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13篇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13:43:4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合适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果你正在编写初中教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获得一些有用的灵感和经验。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一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一题多解,学会从多角度分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合适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果你正在编写初中教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获得一些有用的灵感和经验。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一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一题多解,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1.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

    挖掘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应缴纳水费元.

    水费是由哪几个量决定的?(答:单价、用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用量=水费.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一)水费问题。

    问题:实行新的阶梯水价后你会计算自家的水费吗?

    资料表明:“按照《北京市水价调整及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对于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价格级差拟采用1:3,即第一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第二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的3倍,阶梯式水价的计量方法将按四口家庭核定水量基数,每人月均用水量3立方米,为了方便居民用水淡旺季自行调剂,实行阶梯式水价以后,每半年查一次水表.”

    分析:阶梯式水价水费的计算,需要分别按不同的单价进行计算。单价分别为3.7元和11.1元.

    解:(元)。

    设上半年用水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下半年用水为:(立方米)。

    答:上半年用水97立方米,下半年用水70立方米.

    说明:本题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直接得到结果.

    分析:

    单价数量(立方米)水费(元)。

    未超部分1.2201.2×20。

    超过部分2(x-20)2(x-20)。

    平均1.5x1.2×20+2(x-20)。

    水费应按两部分计算,即单价分别为1.2元和2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共用x立方米的水.

    1.5x=1.2×20+2(x-20)。

    x=32。

    答:他家这个月共用32立方米的水.

    (二)出租车计费问题。

    例2:

    分析:收空驶费了吗?即超过15千米吗?如何判断?

    15千米收费:10+1.2×11=23.2(元)。

    3423.2。

    所以,超过了15千米.

    总费用应分三段计费:(1)10元:4千米;(2)1.2×(15-4)=13.2元:11千米;(3)超过15千米部分的费用,单价1.8元.

    解:设甲、乙的路程大约是x千米,由题意得,

    10+1.2×(15-4)+1.2×(1+50%)(x-15)=34。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大约是25千米.

    巩固练习:书p119/2。

    三、提高拓展,发展创新:

    围绕出租车计费的多种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编题并解答。

    由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共同点是:由于单价的变化,必须要分段计算.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整理分组编题及解答的笔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选自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一节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

    该课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通过分组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数学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线段知识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有相互的知识准备,为学生“动”起来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准备的两个角研究如何比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画特殊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学习中来,而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轻松互动氛围,变教学过程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与思考过程。

    三、重实效,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节课,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态,凡能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的问题,能表达的观点,教师决不代替解决和代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四、以“情感”为创新教学开道。

    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真情”为创新开道,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空,教师恰当运用评价手段,熟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不断将教师期望关注传递给学生,使它们自信,从而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创造精神,丰富自身的创造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角大小。

    会画两个角的和、差。

    会用三角尺画特殊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动手操作、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学习,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角的比较,画角的和差。

    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几何语言的使用。

    教学关键:与线段类比学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观察、演示、探究。

    教师准备:三角尺、两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笔。

    学生准备:三角尺一套、自制两个角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教师手中拿着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长的线段大,长度短的线段小。

    师:回答非常准确,这说明线段的大小与其长度的大小是一致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由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另一个端点在外侧的线段大。

    师:叙述非常准确。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语言表达也十分准确。线段有大小之分,同样角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3.4.1角的比较)。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三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四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水费和出租车计费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一题多解,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

    构建“数学模型”,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挖掘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应缴纳水费元.

    水费是由哪几个量决定的?(答:单价、用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用量=水费.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一)水费问题。

    问题:实行新的阶梯水价后你会计算自家的水费吗?

    资料表明:“按照《北京市水价调整及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对于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价格级差拟采用1:3,即第一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第二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的3倍,阶梯式水价的计量方法将按四口家庭核定水量基数,每人月均用水量3立方米,为了方便居民用水淡旺季自行调剂,实行阶梯式水价以后,每半年查一次水表.”

    分析:阶梯式水价水费的计算,需要分别按不同的单价进行计算。单价分别为3.7元和11.1元.

    解:(元)。

    设上半年用水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下半年用水为:(立方米)。

    答:上半年用水97立方米,下半年用水70立方米.

    说明:本题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直接得到结果.

    分析:

    单价数量(立方米)水费(元)。

    未超部分1.2201.2×20。

    超过部分2(x-20)2(x-20)。

    平均1.5x1.2×20+2(x-20)。

    水费应按两部分计算,即单价分别为1.2元和2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共用x立方米的水.

    1.5x=1.2×20+2(x-20)。

    x=32。

    答:他家这个月共用32立方米的水.

    (二)出租车计费问题。

    例2:

    分析:收空驶费了吗?即超过15千米吗?如何判断?

    15千米收费:10+1.2×11=23.2(元)。

    3423.2。

    所以,超过了15千米.

    总费用应分三段计费:

    (1)10元:4千米;

    (2)1.2×(15-4)=13.2元:11千米;

    (3)超过15千米部分的费用,单价1.8元.

    解:设甲、乙的路程大约是x千米,由题意得,

    10+1.2×(15-4)+1.2×(1+50%)(x-15)=34。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大约是25千米.

    巩固练习:书p119/2。

    三、提高拓展,发展创新:

    围绕出租车计费的多种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编题并解答。

    由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共同点是:由于单价的变化,必须要分段计算.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整理分组编题及解答的笔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五

    一、欣赏图画,选择画作局部,口头说明内容。

    (一)教师展示图画,介绍经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

    (二)学生选择局部,口头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上有什么?选择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

    二、阅读“提示”,讨论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

    (一)学生浏览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特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跳读法在文中筛选出主要信息。

    (二)结合“阅读提示”和前面三课的学习经验,分组讨论,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和方法。

    明确:1.学习目标:弄清本文说明顺序,注意到说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即说明语言的特点;2.学习方法:浏览全文和细读课文;抓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学生用快速浏览和勾画关键词句的方法,对说明对象有了整体把握,随后教师不必急着进入学习,建议首先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回忆过去三篇课文的学习,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形成说明文成熟的阅读策略。)。

    三、浏览课文,明确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一)学生用浏览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说明顺序。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2: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学生勾画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第二段介绍了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画作“梦回繁华”的主题。第三到五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学生判定全文说明顺序,并细读第四段,判断局部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各方面的情况,第四段采用空间顺序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学生用浏览全文和勾画中心句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够理清说明顺序。由于第四段说明顺序的特殊性,学生对课文重点也有了关注意识,为下面提出细读任务作铺垫。)。

    四、细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一)浏览全文,勾连文题,理解本文中心,确定阅读重点。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3:哪些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作者是根据什么确定说明的重点的?读题,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与题目相呼应的句子。

    学生明确:画面的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即第四段。“梦回繁华”的意思是指这幅画表现了作者梦回故土,怀念繁华生活的心情,“繁华”即是这幅画的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也是本文说明画作的重点和灵魂。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教师继续提出任务,学生采用浏览课文和勾画关键句的方法,理解题目含义,明确课文重点,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做准备。)。

    (二)细读课文第四段,辨别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4:在书上批注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生明确: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再现了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使说明更形象更清楚。

    学生明确:1.在说明卢沟桥的时候,也用到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描摹卢沟桥栏杆上千态万状的狮子,说明中国石拱桥“造型优美”的特点。2.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才会使说明更准确更清楚。无论是中国石拱桥造型的优美,还是《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繁华,用摹状貌才能使说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说明方法的选择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3.摹状貌的方法给说明语言增添了生动性。

    (三)浏览全文,辨别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生明确:课文还用到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使说明稳妥准确,给读者以明确的印象;引用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说明更通俗更形象。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同时为体味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作铺垫。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句子进行练习不是难事。)。

    (四)浏览全文,细读第四段,体会本文语言风格的不同,总结语言特色。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6:查看自己在书上关于说明方法的勾画批注,思考不同。

    的说明方法使语言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色。

    学生明确:本文语言既平实准确又生动典雅。例如列数据使说明更准确稳妥,使语言显得更准确、平实;打比方、引用和摹状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引用更使文章语言有底蕴有文气。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7:重点品读第四段,勾画: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内容的“繁华”和语言的典雅?对照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介绍画面内容的语言体会。

    学生明确:1.本文语言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平实。例如用列数据举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具体;2、本文语言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如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摹状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引用古典文献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第四段为了说明画作内容表现的“繁华”,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描摹画面内容,再现北宋时代的繁荣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而我们自己的语言一是缺乏条理,二是缺乏文气。

    教师点拨:对于一幅中外闻名的古名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语言不仅增强了文章生动性,更是与说明对象相契合。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对学生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味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语言就是由表及里,既直观又深刻的。既从表面上结合具体句子看到语言特色的不同,也从内在体会到为什么语言会呈现出这种不同,避免学生机械地记忆语言特点,不能学以致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阅读任务,进行课外拓展。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

    介绍杜甫。

    欣赏泰山风光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学生介绍杜甫。

    学生欣赏。

    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六、迁移练习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

    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板书设计。

    远望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望岳近望诗言志。

    细望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拓展。

    过渡语:泰山在国人眼中就是一座神山、一座圣山、一座文化之山。古往今来泰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著名的“泰山文化”。

    1、有关泰山的成语、俗语、格言。

    (1)泰山北斗。

    (2)有眼不识泰山。

    (3)人心齐,泰山移。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稳如泰山。

    2、中国文化名人的泰山情结。

    (1)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2)谢灵运——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泰山吟》。

    (3)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游泰山六首》。

    (4)张岱——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泰山》。

    3、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泰山联合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岳,“捆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已经正式被确定为2010年的申遗提名项目。东岳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十一、课后反思。

    诗歌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更激发了学生兴趣。赏析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赏析题接轨。

    应注意的是:课前对学生的预习应给予更具体的指示,如作者简介。这样可以更节约时间,使后面的环节更充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七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

    总结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

    回忆已学知识,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随着西方的文明冲击,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感受祖国发展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三、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且本课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体会感受,通过使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难点在于这些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背后的原因,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讨影响这些变迁的因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已学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八

    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二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刘元静告诉记者,最后两个周各学校一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静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既要多思考、总结,同时也不能放下常规的练习。“最好可以保持隔一天做一套题,跟高考保持同样的时间段,下午三点到五点,控制好时间,这样能大体上了解自己的答题节奏,上考场的时候才不会慌。”刘老师介绍说,“如果个人在特定的题型上有所欠缺,也可以重点做一些练习。”

    九中的高三英语集备组组长匡文超老师也介绍说,考试前两周要掌握学校或老师给总结的重点字、词、句、短文,努力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要平稳心态,按部就班的进行复习。因为考试形式都出入不大,复习时最好放慢速度不要一味地追求突击,难度不要太大,要以梳理语言思维为主。

    听力训练最好不要戴耳机。

    从明年开始,山东高考英语考试中听力将不再出现,今年的考生将会是最后一批考核听力的考生。针对听力的练习,九中的匡文超老师介绍说,因为高考英语是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所以为了习惯这个时间答题,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在这个时间段放听力。

    而对于听力的练习,青岛二中的刘元静老师也介绍说,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不要戴着耳机听,以免到时候不适应考场环境。“因为我们高考的时候,听力都是用大喇叭的,在播放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失真,音质也没有用耳机好,而且考生座位的不一样听到的声音大小都会有区别。”刘老师介绍说,“考生的心理都会很微妙,如果稍微有些不一样,那么听力的时候就可能会紧张,所以建议大家在家里练习的时候也尽量用喇叭。”

    作文不要背,心态很重要。

    临近高考,不少考生都以为多背几篇范文,到时候高考的时候没准可以蒙上,对于这种想法,二中的刘老师明确表示没必要。“千万不要让孩子整篇整篇地背诵范文,因为高考考核的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你‘押宝’押中了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所以大家还是重在积累,把平常遇到的、听力中听到的精彩词句都可以记下来,灵活运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整篇整篇地背范文反而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因此完全没必要。”

    “按部就班地放慢步伐复习,不要搞突袭,调整心态,防止考试时状态不好出现问题。”九中的匡老师说道,临考前的心态也很重要。研究近三年高考题,习惯高考题型防止不适应,不要一味要求难度,要梳理培养英语思维,强化二卷答题能力防止非客观因素扣分(粗心等)。强化二卷的答题能力,不要因为粗心或其他情况影响成绩。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九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图片:。

    (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

    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动物通过捕获草食动物获取食物,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食物,民以食为天,人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物匮乏,就可能出现图片中的状况。总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多媒体出展示图片:。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讲:生活中的人每时每刻也都要进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多媒体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师提示:注意季节气候、身体状态)。

    讲:人在运动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内产生了比平时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要及时排出体外,排泄的途径除了排汗外,还可以通过排尿和呼气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虫的刺激作出什么反应?

    (花瓣收拢起来了)。

    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

    4、应激性。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兔子发现天上的老鹰后向坡上猛窜;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我们吃饭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片,讨论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讲:一粒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这些都是生长。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蜻蜓点水等。

    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_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讲: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还能举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吗?

    (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答:这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答:虽然各种生物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蘑菇、枯叶、钟乳石、机器狗,指出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后回答: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板书。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够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1)什么叫燃烧?(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通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这幅画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满是竹影,那么,大家会做什么呢?作者他们又会玩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词,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他们进入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军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总结:精彩发言不嫌多,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他们只是一味玩没人指引教育,那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共同关注丰子恺的父亲。

    五、品读父亲。

    1、对照课文,说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大家结合课文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经父亲指引后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让我们代表丰子恺先生用一两句话向他父亲表达一番心意。

    丰子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大家羡慕吗?

    六、学习感悟: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深刻的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篇十三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里呢?都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时,凡是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东西,可写的内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写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没什么感受的话题,写起来就费劲了。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非常重要。听,体会选材的重要性。

    写作指导。

    (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须先感动自己。换位思考,探究原因,酝酿感情。

    (二)抓住细节,写出动人点,争取有现场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将人、事、景、情、理巧妙结合,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大胆创新。

    口诀:灌注真情,以情驭文;善抓平淡,写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胆创新。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思考讨论,归纳出选材的具体方法,并仔细体会。尝试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深印象。

    写作要求。

    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有意义。

    2、写的事情最多两件即可,经过要详细,有细节描写,记叙要素要完整。

    3、记叙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议论语言。

    明确写作注意的事项。

    范文写给父亲。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双干枯的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无限依恋地看着我。他已是癌症晚期了。我望着他,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在我泪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亲出现了。他含笑地看着我,我也亲昵地看着他。我多少次在父亲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爱的海洋中便变得十分美丽了。记得我童年时体弱多病,父亲每天清晨带着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练健身操,就这样,我慢慢强壮了。父亲就像棵大树,我就是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保护下长大的。

    父亲紧握着我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忽然,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从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我凝视着,凝视着父亲的脸,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开。

    我思索着,思索着那最后一丝微笑的含意…啊!我终于明白:那微笑是父亲勤劳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甜蜜;是父亲对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道自己的女儿取得一点成绩时定会含笑九泉的。

    阅读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讨论文章是否符合刚才的写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比较异同。并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

    写作练习。

    1、回顾上学以来的经历,写一件你最动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写出来,500字左右。明确写作要求,思考,写作。

    教资初中教案设计(专业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