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12篇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7-01 22:11:47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初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它包括了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一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初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它包括了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一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四边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尤其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推论,推论的应用有两个条件:

    一个是夹在两条平行线间;

    一个是平行线段,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平行线段相等,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结论都不成立,这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教师要反复强调.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哪几个条件,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3.教法建议。

    (1)教科书一开始就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感觉这样引入新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设计了一个动画,建议老师们用它作为本节的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2)在生产或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是常见图形之一,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教师最后做总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判断两点:首先是四边形,然后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3)对于教师来说讲课固然重要,但讲完课后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做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反思回顾,总结深化.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

    3.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处理,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导、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风.。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渗透几何方法美和几何语言美及图形内在美和结构美。

    二、学法引导。

    阅读、思考、讲解、分析、转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投影仪,投影胶片,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什么叫做四边形?什么叫四边形的一组对边?

    2.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在位置上有几种可能?

    (随着学生回答画出图1)。

    图1。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表示,如图1就是平行四边形。

    记作“。

    ”.。

    align=middle。

    图1。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教具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的平行四边形演示,由此得到证明以上两个定理的方法.如图2)。

    图2如图3。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由此得到。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图3。

    4.平行线间的距离。

    我们把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平行线的距离.。

    图5。

    注意:(1)两相交直线无距离可言.。

    例1已知:如图1,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二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2){-4,2.5,-1.5,3.5};。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三

    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例如:刘兴华、孙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2、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课后反思还不够重视。

    2、个别教师教案过于简单。

    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教师批改要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3、学生在书写方面有很大进步。从检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有明确的要求。

    不足:

    1、对于学生书写的工整性,还需加强教育。

    2、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稍细心些,发现问题就让学生当时改正,学生也就会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四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容积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分数的乘除法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后总结概括:

    (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完成例题。

    p11的例1,在例题分析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应多次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使学生耳熟能详。p11例2是分子、分母为多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则的运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的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培养能力。

    p13练习第2题的(1)、(3)、(4)与第3题的(2)。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让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和结果。

    (五)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1、2(必做)练习册p(选做),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五

    【案例主题:】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例题:课本p123证明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他们可能出现的情况。

    【活动过程】师:谁能总结一下判定两个角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闫家衔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前面,度量,而刚才第一条,第二条的叠合法。(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那你准备应该怎么做呢?生:嗯,(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自己度量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闫家衔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说理,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菱形的证明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这些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闫家衔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理念反思】: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1、活动、合作是现代课程中的新的理念,只有参与,才能合作创新。

    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

    3、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有几种方案等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

    4、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六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却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数学,我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教学所得总结如下:

    在上课前我总是查阅很多教参、教辅,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总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写教案,力争做到熟知知识要点,心中有数。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问题,发现知识。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还是难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经验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当趟课的教学任务。后来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才开始进一步尝试,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1)、加强学习,学习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思想。

    2)、熟读初一到初三的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方法。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同时。

    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逐步从实验几何过度到。

    论证几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重点。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的探究过程。

    难点。

    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知识联系。

    多边形的对角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本节课的知识做了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为多边形的外角和做知识上的准备。

    知识背景。

    对多边形在生活中有所认识。

    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工具。

    三角板和几何画板。

    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一,教师和学生任意画几个多边形,用量角器测其内角和。

    活动二、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三、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四、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活动五、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运用。

    活动六、小结和布置作业。

    通过分组测量,得出这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通过用不同方法分割四边形为三角形,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通过类比四边形内角和的得出方法,探索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画正八边形体会和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

    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设计情景:什么是正多边形?

    正八边形有什么特点?

    你会画边长为3cm的正八边形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不会画八边形,画八边形需要知道它的每一个内角,怎么就能知道八边形的每一个内角,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1、

    在练习本画出任意四边形,五边星,六边形,七边形。

    分组让学生量出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并求出他们的内角和,教师在黑板上画这四个四边形。

    活动2(重点)(难点)。

    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在练习本上把一个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四边形,叫几个学生来分割,从而用推理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师生共同讨论比较那一种分割方法比较合理有优点。

    通过分割及推理,培养学生用推理论证来说明数学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活动3、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

    通过分割及推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活动4、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

    把活动2和3中的结论写下来,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猜想和推导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作总结性的结论,并且用动画演示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其内角和的变化过程。

    活动5、画一个边长为3cm的八边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边长为3cm的八边形,教师进行评价和展示。

    巩固和应用多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活动6、小结和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过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八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数学教案之公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1课时

    投影仪,自制胶片。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_______,周长_____________

    (一)必做题课本第xx页x、x、x第xx页x组x

    (二)选做题课本第xx页xx组x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九

    游戏-你选我砸共过关:8个金蛋中任选其中一个金蛋,如果出现金花,大家鼓掌pass,否则你必须回答其中的问题(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本组同学).

    (1)列代数式:a与b的差的倒数。

    (2)说出代数式:(a+b)(a-b)的意义。

    (3)已知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若设乙数为x,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甲数.变式:若设甲数为x,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乙数.

    (4)纪念馆外一五彩花圃的形状如图,则花圃的面积为_______.

    【生】:观察,类比,在判别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交流.

    【生】:举手发言,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注意每题的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进行及时评价.

    【生】:构造代数式,交流代数式的意义,并用生活经验对所构造代数式进行解释.

    【师】:引导学生把意义表达清楚,多作鼓励,进行多元评价.

    【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代表发言,辩论交流.

    【师】:及时评价。

    【生】:选择金蛋号,回答里面的问题,其它同学思考,提供帮助。

    【师】:代为砸蛋。

    用代数式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是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里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关键是让学生学扎实,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使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通过"根据语言表述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和"把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表述"两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归纳,强化了代数式的符号性,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经验.同时,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也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发展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赋予代数式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代数式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主题1:突出代数式的普遍意义,渗透集合思想。

    主题2:渗透数学人文和爱国情怀,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数学发现就在我们身边,体验数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主题3:突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意识到玩也可以玩出数学来,渗透数学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解决难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讨交流中都有收获.

    激发兴趣,活跃氛围,巩固知识,学中玩,玩中学.

    返程途中解决难题返程路上解疑问。

    【师】:指导学生分析题目。

    【生】:解决问题.聆听别人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经验。

    首尾呼应,整个旅程有始有终.进一步突出学习代数式的目的:解决实际问题.

    你说我说清点收获你说我讲共交流。

    1、代数式的概念。

    2、列代数式的要求。

    3、代数式的应用。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进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去.

    【生】:交流感受,体会收获【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作适当归纳,并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作多元评价。

    学生谈感受,教师作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十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一、创设情境: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

    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

    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xxxxxx。

    3、思考: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十一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学习: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_。

    5.课堂总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本章的课后的方程式巩固提高练习。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篇十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纪念馆的照片,简单介绍鲁迅其人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请学生做导游,点出这节课的主线:边参观鲁迅纪念馆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沿参观旅程依此遇到下列问题:。

    3、在参观时了解到了纪念馆的一些情况:。

    初中数学教案详案(通用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