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四年级,19篇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12:29:4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不仅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还能够方便教师与同事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经验。每一份教案范文都是经过多次修改和改进的结果,希望能够激发你对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一3、数的计算:(1)以上述学习过程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不仅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还能够方便教师与同事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经验。每一份教案范文都是经过多次修改和改进的结果,希望能够激发你对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一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二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音乐的作用,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初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蓝色的多瑙河》是世界的圆舞曲,非常优美、优雅。不仅人欣赏它,白鲸也欣赏它。白鲸和刚才播放的蓝色多瑙河乐曲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

    2、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每只鲸鱼宝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词,一起和这些鲸鱼宝宝交上朋友吧!

    3、指导易写错的生字。(慌、区)。

    三、感知课文。

    (一)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1、读第2、3自然段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群白鲸不仅聪明,还是一群贪吃贪玩的小调皮呢。不信,打开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

    2、再次品读,渲染快乐的氛围。

    师:瞧,它们多快活啊!我发现咱们班也有几只快活的鲸鱼宝宝。

    3、指名读2、3段。

    师:真羡慕他们啊!你们也想当快乐的小白鲸吗?

    赶快加入吧!

    4、师:白鲸们真是太逍遥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板书:追鱼)。

    你看见这群贪吃贪玩忘记回家的白鲸,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二)体会白鲸遇险后的“绝望”

    1、可惜白鲸听不到大家的忠告,他们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

    这是怎样的危险呢?(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

    2、哪些词语说明寒流来的快?(抓住“突然”“转眼”等重点词语理解)。

    3、这时白鲸的心情怎样?找出表现白鲸心情的两个词语。(着慌,绝望)。

    什么意思?为什么着慌?为什么绝望?

    4、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白鲸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白鲸会怎样呢?(又冷又饿,困死在楚科奇海)。

    5、如果你是白鲸,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后悔当初太贪玩,贪吃,没有想后果)后悔也晚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你听到他们在叫什么了吗?(救命啊!)。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谁能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现在你就是这群被困白鲸中的一个,如果没有救援的话,你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三)拯救白鲸,体会“奇迹”

    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营救现场吧!

    1、默读5、6自然段,根据内容填表。

    白鲸得救的经过:

    第一次营救:猎人发现白鲸后____,人们________,还_____、可是_____,人们没有办法,只好__。

    第二次营救:________开来了,开出了_________、可是_______。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_______,白鲸终于得救了。”

    2、全班交流。

    (1)一共有几次营救?

    (2)学习第一次营救,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猎人发现白鲸后马上报信,人们纷纷赶来凿冰抢救,还带来好吃的。”

    (1)“纷纷”什么意思?(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2)“纷纷赶来”是怎样赶来?

    (3)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有这么多人赶来,说明人们对白鲸怎么样?

    (4)请你找找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5)小结:看来,人们对白鲸的关爱真是无处不在啊!

    3、完成填空:可是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援助。

    小结:第一次营救失败了。但是人们没有放弃。

    4、完成填空:直升飞机和破冰船开来了,开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可是白鲸一动不动,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放古典乐曲吸引白鲸游出冰区,白鲸终于得救了。

    小结:白鲸终于得救了,第二次营救成功了(板书:得救)。

    5、孩子们,听,优雅的古典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来读读5、6自然段吧!(配乐齐读)。

    6、学完了课文我们不禁感叹,白鲸的营救过程真可谓是一个“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学生交流,你能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四、深化拓展。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群可爱白鲸中的一个,你会对营救你的这些人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参加营救白鲸的人,看到白鲸在蔚蓝的大海上越游越远,你最想说什么?

    五、结语:有了这些充满爱心的人,白鲸得救了,有了这些可爱的白鲸,大海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在这样的真心真爱的连接下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

    六、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四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学生议论。

    学生议论后汇报。

    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辩析。)。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图把学生的意思一步一步表示出来。(图略)。

    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4、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计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5、大胆猜想,有所创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能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师生一边讨论边修改示意图。

    6、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教学结束,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反思。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查看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北极的特点,搜集白鲸及《蓝色多瑙河》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导入课文。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召唤、顽皮、寒冷、坚硬、优雅、奇迹、冰区。

    白鲸、脊背、猎人、凿开、政府、援助。

    2、共同讨论该如何记住生字。

    3、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好看?

    (练习书写)。

    4、重点理解词语:召唤顽皮坚硬优雅脊背。

    5、选词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招()玩()坚()雅()区()。

    召()顽()竖()准()医()。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听声音编故事。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七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八

    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4、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6、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7、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8、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9、认识平角、周角。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读作180度),等于两个直角。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读作360度),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10、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11、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13、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九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a、计数单位b、数位c、七位数。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个数是(),下面哪种说法对。

    a不小于十万b不大于二十万c等于十万d一定大于十万。

    二、比一比:

    989898()101010356000()3549000。

    50140()563140194500()1945000。

    500400()50400069740080()69730968。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

    多媒体课件。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98。

    +215。

    ————————。

    123。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一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课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二

    一.填空:

    1.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和其中一个因数,求()的运算。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再继续除。

    3.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

    4.7.986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值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6.在()内填上“”或“”:

    3.45÷0.99()3.451.88÷1.01()1.88。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6÷5=0.2÷0.4=1.6÷0.8=4.2÷2.1=。

    0.2×0.6=4.6÷0.46=0.52÷52=7.1÷0.1=。

    2.列竖式计算:

    18÷24=43.68÷26=25.3÷0.88=。

    验算:

    0.1575÷3.15=0.612÷1.8=16.787÷0.28。

    (保留一位小数)。

    3.脱式计算:

    2.6×(2.139÷9.3×6.2)16.75-(9.1-1.92)+1.62。

    2.6×1.9÷2.6×1.94.264÷(0.16×20.5)。

    三.应用题:

    1、一个筑路队7.5小时修路136.5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修路多少米?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三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

    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

    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个人补充意见年级三年级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上课教师第二单元(组)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四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五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主题图练习本。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1、媒体演示复习题。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练习一第6、7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挂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6×(12–4)=。

    2.42+6×12–4=。

    总结四则运算。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5、教学过程。

    1、出示口算卡片。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0+8=22+17×0=0+7+7=。

    3300÷25=1320×500÷250。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六

    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小黑板、生字卡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

    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

    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1)指名读,楼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楼阁的呢?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用列数字、比喻的方法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岳阳楼的壮美。)。

    (3)分组比赛朗读。

    3、阅读交流“诗文”部分。

    (1)说起岳阳楼,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到这儿,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这一段。

    4、欣赏洞庭美景。

    (1)从屏风后的楼梯登楼,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2)配乐朗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使人心境格外开阔。

    5、动人的传说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谁来为我们讲讲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作者站在这儿,有感而发,齐读课文结尾。

    2、要是你来到岳阳楼前,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怎么样?

    五、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名胜景点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阳楼之处,你还知道哪些名楼?请模仿课文的作者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你到过的地方。

    27江南第一楼。

    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岳阳楼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七

    一、填空题。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80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公顷。

    3.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公顷,合()平方千米。

    4.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苗圃,宽是100米,它的长是()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4平方千米。()。

    2.计量一个村的耕地面积,用“公顷”作单位比较合适。()。

    3.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

    4.一个长40米、宽25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公顷。()。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平方千米=()公顷。

    9000公顷=()平方千米。

    2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68公顷=()平方米。

    20平方千米=()平方米。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占地面积约是5()。

    2.大连的长兴岛面积约是252()。

    3.学校操场的'面积约是400()。

    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

    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公顷30平方米6平方千米6公顷63000平方米。

    六、在里填上“”“”或“=”。

    6公顷5900平方米2900平方米30公顷。

    5公顷500平方米3公顷4平方米34000平方米。

    23000平方米2公顷9公顷100000平方米。

    七、解决问题。

    2.一块三角形果园,底是600米,高是50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八、动脑筋,做一做。

    参考答案。

    一、1.10010002.643.10014.500。

    二、1.2.√3.4.

    三、500902536800000000。

    四、1.公顷2.平方千米3.平方米4.公顷。

    五、6平方千米63000平方米6公顷5公顷30平方米。

    六、

    七、1.4×3=12(平方千米)。

    12平方千米=1200公顷。

    2.600×500÷2=150000(平方米)。

    150000平方米=15公顷。

    3.400×200=80000(平方米)80000平方米=8公顷。

    1200×8=9600(尾)。

    4.600×300=180000(平方米)180000平方米=18公顷。

    6000千克=6吨18×6=108(吨)。

    108吨100吨能。

    5.400×400×1.5÷2÷10000=12(公顷)。

    12×25=300(吨)。

    6.200×10×60÷10000=12(公顷)。

    八、(100+100)×(100+100)=40000(平方米)。

    40000平方米=4公顷4-1=3(公顷)。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八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篇十九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生活中的大数。

    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

    二、较大数的读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三、较大数的写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12010439001318124。

    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

    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练一练1、2、3、4。

    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xx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优秀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