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19篇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时间:2023-11-11 07:21:18 热度:282℃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欢迎参考和借鉴。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一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欢迎参考和借鉴。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一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疾飞、泛着、吹泡泡、锐利”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启发学生弄清翠鸟的外形与它的行动特点和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鸟。

    (二)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交流自学情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2)逐句理解:

    指读。翠鸟的小爪子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羽毛鲜艳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翠鸟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嘴呢?

    (3)齐读这段话。这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5)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二

    听写生字词,集体订正。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除了高傲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有没有喜欢的意思?(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有些小气;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4.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鹅的叫声,音调________郑重,似厉声________。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________;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________大叫(从这四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研读、交流。

    如:

    (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3)作者是怎样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堂里的堂倌一样。)

    3.回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头颈、叫声、步态、吃相。)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白鹅

    头颈

    叫声

    步态

    吃相

    高傲有趣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

    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精读感悟

    1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2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

    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

    是的,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做呢?

    师: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

    你能否猜测到当时钱学森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选用以下一组关联词,说说当时钱学森心里的想法。(出示关联词)

    评价: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评价:你已经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

    评价: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板书: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3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

    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

    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才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

    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

    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

    a钱学森说“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因为祖国刚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很穷,需要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去建设)

    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走向(),从()走向(),从()走向()。

    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诚恳坚决果断)

    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言为心声,通过品读钱学森的两段话,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出示两段话)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生读

    4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

    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

    “绝”字什么意思?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

    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当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也就间接地体会到钱学森回国决心的坚定。)

    受到如此的折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做?

    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一起读。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

    【板书:报效祖国】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有一首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正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出示歌词)——播放歌曲

    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指名说

    小结:一行行歌词,说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一句句歌声,唱出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思,一个个音符,流淌出了钱学森的归国信念。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三、大赞“钱学森”

    (1)指名一学生读。

    (2)哪句话是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钱学森现在还活着,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让我们在这儿为他召开一个特殊的颁奖典礼。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下发的纸,先根据提示用心写好颁奖词。(音乐响起,学生静静地写颁奖辞。)

    (2)让我们一起聆听钱学森的颁奖辞。(读颁奖辞。)

    (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是谁?他就是一心报国的钱学森。)

    (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让我们把这个名字铭记心间——钱学森!

    三作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

    心系祖国

    钱学森我是中国人(中国导弹之父)

    报效祖国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四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

    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1、理解“侍候”:

    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

    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

    读出情趣。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有趣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五

    1、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德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一)导言师问:

    生1:可爱。

    生2:美丽。

    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

    (老师适时板书:美丽机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问: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师问:请同学来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丽了?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

    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地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生答:我觉得不够好,听不出翠鸟的美在哪里。

    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师适时指导)。

    师问:其实老师很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这一句,有没有同学跟老师喜欢的是一样的?(句子在屏幕中显示出来)谁给大家读一读?(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要突出颜色的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就更棒了,准备几分钟再合作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机灵,课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机灵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出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让你读得更有感觉,读得更明白。

    生: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好,但老师想问一下知道贴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我们的手是翠鸟,桌面是水面的话,那翠鸟是怎么飞的?能模仿一下吗?(师生一起来做,从动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贴和疾的含义)师顺势引导: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

    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一听到这一句,老师又有问题了出示句子: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两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给时间学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觉得只告诉同位还不够,还想跟全班同学说说的?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感觉更形象。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四)延伸教育。

    师: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养一只,大家说老师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生2: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自由,她会很可怜。

    生3:小鸟跟我们一样需要自由,这样它才会幸福。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六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贬词褒用)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朗诵一首古诗,想想看写的是什么?

    2、朗诵骆宾王的《咏鹅》。

    (学生学过此诗,肯定会跟老师一起朗诵。)

    3、稍微点拨骆宾王,这首古诗是他七岁时写的,而且他是初唐四杰之一。

    (激发学生兴趣,并乘机打开知识面。)

    (有学生会说出白鹅,借机导入课题。)

    4、入题,板书。

    5、简介丰子恺。

    1、自由大声读课文:

    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2、师巡堂,了解预习情况。

    (课前提出新的预习要求,看看学生是否能做到。)

    3、鹅的整体印象:

    高傲。

    (点拨高傲加深理解。)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

    (自学)

    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词语点拨: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并从中体会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重点点拨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声音低沉地说)先让学生感受器声音的严肃郑重,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从写狗你看出了鹅的什么性格?

    学生再次交流:

    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

    尽职勇敢可爱

    4、为什么这里要写鹅呢?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吗?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联系上一段)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3、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八

    教学要点:

    图文结合,进一步学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略)

    2、分别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深入学文。

    1、看图上燕子的外形,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课文通过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外形的?用了哪些词语?

    (羽毛--乌黑、光滑漂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再看图上画的春天的景色,学习第二段。

    (1)理解“阳春”的意思。

    (2)自由读,划出描写春天特色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春天的景色的?

    (4)课文用了哪些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春天的特色?看图体会比喻的意思。

    (用“赶集似的”和“盛会”比喻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景象。)

    (5)熟读第二段后试背诵。

    3、看图,观察近似燕子活动的情况,学习第二段。

    4、观察图中燕子休息的情况,学习第四段。

    5、学生讨论归纳中心,教师指正:赞美美丽的春天。春天使大地回春,万物生长,百花争艳;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给人们带来了生气勃勃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趣。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九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一

    1、能通过抓重点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朴和勤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和山里的孩子交过朋友吗?他们都喜欢干些什么?

    1、这节课,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这他就向我们走来了----(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诵第一小节)。

    2、找重点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呢?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重点句)。

    3、读重点句,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说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4、出示学习提示。

    1、小组学习。

    (1)轻声读课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写了山里孩子的勤劳。

    (3)边读边按顺序用(1)(2)(3)......标出。

    2、反馈。

    (一)学习5、6、7小节。

    1、学生说具体的体会到勤劳的事例,

    2、找出课文内容读出来,并说出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勤劳。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读这一段,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仅勤劳还很淳朴。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勤劳淳朴的山娃!

    4、学生说从采药材中体会到。

    理解积攒的意思便体会到了勤劳。

    5、学生说7小节能体会,从汗水和泥渍中体会到。

    (1)女生读第7小节。

    (2)说说撩、揩的意思。

    (3)自读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抿着小嘴微笑,劳动不怕累)。

    那么请你也抿着小嘴对老师笑一个,是啊,你们可真是勤奋的孩子。

    (二)、学习第4小节。

    1、学生说从这段体会到勤劳,读出相关句子。

    2、出示动词填空。

    3、请学生自己换着读一读,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4、请学生小组研究读,从中你能读出什么(对路熟悉,路很远)。

    5、指名读,看谁能读出轻快,读出熟悉的感觉。

    6、齐读。

    山里的孩子就连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为勤劳的孩子。

    (三)、学习2、3小节。

    1、学生说事例。

    2、反问:为什么这里也能体会,我们怎么也看不出?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出理由。

    4、自读这段,想想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拟人的写法)。

    5、出示句子比较。

    读句子说不同----读出不同。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6、小组合作学习。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

    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7、品读句子。

    自读个别读齐读。

    8、学习第3小节。

    (1)学生说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读句子发现疑问。

    为什么说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3)你能用动作把他表示出来吗?(动作表演理解)。

    (4)男生读句,女生表演。

    (三)学习第8小节。

    是的,这是一个多么勤劳的山娃,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说道。

    1、齐读: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读最后一句,体会有何不同。

    3、说说哦的含义。

    4、在齐读这一句。

    1、认识了眼前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2、学生说体会。

    3、朗读诗。

    老师也有很多话要对这位山里的孩子说。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

    《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写下要对山娃说的话。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二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岭多。

    13、林海、林多、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

    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岭多而温柔。

    13、林海、林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三

    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见过海,能用海说话组成词吗?

    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样非常广阔)。

    3、出示投影:看图,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觉?

    4、范读课文。

    5、交流、反馈。

    二、出示预习综合题。

    1、给下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椽(chuang,chuan)柱珊(shanshai)瑚。

    2、根据意思写词语。

    指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非常骄傲蛮横,看不起别人。()。

    漂亮、相貌美好。()。

    指国家兴盛安定。()。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是按()()和()三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美景。

    4、选做题: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细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读美。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5节)。

    四、交流反馈。

    五、学习“岭”

    1、出示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下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朗读、体会。

    六、画图:“云横秦岭”与“温柔”对比。

    1、齐读体会。

    2、出示句子,区别:

    (1)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见不完,也看不厌。

    (2)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前一句,把“多少条岭啊”,放在看头突出了“岭”的特点“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用上关联词语,这两层意思的并列关系明确化。

    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意思没改变,但语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许多。

    3、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5.述:老舍爷爷坐在疾驰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重重叠叠的岭,是那么的温柔,用“云横秦岭”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岭的温柔。

    板书:岭:多——温柔。

    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

    6、小结:作者看到了这么多岭,每条岭是那样的温柔,所以对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

    用亲切的口气朗读这一节——岭。

    七、归纳学习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板书:学习方法:

    1、概括“岭”的特点。

    2、找出说明“岭”特点的词句。

    3、感情朗读。

    4、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细致描绘“岭”的。

    齐读学习方法。

    述:学习“岭”的方法,学习课文“林”(3—4节)。

    八、学习课文“林”。

    1、问:“林”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林:绿而浩大。

    2.特点你是从哪句中体会出来?请用“……”划出重点词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达到。

    b.板书:目之所及。都是绿。

    c.齐读这些句、引读。

    3、课文采用了什么手法?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板书:比喻、拟人、反问。

    4、区别句子,反复朗读。

    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思考:a.这两句句式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

    b.她们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述:反问句,加强反吉语气,强调肯定,增强了表达的亲切感与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齐读,抽读(第4节)。

    问:还可以改为什么句式?(双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白桦的银裙,不会不像海边上的浪花。

    5.巩固练习:作业本第4题,校对。

    九、自学“花”第5节,小组讨论。

    1.交流、汇报。

    板书:特点手法。

    花美多而绚丽叫不出名儿拟人、比喻。

    (美丽)穿着绣花鞋。

    2.区别句子: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小结:这两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说明小红豆的样子美。

    十、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十一、配音齐读“岭、林、花”。

    十二、作业:

    写一段: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四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五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投影片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谁)(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四、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教学后记。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第5-8节所描写的情景,然后用动作、语言表演出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六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谓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我们在一次次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读你千遍也不厌的感觉”。而今,当我和我的学生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诠释“她”的美味时,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舒服”感。所以,笔者尝试在语文阅读课后续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引领学生再一次走进这一片“林海”,一睹她的神韵,并结合现实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笔下这一片绿的“真谛”。

    1、充分挖掘潜藏在教材的内在信息,使课堂学习的信息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使学生能动地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并开展自由合作、双向交流、集体讨论、书写体会。

    2、通过“游览、观赏、赞叹、联想”等方式对文本的知识进行再造与重构,使原有的的文本内容得以更加丰满,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多元解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结合网络资源,对教材进行创新和开发,使教材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不断生成丰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参与读写实践的兴趣,掌握实践的方法,培养读、思、写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与读写活动结为一体,做到课内外延伸,学科间融合。

    六年级学生。

    学生:

    2、收集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制作大兴安岭的风景幻灯片。

    4、准备抒情的音乐。

    老师:

    1、准备大兴安岭的录相。

    2、有关的大兴安岭水与火的图片及资料。

    游览、访问、访谈、朗诵、练笔等。

    2课时。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生:交流。

    (估计学生会提出去大兴安岭游玩或参观)。

    1、师:老师非常高兴能听到同学们那么多心灵要求,这也是对知识永不满足的追求。接下来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带大家去兴安岭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当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结伴而“行”,也可以单独而“行”,还可以邀上老师作“向导”。

    (播放无声录象)。

    生:观录象,自由交流。

    2、师:这次林海之游你总该满意了吧!

    生:发表意见。

    (估计学生有不少意见:如录相的效果、音乐较差,没有作解说等。)。

    师:那怎样能使我们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交流。(配乐、加解说词等)。

    3、师:那我们就自由组合成小小旅游团,先为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在团内选出一位“导游小姐”为我们作介绍,当然别忘了给自己的旅游团取个响亮的名字。赶快行动吧!

    (重播录象)。

    生:自由组成团队,活动。

    师:巡回检查,鼓励。

    4、师:先请——旅游团出发,其他团队成员可以随游,也可以随团作采访。

    生:各小组争先介绍游况。

    5、师:看来我们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们得评一评最导游和最佳记者。

    生:小组评选。

    (练笔说明:课后,整理串写导游词。)。

    1、师:欣赏了林海的旖旎风光后,对林海你一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体交流。

    2、师:是呀,走一回林海就会有一份新的真切感受。看,我们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吗?让我们一起倾听老舍先生及那些到过林海的名人大家对林海这一片土地的心声吧!

    生:分小组即兴朗诵《林海》片段及有关大兴安岭的诗歌、散文。

    3、师:听了他们对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许也诗意盎然,心头涌动了吧?

    生:自由表达、畅谈。

    4、师:听了我们一位位小小诗人、小作家的精彩诵读,老师更想高歌一曲。来,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师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岭上》)。

    (说明:这里安排诗歌创作的环节。)。

    三、赏林海,悟林海。

    1、师:欣赏了同学们深情并茂的诵读,享受了激情昂扬的林海之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林海单一的美,而是一种广阔的美,长久的美,立体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们的同学也把这片绿,这种美留在了心底。有请课外采风组成员上台演示他们的林海之作。

    生:电脑操作演示文稿、图片。

    (其他成员观赏、交流)。

    2、师:张张精美的图片更验证了大兴安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的内涵,同时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义。真的,她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相信大家更愿意倾听她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说明:这里安排一个给图片配文的环节。)。

    四、说林海,道林海。

    1、师:掌声欢迎“故事大王”上台。

    生:介绍大兴安岭的由来、传说。

    2、师:对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资料吧!

    生:向全班介绍兴安岭的特产、矿产、面积、林木等。

    3、师: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表达。

    生:同学自由上黑板书写。

    4、师:我们把这份情、这份爱一起分享!

    (生读自己的内容)。

    (说明:这是一个根据资料编写解说词的环节。)。

    1、师:同学们,从你们的身上,老师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长,变的越来越苍翠,越来越绵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兴安岭却遭遇着一场空前的灾难。

    师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的灾难及损失都是空前的。在这场持续二十七昼夜的大火中,一百零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七十万公顷)地面惨遭火劫,八十五万立方米木场存材被烧,六万多人无家可归,他们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从塔河到古莲的几百公里铁路沿线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台各种设备,总长一千三百四十米的六十七座桥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讯线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长的输电变电线路,三百二十五万公斤粮食,六十一点四万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受灾群众一万零八百零七户,五万六千零九十二人,受伤二百二十六人。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十九分之一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这场大火改变了大兴安岭森林面积居中国之首的历史地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特大灾难。

    (师出示火灾图片)。

    2、师:同学们,大兴安岭仅遭此劫吗?

    生:自由交流有关森林乱砍、生态破坏、嫩江水灾等资料。

    3、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4、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交流。

    生:集体研讨。

    也许此刻你的心里有许多的想法,许多的建议,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献计献策。(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等)。

    7、师:那我们就在课后把你的想法付诸行动吧?

    (说明:这是一个多元性写作的环节。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点自由发挥写作的才能。如: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

    六、总结活动,升华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林海风光,又一起回顾了大兴安岭水与火的灾难,相信我们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兴安岭”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感受了!

    是呀,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亲切与舒服的,可是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却变得可怕、悲哀,但愿我们能看到永恒的美丽、永恒的亲切、永恒的舒服!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七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鹅》。

    板书:

    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相机板书: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那么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板书:

    叫声、步态、吃相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请同学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

    (指名答)

    生答:分别是第三、第四和五六七自然段。

    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方面?

    (指名答)

    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巡堂视察,导读,读出感情,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指名读)

    谁来评一评。

    (指名评价)

    快速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叫声特点的词语。

    (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

    从这几个词说明了鹅怎样?

    (凶、恶)

    作者的朋友告诉他:养鹅等于养狗,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的句子,齐读。

    这只大白鹅真的很凶。假如鹅会说话,你想象一下,它会说什么?

    (生想象说)

    他这样的语气是厉声吗?

    (评,再说)

    (看守门户,不让坏人进入。)

    那么你会不会对它有了不同的看法。

    (指名答)

    板书:

    勇敢

    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实际上在夸白鹅的勇敢。你想夸一夸它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白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但能从叫声中看出来,更体现在它的步态上,有谁对白鹅的步态感兴趣,把它读一读。

    (生读)

    出示句子: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同学们请看句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鹅步态的特点?

    (比喻,颇像净角出场)

    随机:

    (出示图片)

    大家想看吗?请看。

    (播放)

    你想到什么词来描述净角出场的样子?

    (生答)

    作者还把鹅走路的姿态跟什么动物作比较?

    (鸭子)

    鸭子走路是怎样的?

    (生答)

    鹅呢?

    (生答)

    (出示鹅走路的图片)

    (指名表演)

    (生评)

    你能用课文里面的词来评一评他们的表演吗?

    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鹅的每个姿态跃然纸上,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

    鹅这样走路有趣吗?大模大样的像个大老爷,读了我们不禁为它的有趣而发笑,我们现在就带着会心的笑来读读这句话。

    (指板书中心句)

    生读、评、再读。

    (生答:吃什么、吃的方法。)

    品读吃的方法部分(屏幕出示),体会鹅吃法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它的这种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还引发了一件引人发笑的趣事呢?

    到底是什么事情这么可笑呢?

    (狗去偷吃鹅的.冷饭。)

    狗是怎样偷的?

    (指名生读)

    听了同学读这段,你觉得这狗像什么?

    (小偷)

    为什么狗只敢鬼鬼祟祟地偷而不敢明目张胆地去跟鹅抢呢?

    (因为鹅会咬它,厉声叫骂,怕它的脾气。)

    真是一只厉害的鹅!

    饭老是被偷吃,主人家也感到不耐烦了,不得不在旁侍候这鹅老爷,你看它的架子可真大。同学们看看这三个词。

    出示词语:

    不胜其烦、鹅老爷、架子十足

    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对白鹅的讨厌,是吗?

    (不是,而是一种喜爱。)

    给他添了麻烦,为什么还喜欢他?

    (可笑、有趣、像人一样的高傲。)

    最后,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总结

    四、作业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吗。请认真观察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13白鹅

    叫声勇敢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步态有趣喜爱

    吃相可爱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八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篇十九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初读课文。

    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作业本1—3题。

    最热白鹅课文教案第二课时导入(案例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