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二年级,20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文秘知识 ]

    文秘知识 发布时间:2024-04-13 07:24:37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还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7.希望以下的二年级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一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还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7.希望以下的二年级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一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数是()位。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二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三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一、猜一猜,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四、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组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五、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明确游戏规则。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

    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糖果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四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统计图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五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统计图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老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1、识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老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老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2、填写复式统计表。

    老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老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师:参加只数最多?参加只数最少?

    老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老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老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老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六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8、师小结过渡。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 3 年9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八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本节的知识。

    2.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通过折叠寻找对称点,会对所给图形作出正确地判断。观察——操作——归纳——判断。

    3.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寻找。

    重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

    帮暖羊羊找角。

    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确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学生参与游戏,帮暖羊羊找角。

    活动2【讲授】分类。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表象来给学具袋里的图形来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理由。

    引出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动手分类将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分成一类,将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类。汇报发现。

    活动3【活动】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说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集体展示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觉。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教师示范画的方法,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

    (摸折痕。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不准确的画法。)。

    4、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4【导入】练一练,“巩固”对称。

    (1)练习1。

    (读出题目要求,找到题目中两个具体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再集体汇报。)。

    (2)练习2。

    同学们,请你拿出2号学具袋中的图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看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自己独立先折一折,再画一画,能够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5【讲授】总结。

    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够创造出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美化我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

    2、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分析、比较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

    在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初步学会将物品进行“平均分”

    磁性黑板、12根小棒、12个桃子。

    12根小棒。

    一、复习铺垫。

    1、看图让学生回答。

    说说图中表示的分别是()个()。

    2、学生摆小棒:3个2,3个4。

    二、展开新课故事导入。

    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6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2个,大师兄1个,俺老猪肚子大就3个。”“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我!”“我!!”“我!!!”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桃子,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用小棒分一分,交流分法。讨论:为什么每人2个他们就不争吵了呢?

    2、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像刚才,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2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练习:填空,把6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3、教学例1、

    独立分一分,指名演示。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4、试一试。

    (1)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子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四人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的过程。

    (3)汇报分的情况,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呢?

    5、教学例2、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几只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要我们怎么样去分?几个几个的分?

    (2)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6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想一想:老师刚才怎样分的?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一说分的过程。

    (4)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6、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也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说明12里面有几个2?(板书)。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12里面有几个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上是什么?说明了什么?(5块饼干作为一份,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独立完成第二幅图。

    (2)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学生分小棒的方法来分一分,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3、快乐一刻:我们排队做游戏:20个小朋友排成两队,怎么排最整齐?排成四队呢?

    四、全课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在生活中你把东西平均分过吗?举个例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一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二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3年9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四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有关0的乘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五

    目的: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目的: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目的: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目的: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

    目的: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目的: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目的: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措 施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六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称图形的特点。

    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七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课题:

    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我虽然仅有七块图形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1、组织竞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准备好了吗?我们比赛开始啦!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拼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小组合作,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拼成了哪几种图形?每组拼成几种图形就加上几颗星作为奖励。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再来难一点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每个小组将不同的拼法贴在磁性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1个小三角形、1个大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成了五边形。

    ……。

    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加星鼓励。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了这么多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下面我们要来更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互相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9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贴星。

    5、说儿歌。

    师问:七巧板好玩吗?有趣吗?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七巧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

    出示儿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种图形在一起,动脑筋,巧拼移,

    小手创造出神奇。

    师: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图时,一定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这样,才能拼出各种图形!

    6、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课件演示:鱼、狗、人、猫这四幅图形。

    指名说说这四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集体反馈。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八

    (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各册的目标定位:

    一年级目标: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目标:

    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目标: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

    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

    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

    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推断。

    统计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2)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3)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我想本册比较关注的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对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1)可分三课时

    课时一:106页的例一和108页的做一做

    课时二:109页的例二和111页的做一做

    课时三:112、113页的练习二十二

    (2)各课时目标

    课时一:1、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让学生感知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课时二: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1格表示5个单位)。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课时三:1、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2、进一步掌握简单复式统计表填写和一1格表示5个单位的统计图的绘制。

    3、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认真深入思考后写)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十九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课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板书。

    设计同级运算。

    课后。

    反思。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主备人: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