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北师大,五年级,21篇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07:03:55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份详细的课程计划,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教案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份详细的课程计划,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教案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5.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五、随堂反思: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九色鹿》和阅读与表达第18页的《韦利救人》。

    教学要求: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读写议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待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中人物形象。

    2。让学生联系生活知道如何待人。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写,议相结合,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看插图导入新课。

    2.师介绍童话故事。

    3.顺势板书:九色鹿。

    二.检查预习,走进课文。

    1.抽查读课文情况。

    2幻灯出示自读提示:

    a.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和--------之间的故事。

    b.用三两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3.学生练习说话。

    三.细读,品味。

    1.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划出文中关键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九色鹿和落水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词语概括更好)。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师顺势板书。

    四.学习以一带多篇目《韦利救人》。

    一.导入:

    学了《九色鹿》一文,我们心目中有了善良,不图回报的九色鹿形象以及。

    贪利忘义,恩将仇报的落水者形象,现在再来看一看《韦利救人》一文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请同学们打开阅读与表达第18页。

    二合作学习。

    1.幻灯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内学习讨论。师巡回指导。

    3.全班讨论交流。

    三.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幻灯出示)。

    板书设计。

    九色鹿韦利救人。

    九色鹿落水者韦利救人韦利被救。

    善良仁慈贪利负义奉献爱心被人关爱。

    见义勇为利欲熏心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不图回报衣冠禽兽。

    守信、知恩图报爱、真诚是相互的。

    《九色鹿》教学反思:

    《九色鹿》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落水者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点。

    1、教学删繁就简,把握清晰思路。

    语文教学中目标要集中,环节要简化。千头万绪、盘根交错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本课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落水者见了什么利忘了义?背了什么信弃了义?得了什么恩?又是怎样回报的呢?”从而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九色鹿发现落水者出卖了自己是怎么想的?”“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说些什么?”写话练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九色鹿、或者落水者、或者国王说吗?”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说、写离不开读,读为说、写打下基础。学生通过个性解读,在情感上喜爱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落水者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此时让学生来展开想象说、写,学生自然就有话好说,而且写得生动。将读与说、写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彰显学生个性,提高思维能力。

    结合课文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留白处的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分角色读九色鹿和落水者的对话;演一演落水者的郑重起誓;想象说国王斥责、重罚落水者、下令保护九色鹿的话,体会国王惭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对此时的落水者,九色鹿非常气愤,它想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九色鹿想到当初救落水者的情景。”“九色鹿觉得落水者感激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九色鹿想到落水者当初发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现在他竟然背信弃义。”

    “落水者为了金钱竟然出卖自己,真是‘见利忘义’!”“落水者还带领军队来加害我,他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学生们飞扬的个性得到彰显,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闪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文本、同学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内化语言。

    3、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自导自演课本剧为合作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由于担心学生演课本剧会笑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放弃了演课本剧的形式,但发现后半部分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课后反思,感觉课本剧还是应该演一演,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半部分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要解决“如何有效的进行课本剧表演指导?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这两个问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预设,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收获。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四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

    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夏天暑热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

    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五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欣赏。

    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完成第8页3题。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教材第9页第5题。

    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教材依据: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3.前置性作业。

    (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4.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板书计:

    展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七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

    (二)多边形的概念。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多边形的对角线、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等。

    教师边画图边说明。

    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

    (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

    1、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实践,自己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3、观察、寻找规律。

    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

    3、猜想。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4、验证。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5、小结归纳。

    (四)课堂练习。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正多边形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巩固练习。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一般的四边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解法。

    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

    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n-2)·180°。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不一定,如矩形。

    不一定,如菱形。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学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知识的迁移,获得多边形的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概念。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现。

    通过类比、归纳,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体现数学认识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角相等,但边也并不。

    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索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巩固和提高。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八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由于难度不大,而且非常适合现在的快乐课堂模式所以我准备大展拳脚。因此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经历选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字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课的开始,展示部分奥运冠军的照片引入问题,在练习环节解决有关nba、垃圾处理、跑步、我国人口等数据问题,在展示部分投影学习成绩、空气质量、家电销售情况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有合作交流。“统计”知识的学习,比较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准备组织一些“合作学习”。在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后,让学生对子合作做图,小组讨论选统计图来巩固知识点。

    3、注重德育于教学当中。

    《标准》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要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无处不在渗透着德育。如:解决奥运数据问题时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知识,在思想上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上完这堂课后,我也感觉有一些遗憾,如:由于时间仓促,未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压缩展示统计图环节中得到改进,个别环节的衔接还须进一步加强。

    看着我写的以上三点,似乎什么都估计到了,结果课上成功了吗?回答是尴尬的。只有部分成功。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没有达到我的要求。问题如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编书时估计是奥运会的那几年编写的。现在2008已经过去2年奥运会已经冷却了,我还不思修改仍然套用奥运会模式,学生激情明显不足。至于空气质量、家电销售情况更是没有兴趣。当时一个学生一句话道破天机:要是世界杯就好了。哎!一个正在进行的世界杯就在我面前,我却不珍惜,如此怎么叫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这点到做的较好,所以整堂课还显得成功,学生不仅分工合作,而且通过对比发现了不同的统计图的不同作用。但当前面的那个同学提到世界杯后,部分学生就开始议论世界杯,致使这部分环节用时过长。

    3、注重德育于教学当中。由于上面时间过长,我根本就没有想起要进行德育教育。连:中国军团真不错。这样的话都没有说。

    综上所述:本次课,我虽然研究了教材、教法,但根本没有仔细研究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以此为戒,以后改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九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

    —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3×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口述算法后)。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14/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指生汇报完成情况。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七、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一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二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三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四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五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六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七

    1.观察课本主题图,请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算法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强调: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八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十九

    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篇二十一

    (2)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251.4(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1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36﹪250×18.4﹪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优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教案范文(2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