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教学设计,16篇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文秘知识 ]

    文秘知识 发布时间:2024-04-04 14:41:0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供教师和同行们进行参考和对比。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供教师和同行们进行参考和对比。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

    (一)动手探索。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汇报,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师:用纸折角的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则大)。

    师:画角的同学呢?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谁画得比较好呢,上来展示一下。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做角、折角、画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种不同的角),你们发现了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三)结合实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所做的和所讲的都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吧,请打开课本第39页,看第三行三个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出现另两角,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叫角的什么?

    电脑显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请大家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呢,找出来,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师:好,下面谁来说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做活动角的学生上来讲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角是怎样的图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画标准的角。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下面再来画一个标准的角。你可以先看书再画。

    (教师巡视)。

    师:请画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讲给同学们听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标出来,将之当做板书)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按这个同学的方法再画一个更好的角。

    师:大家真能干,又学会画角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学的知识。

    三、练习。

    1、辨别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为什么?(图略)。

    2、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两个角的大小。(图略)。

    3、数出下面角的个数。(图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平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平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校园吗?谁来夸夸自己的校园?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呈现教材主题图)。

    仔细观察,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在数学课本上学过的图形吗?

    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在主题图上的钟面上、剪刀上、红旗上呈现红色线,标示出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这些图形叫作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一起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二、目标1的教学。

    1、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剪刀、三角尺、钟表)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上有角吗?谁来指一指。(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注意告诉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2、大家手里都有三角尺,请拿出来,然后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

    4、你们真棒!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角娃娃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丙条边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

    5、课件演示: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6、指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7、同学们学得这么带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为大家变个魔术。(两根硬纸条变成角,并让这个角随意变大变小,让学生自己用两支铅笔来模仿老师变魔术,在变魔术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8、你能判断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吗?

    (首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出两个角一样大,并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同学们拿出小圆片,这个小圆片有角吗?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折一个角吗?

    10、同学们对目标1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下面都来检测一下。

    (1)、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2)、请写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三、目标2的教学。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

    2、边示范画角边说明:先点一个点火,再从这个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课件出示: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4、自己试着画一个角,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5、检测目标2的学习: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检测。

    1、请标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2、自己画一个角。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四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的例1――例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通过学习,培养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先一起认识2(1),在通过动手操作,创造认识更多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形状的纸若干张,胶水,剪刀。

    2、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围在一起吃月饼。今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强强一家也围在一起吃月饼,强强和弟弟看着香甜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饼。可妈妈说:“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

    “1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2、老师看他俩回答得这么好,决定奖励给他俩一块大月饼。(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分成大小不一的两部分。)。

    问:“你们看,老师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接着问:“要分的大小一样,得怎么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我到底要分给他俩几块呀?”(生回答)。

    师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二分之一。

    1、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给你们的纸中选择一张试着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动手分)。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让两名生回答)。

    3、师:同学们都是对折以后分成了大小相同的两部分,这样分我们我们叫(生答,师板书:平均分)。

    4、师:谁能用上“平均分”这三个字,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师:老师就把这块月饼奖励给他俩(师边说边把圆剪开,粘在黑板上)强强拿着月饼可高兴了,他说(课件出示: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读这句话。

    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答后进行辩论)。

    生观察后回答,是引导生注意“每份”、“它的”两个词,并把这两个词变成红色。

    7、面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刚才分的过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别重要的词突出出来。(生小组交流)。

    8、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那谁能试着写写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写,是再强调分数的正确写法)。

    (三)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二分之一,其实这个大家族中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分数,赶快行动起来吧。

    2、生用不同形状地纸动手创造分数,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用分数表示出来。

    3、师有选择的让生说说意义。

    4、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创造了这么多分数,像2(1)、3(1)、4(1)、8(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分数,我们来观察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不一样?(生答)。

    让生看书,了解各部分名称,是相应板书。

    (四)、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选择能用4(1)表示的图。

    2、为涂色部分写分数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写分数,看看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师发给每组图片,小组讨论后交流)。

    (五)联系生活,谈分数生活中的运用。

    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分数。

    (六)升华总结。

    师:是,不仅这些图形和纸片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课下,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分数,下节课交流。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中共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一、情景导入:

    (观察学生已有经验)。

    那你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角”是什么样子的?

    看你们介绍的这么热闹,但是还有一些小朋友不认识“角”,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新朋友。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画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找到了藏在图上的新朋友。

    刚才没介绍过的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这个朋友吗?

    (尖尖的,直直的边……)。

    师:老师现在想把角画在黑板上,留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记住了角的各部分名称,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说你的理由。

    4、再次提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我们自己在画的时候可千万不要犯错哦。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用水彩笔在纸上画角)。

    5.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贴到黑板上)。

    三、寻找角,数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3、学生反馈,提醒注意语言的精确性,并指出顶点和边。

    4、黑板的面,门的面,窗户的面,它们都是哪个平面图形呢?(长方形)。

    所以,我们的长方形里就有角,让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课件出示长方形)。

    5、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中也有角呢?(三角形,正方形)。

    6、这些角的大小都是固定的,而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改变大小的活动角,它们的作用就更多了。

    7、那你知道角的大小是怎么变化的吗?

    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8、拿出我们的学具角,研究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9、原来角的大小是和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的。

    看,剪刀的夹角是一个活动角,可以调节角的大小,

    起重机的吊柄设计成活动角,工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成不同的角来取各种东西。

    四、游戏,小结。

    1、一节课结束了,认识这个新朋友“角”了吗?谁愿意再仔细地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2、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和“角”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用身体部位表示角。

    师师范:两手上举,形成一个近似的角,指出顶点,和边。

    学生模仿,将角变大或变小。

    除了手臂,还能用其他身体部位来演示吗?

    (手指,手腕,脚,腰)。

    3、学好角的知识,让角一直留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服务。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教材分析: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例1、例2、练习八1、2、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

    课件、手工纸、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一)、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等)。

    追问:你知道刚才从信封里露出的这部分图形叫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三)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生:不是,这是个点。

    4、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得吗?(师示范指角)。

    5、师:请同学们从身边选取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

    二、自主探究,创造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

    2、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角。

    3、集体交流自己创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个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5、学生汇报。

    6、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三、动手操作,画画角。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课件演示)。

    3、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四、游戏活动,比比角。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五、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练习八中第7题。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九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3、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4、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课后小记:

    本课时用气球引入,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开始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学生认为4+3再加1的列式教师板书为4+3=7+1=8应该列为4+3=77+1=8;部分为4+3+1=8,这样可以发前一个列式就是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考顺序。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分析学生还不够通彻。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经历学会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4、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的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顶点。

    3、做一做。

    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你自己来做一做。

    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做出了那么多的角。下面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角。

    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角,贴到黑板上,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生和老师一起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认识了角,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角画到纸上好吗?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角。(描、印、画)。

    回顾画角的方法。

    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画角的?

    强调: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画大小不同的几个角)。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4、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5、学生创作画。

    修改意见:

    备注。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月日。

    课题连加、连减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

    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

    (出示口算卡片)。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生读题说结果:

    13-5=18+7=。

    (说出计算方法)。

    9+4+3=14-5-4=。

    8+7+3=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板书:

    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

    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

    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生汇报交流:

    (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

    2862。

    +34+23。

    6285。

    2828。

    +3434。

    62+23。

    +2385。

    85。

    爸爸运走29个,

    妈妈运走27个。

    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

    1)生独立解决问题。

    2)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

    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过程。

    4)你喜欢哪种方法?

    4.师生小结。

    比较不同,小结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三、实际应用。

    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

    48+25+17=。

    同桌合作完成题目。

    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

    7+59+20=72-6-40=37+10-5=81-7-70=。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修改意见:

    备注。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袋(平均分成10份的白色纸条、红蓝彩带、统计表格)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识小数。

    1.创设超市“社会小调查”情境。

    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

    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

    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

    学情预设:一张记录单的价格是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展示,另一张记录单是以“元“为单位的形式展示的,学生对这两张记录单会有自己的看法,这里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鼓励他们发表意见。

    师:是呀,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很值得我们来研究。

    多媒体展示:突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

    2.初识小数,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5.98、0.85和2.60这三个小数。

    师:老师把这些数提了出来,像(5.98、0.85、2.60)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

    师: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都有小圆点,都是3个数字组成,点后面都是两个数字等。这里不能在学生说出小数点后,就直接打住话题,而应让学生充分说说他的观察和发现。

    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

    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一)找角:(出示红领巾)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在红领巾上你能找到角吗?试试看。

    师: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国旗,爱护红领巾。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试试看。

    生:分小组找角。说一说、指一指。

    师:(打开一把折扇,指扇柄与纸扇上沿的连接处)这是不是角呢?(多数学生会回答是角)。

    师:这不是角。为什么呢?待我们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教师补充完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到板书)。

    (二)折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实物中找到许许多多的角,看一看,你们桌子上的圆形纸片上有角吗?你能想法折出一个角吗?请同桌间相互帮忙完成。

    生:折角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手拿锐角)有这样的吗?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另手拿直角)为这样的吗?举起来。

    师:(教师将两个角重叠)你们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将“锐角”贴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师:(拿一个钝角)有这样的吗?举起来。(将“直角”和“钝角”重叠)这两个谁更大些?(把“直角”和“钝角”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描画出角的边和顶点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释疑:扇子的扇柄与纸扇上沿的连接处不是角的原因.

    判断角的练习。

    (三)做活动角。

    跟老师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知道角的大小和谁有关吗?

    学生实践比较归纳出角的大小和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画角。

    电脑小博士教我们画角,观察一下:先画什么?然后又画什么?

    你自己能画一个角吗?说一说怎样画角?出示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生:愿意。

    师:你们认为可能剩下几个角呢?我们分小组剪剪看。

    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汇报。

    四总结评价引发反思。

    说的可真精彩,下课时间到了,我们快和机器猫说再见吧!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五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四、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4、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

    5、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几分之一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1。

    几分之几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1。

    练习课加深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1。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1、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1。

    综合练习课1、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1。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

    合计6。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