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五年级,教学设计,18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 文秘知识 ]

    文秘知识 发布时间:2024-02-28 16:01:49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计划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种具体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的编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计划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种具体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的编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过程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王国里有很多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细。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是反义词。

    师:说的很好。上对应下,前对应后,左对应右。谁还发现什么了?

    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时有两个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时就一个小朋友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问她的小伙伴了。看来我们要想把这个游戏玩的更好,必须会区分左右才行。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左右。

    师:那么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吗?

    生:写字的那个手是右手,不写字的那个手是左手。

    生:吃饭时,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扶碗的那个手是左手。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通常,我们写字和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现在用右手给老师打个招呼。同桌检查一下。

    师:现在听老师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头发(同桌检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检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检查)。

    师:好,非常棒。我们把右手边称作右,左手边称作左。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去判断物体的“左右”。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着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的事情。

    2、找一找。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说,师再指名说)。

    生:都有左右之分。

    师:对,左右是一对好朋友。

    3、小游戏、进一步感知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做一次。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小结:当你们方向一致时,左右是一致的;

    当你们面对面时,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反的。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上楼的小朋友和下楼的小朋友都是靠他们的右边走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以走路人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图画中的情况,虽然他们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楼梯,有的小朋友下楼梯。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靠右行?

    不管上下楼梯,还是过马路,都要礼让右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三、认识上下、前后。

    师:刚才的游戏中,除了左右,还有哪些表示物体方位的词?

    生:上下,前后。

    师:现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巡视,一会儿指名说。)。

    教师通过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四、上下、前后、左右的综合运用。

    1、同桌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再指名说。

    2、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

    生:上下,前后,左右。(师板书,揭示课题:认识位置)。

    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摆一摆、说一说。

    摆一摆:

    在书桌上摆一本数学书,在数学书的左面摆一块橡皮,在数学书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数学书的上面摆一个文具盒(笔袋)。

    说一说:

    1、摆在最左面的是。

    2、摆在最右面的是()。

    3、数学书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二

    (一)咀嚼品味,感受“艰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师: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是啊,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出生的村庄,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缺水的日子,去感受水的珍贵。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哪句话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第二句)。

    (幻灯片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8.小结板书:同学们很会读书,抓得很准,品得也很有味道。总而言之,这句话集中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板书:艰辛)。

    9.指点:很多时候,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关键的字、词品一品,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读出来。

    师:所以说……{幻灯片出示:“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生接下文两句,读完)。

    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10.过渡:是啊,正因为缺水,水比酒都贵,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画面,体验“欢快”――教学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在长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终于下雨啦,有水啦,这时候,人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先发现文中的关键信息?(储水、洗澡)。

    [出示句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句子。

    3.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那些大人们又会做什么呢?

    4.交流。

    5.追问:我们通过朗读、想象、描写充分感受到了人们的欢乐。但老师。

    想问问大家:此情此景,你还觉得在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

    师: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狂欢节啊!这。

    6.师生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话)。

    (生接读)然而……更多的……特别是……。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

    师:是啊,在记忆中,“我”出生的地方永远缺水,缺水,缺水!所以,

    我的童年虽然远去了,但关于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雨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更多时候是母亲用水窖里的水为我们纳凉。[出示水窖]自读课文的2―5段,看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冲凉的感觉是怎样的?(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批注。)。

    2、学生默读后交流。师引导、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一边……一边……”体会母亲想让孩子更凉快的心情。

    (2)缓缓与倾注是否矛盾?体会即使是一勺水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甚至是一种奢望了,说明水的珍贵。

    4、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送给大家。

    5、引读“顿时――”

    6、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7、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8、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出示: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9、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带来如此的享受和愉快,作者把母亲的这句话也牢牢地记在心头。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的是饿坏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饿”的体验。

    (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能让生命延续的食粮了;水对他们很重要,水对于他们来说很珍贵。)所以,原来的题目叫“饿水”。

    (四)总结。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用一勺水带给我们兄弟四人的幸福。

    2、我们感受了水给作者带来的乐,更感受出了缺水带给我们苦,感受到了“水成了我们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珍惜水资源)。

    3、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有水莫忘缺水时,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

    (五)作业(出示)。

    1、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

    2、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或是写段小文章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观察你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6水挑水艰辛。

    板书设计:最珍贵的东西雨中洗澡痛快珍惜水。

    一勺水纳凉舒服节约水。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手机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

    长跑,教学,日常生活,数学好玩,活动方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3、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运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先请若干名学生站上讲台,要求学生说出xx同学的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确定:列表示竖排,一般从前往后;行表示横排,一般从左往右。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问:确定一个位置要用几个数据?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将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而且表示场馆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问:如果两个场馆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灵堂第二个数相同呢?

    3、全课总结。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2题:(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忘了连接ea。

    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列,行)。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五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会辨别方向)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在森林里怎么辨别方向?(指南针、观察太阳的方向、树木的疏密、树的年轮等)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四个方向。除了这四个方向,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方向?(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如何确定这四个方向?我们学会了辨别方向,实际上就是学会了初步确定位置的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准确的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一))。

    二、探究新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吗?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我们首先来到了喷泉广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物园各场馆的路线图,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场馆,找学生自由说,刚才有同学说想去熊猫馆,老师也非常想去,因为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是我国的“国宝”,我想去看一看它的生活环境。

    3、小结:用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方向,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察点。

    4、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猴山、斑马场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5、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离喷泉广场的距离不一样,只有方向是不能确定准确位置的)。

    6、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说一说他们的行走路线。

    7、小结:我们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4题。

    4、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

    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快乐启航:

    同学们,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快乐体验:

    1.介绍同学: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2.与小动物交朋友:

    3.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组第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开始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问:要说清小朋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让每个小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3)游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游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注意把话说完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如果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判断,看站得对不对?

    4、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第二题。

    (4)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两个数据。

    三、快乐分享:

    1.学校附近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交流。

    2.游乐场的平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4.走进电影院: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醒: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5.生活中的应用:

    5)(9,5)(7,6)。

    四、快乐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学生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重点:

    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做自我介绍。(生自由介绍)。

    你们学校五年级有几个班啊?咱班被选中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难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啊,你知道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了吗?(生:圣诞节)圣诞节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礼物)。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想要吗?只可惜,老师准备的礼物不够,那我们不如玩个幸运摸奖游戏,试试你的运气,怎么样?摸到红球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哦,谁愿意来试一下?(生摸球)。

    师: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这样好玩又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三、探究新知。

    设计活动一。

    (1)刚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礼物,可是老师很想把这些礼物都送给大家,那么怎样往盒子里放球,会使你们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陆续举手)看样子,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与小伙伴们交流,看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开始吧!

    (2)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生分组汇报。

    设计活动二。

    (1)为我班学生设计节目表演活动方案。师出示要求,生读题。

    (2)学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师汇总。

    (4)观察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活动三。

    (2)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汇总,那对于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发现?

    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这些方案进行总结一下?

    四、巩固应用。

    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在节日期间,都想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促销活动。

    1、下面是老师的调查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读题。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3、汇报想法,实物投影总结活动情况。

    4、看看另外一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吧!(课件)学生读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八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2.动脑筋。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九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去少年宫。

    活动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师:暑假期间,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淘气每隔2天去1次,笑笑每隔4天去1次。7月31日他们都去了少年宫。

    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8月份的月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

    学生反馈后,师板书: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3,6,9,12……。

    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5,10,15……。

    师:看看这些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可能会回答: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师:淘气和笑笑同去少年宫的`日子是哪几天?15和30都是3和5的共同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15,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活动二:填一填。

    活动目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找公倍数的办法。

    出示集合圈:中间相交的部分填什么?50以内6和9的倍数分别有哪些?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多少?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你还有其它找公倍数的办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办法。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找的。

    师: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理解了吗?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练一练第3题:先完成前面几组,跟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介绍“你知道吗”中用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小知识。

    这节课,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教材中“你知道吗?”介绍的短除法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快速有效的办法,应加强指导算理,要求学生掌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

    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

    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

    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

    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

    (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

    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

    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

    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2、引导学生思考:

    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

    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二)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

    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

    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

    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

    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

    (一)在行走中辨认左右。

    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

    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

    (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

    (三)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

    1、看图回答问题:

    小鹿的左边是(),小鹿的右边是()。

    小鸭子的右边有()。

    小蛇的右边有(),左边有()。

    2、按照要求找一找。

    小帅咪咪甜甜三毛功夫小子。

    甜甜的左边是(),右边是()。

    三毛在()的左边,在()右边。

    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

    五、全课总结。

    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一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三

    陈兴友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庙梁小学。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这是学习代数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能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用字母表示数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好理解所学知识都有帮助;同时也渗透着函数思想。

    1、本单元的知识大多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过程。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时,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越实例的具体性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2、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3、如何让学生从以往的数转化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让学生明白: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数或数量关系。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3、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重点: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

    2、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四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商大于1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 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价值。 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 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相当好。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五

    《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6时的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把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并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围绕“乘法的分配律”这一核心知识,通过“王老师要为幼儿园买香蕉、苹果各14千克,她带了150元钱,够吗?(香蕉5.6元/千克,苹果4.4元/千克)”的相关图片、信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掌握了乘法的三种运算定律,会进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五年级再一次安排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简算方法的有效迁移,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混合运算实际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正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归纳概括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案例描述。

    自学自研,教室里静得出奇,孩子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享受着独立思考的快乐;小组交流开始了,组长有序的组织,教室里热闹起来,你补充,我纠错,他质疑……合作的氛围热烈而真诚。当教室里慢慢静下来的时候,小组交流结束了,全班展示交流开始:

    生:(二组组长杨宇宁)因为我们组的1、2、3、4、5号同学全没做出那种简单的方法,而6号同学做出来了,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师:真好!我们还学会了激励性评价!现在,我们目光聚焦前黑板,请对抗组来点评1组的展示。

    (二组朱琪大方地走上讲台)。

    生1:大家好!我代表二组点评,请大家看这里,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我认为最后这步比较很重要,还应该加上单位“元”,二组同学做对了!我给他4.5分,因为他们的书写上山了,最后一步还没写单位。

    (马上有好几个学生站起,“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

    生3:(4组的陈思彤从座位上站起)我反驳,我认为最后一步单位不加也可以,因为题里已经明确给了单位,既然140﹤150写出来了,大家都明白单位是元。

    师:我们大家来看一看,单位可以不加吗?(绝大多数学生点头认可)点评,我们给几分?

    (学生有的在喊“3分”,有的伸出手指示意。)。

    师:因为朱琪这一学期刚转到我们学校,但她很快融入了我们得集体,有勇气上台点评,所以老师给他加1分的勇气分,给她4分,大家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请大家目光继续聚焦我们的前黑板,请对抗组点评5组的展示。

    ……。

    师:点评我们给她几分?说出你的理由!

    生:4分,因为声音太小了!

    生1: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5组的做法,因为5组方法更简便!

    生2:(郭一萱迅速站起来)我有不同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

    师:来,你说,老师帮你写到黑板上。(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在这种做法综合算式的旁边)。

    生3:(郭一萱的话音刚落,1组的贾鑫卓站起来)老师,我也有不同做法,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

    师:我们先来看郭一萱的补充,再与一组的展示做一下比较,两种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吗?我们看郭一萱是怎么做的?(分步,孩子们边分析边回答着)那1组展示的是什么算式?(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综合”)对,两者只是分步与综合的区别,所以同属于一种做法。贾鑫卓补充的也是。另外,两位同学的补充应该在两种方法点评完毕,下次注意!

    师:如果让你推荐,你会推荐哪种?

    生:(2组的杨宇宁站起)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郭一萱的做法,因为四年级老师说过,分步做更容易得分!

    生:(4组的陈思彤又站起来)我同意杨宇宁的意见,因为这样做可以的高分!

    生:(郭一萱又站起来)我反驳,因为这种做法计算容易出错,还不如列综合算式得分多!(听课老师笑了,讲课老师也笑了,多么真实的课堂!)。

    师:刚才你们都是从分数角度来分析的,我们能从其他角度来想一想吗?

    生:我还是觉得5组的方法更简单,因为5.6+4.4=10,得到的是整数,计算简便。

    师:但这种方法适合所有的题吗?有什么条件吗?

    生:我觉得只有数量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方法,而其他时候只能用一组的方法。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虽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同样适用,但我们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同学们愿不愿接受更难的挑战?那就请你观察两个综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

    三、教学反思。

    在自学自研部分,虽然老师只叫两组不同方法展示,但在全班交流环节,分步、综合两种方法全展示在黑板上:(1)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2)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3)5.6×14+4.4×14=(5.6+4.4)×14=10×14=140(元),140﹤150(4)5.6+4.4=10(元),10×14=140(元),140﹤150而且当老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向你的组员推荐,你会推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孩子们的理由是多角度的:“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5组的做法,因为5组方法更简便!”“如果让我推荐,我会推荐郭一萱的做法(5.6×14=78.4(元)4.4×14=61.6(元)78.4+61.6=140(元)140﹤150),因为四年级老师说过,分步做更容易得分!”“我同意杨宇宁的意见,因为这样做可以的高分!”“我还是觉得5组的方法更简单,因为5.6+4.4=10,得到的是整数,计算简便。”……随着孩子们讨论的逐步深入,老师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但这种方法适合所有的题吗?有什么条件吗?”“我觉得只有数量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方法,而其他时候只能用一组的方法。”在孩子们思维的交锋中,每个人都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或(1),或(2)……虽然算法多样化为构建过程提供了开放的场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时空,但我们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课堂所呈现出来的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想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由低层次思维向高层次思维逐层优化,逐步达到算法的个体优化。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孩子们的精彩成就了精彩的课堂,让我们尽情享受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知识的超市尽情畅游,体验生命的狂欢。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边走边思考,思考让我们逐渐深刻!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六

    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运动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使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

    讲授新课: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光照在地球仪上时,地球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中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交替。

    提问: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给绘出来。

    师:此时,我们看到a点出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a一样)。ab所在的这条线上的各点在下一时刻都将进入白天,它叫晨线。地球上还存在一条昏线了。晨线和昏线共同构成一个经过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线特点。

    三、晨昏线的判读。

    活动:自己动手画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课堂小结: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晨昏线的判读,大家要学会画图。

    教后反思:

    1、导入不够清晰,要有突破点,可以让学生说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地球、太阳等。

    2、条理不清,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每个因素和昼夜现象的关系不清晰。可以对每一因素进行逐次假设,如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再假设只公转不自转;最后只自转不公转。

    3、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动起来。

    4、重点不突出,在小节中要有体现。

    5、内容可以少点,但要思路清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七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举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三、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