻补充了第一句,因为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和谐。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白银盘:比喻月光照射下平静的湖水;青螺:比喻湖水中的君山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第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色调淡雅,相得益彰。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元稹爱菊则是因为菊花开尽就再没有别的花了。诗人的立意新颖别致,是咏菊诗中难得的篇章之一。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秋丛:一丛丛的秋菊;舍:房屋;陶家: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最爱菊,房屋周围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日渐斜:太阳渐渐地偏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以至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离开。这里将自家种菊的地方比作陶渊明的家,秋菊满院的景象便不难想象了,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因此诗人完全被眼前的菊花吸引,“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爱菊之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说明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一个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人们的爱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来了。诗人从菊花在四季花朵中凋谢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一个道理,说明了爱菊的原因,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赞美菊花,表达了他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最后写出生花妙句“此花开尽更无花”,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乘船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江南水乡的优美的秋夜景色,吸引着这位旅途中的游客,使他感到一种诗意,写下了这首清远的小诗。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看到深秋江边的夜景,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孤寂忧愁的情怀。

    《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是在枫桥,夜晚把船停靠在岸边。泊:靠岸停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乌:乌鸦;啼:鸣叫。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有的资料认为霜不可能“满天”,“霜满天”应当作“霜满地”讲。有的资料认为“霜满天”的描写虽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却符合诗人的感受:深夜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的夜空好像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故认为“霜满天”不是在写所见,而是在写所感。还有的资料认为这里的霜实际指的是雾,“霜满天”实际是“雾满天”。几种说法均有道理。)。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资料解释为指江桥和枫桥两座桥);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相对,面对;愁:忧愁,愁闷。这句诗的意思是: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江苏省苏州市,旧名姑苏,因有一座姑苏山得名;寒山寺:是苏州城西的一座寺院;夜半:半夜;到:这里是传到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这首诗既写了看到的景象,又写了听到的声音,把二者很好地融成了一体。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4.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六

    1、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2)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

    (二)教学思路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

    (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

    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7、结束。

    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

    8、作业。

    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

    (三)板书设计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1、第3自然段。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八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盼》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着下雨,终于有一天掉雨点了,我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让我欣喜不已。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的期盼,“我”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回味。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在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讲多练。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体现高效运转,练习的重点要体现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本课教学中,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我”的情感的语句。分小组进行交流。思考:文章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新雨衣、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它们具体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情感很重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事,文章可能就会略嫌平淡无味。

    3.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对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还不够到位;学生小组交流时,还不能完全放开,比较拘谨;学生班内交流时,我没有太多地关注学生,学生汇报时的小细节没有及时纠正。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铁凝。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单的文字中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最后拓展练笔:写一段话——“我对的期盼”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十九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说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二)、研读课文

    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

    “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读课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写得这样的一波三折,同时人物的内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实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书:

    直接描写人物内心

    欣喜

    兴奋

    喜悦

    描写人物外在表现

    着急

    失望

    环境描写烘托心理

    (七)作业

    我们也会盼望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个小片段,我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补写50字,要求使用两种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晚饭时可以看电视。我自然“见机行事”,分秒必争地打开电视。我把视线从电视上收了回来,才发现碗已经空了。

    母亲:“吃完了就去做功课吧。”

    ……

    正是关键时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还没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缓兵之计。

    “我还没吃饱呢!”为了大饱眼福,我急忙嚷到“再来一碗!”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建议: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3、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明确: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四)背读全诗。

    师导: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这首律诗每一联都写什么?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2、交流:

    首联写作客原因,颔联写旅途见闻,颈联写到农家作客,尾联写作客的留恋。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

    3、根据这种思路,背诵这首诗。

    4、学生齐声背读。

    (五)说读全诗。

    师导:下面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比如:“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1、同学们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2、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教师吟读,学生代表说读。

    参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啊,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师总: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七)作业: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实用六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范文(2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