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23篇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4-28 16:08:59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写作的技巧和套路,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进行写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一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写作的技巧和套路,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进行写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一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

    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二

    二、执教者:李娜(浙江省普陀中学)。

    三、出处:自己整理。

    四、实录全文。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实录。

    执教者李娜上课时间:2014年11月6日。

    课堂伊始由一名学生上台讲解一首古诗词,讲解完后教师作适当点评。

    秋波媚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生:整首词表达陆游夺取长安的希望,与陆游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词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写诗人站在高台上,希望能夺取长安,“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正面写到了作者两个的动作,“悲歌筑酒”运用了荆轲刺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收复长安的决心,“凭高酹酒”指诗人登高而望。“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写天上的云都散尽了,露出了皎洁的月光。最后两句是诗人站在高处,看到曲江池馆的大门敞开,欢迎回归的军队。大家跟我一起来读一遍,“秋到边城角声哀”,预备起。

    (全班齐读)。

    生:客观地思考。

    师:山是客观地在思考,你这个答案哪里来的?生:第二段最后一句有个“客观”

    师:那么在这一篇课文里,作者是借一个什么事情来说的啊?生:狼。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狼的嗥叫的?在这声嗥叫中,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隐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是读出了对狼的一种感受。还有其他同学吗?生:凄惨。

    生:我觉得是对狼的赞美。

    师:不管是同情还是赞美,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对于这声狼嗥叫,你有什么感受。那作者接下去是不是写了对于狼嗥叫,很多事物,包括人和物的反应?第二段第一句写了“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接下来同学们一边读,一遍圈画,狼的嚎叫对鹿、对郊狼、对牧牛人、对于猎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第2—3段中,有没有写到山是怎么样的反应?从中,你是否能体会到山是怎样思考的?边读边画。(全班自由自由朗读)。

    师:有些是希望,有些是恐惧,还写到了山的反应,写山的反应的哪一句?一起读。

    师:哪里看出不一样的?生:只有。

    师:就是上课一开始,戚哲豪说的“客观”(板书“客观”),还有吗?生2:孤独。

    师:怎么看出是孤独的?

    生2:因为“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

    师:从哪里看出“长远”的?生:“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生:“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师:这是我以前的看法,也是猎人的看法。我有没有改变?生:改变了。

    师:那改变的话,是怎么写的?生:但是师:一起读一下。

    师:这种观点是什么啊?生:狼越少,鹿就越多。

    师:鹿多了,而且是什么?太多的鹿。太多的鹿出现了什么后果?生:山被吃光了。

    师:山被吃光了,又有什么后果?生:鹿饿死了。

    板书:狼灭掉了生态恶果。

    太多的鹿山被吃光。

    鹿饿死了。

    师:狼的存在,维护了生态平衡,或者说,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所以第七段写的是什么?灭掉狼后的生态恶果(板书)。作者用一个残酷的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平实的叙述中,隐含了一个新观点。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这话在课文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作者平实的叙述中,在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来。再回过头,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能解释这个秘密了嘛?可以借用哪句话来回答?(生沉默)。

    师:他对狼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公正的。

    师:山对狼怀有一种什么样的秘密?也就是说山是怎么样看待这个狼的啊?它比较公正地、客观地、可以容忍它,它不认为应该灭掉狼,它更看到了狼的存在,所以狼对山是什么?生: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师:它让猎人打杀狼,但同时它也包容它的存在,可以说是客观公正地。山怎么认识狼的,跟我认识到的新观点是一样: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感性化地去说的话,更能够公正地认识狼,包容狼。第八段也说到了严重的生态恶果,而且这个生态恶果比狼吃鹿要严重的多,一起来读一下第八段。(全班齐读)。

    师:严重后果是什么啊?抓住关键词“而且”,最后一句话“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继续看第九段。“牛群也是如此”,这个“如此”又是一个代词,是怎样?生:牛大量繁殖,草吃光,牛饿死师:讲第九段文字的时候,他又把什么结合起来了?一起读一下第九段。(全班齐读)。

    生:主观、肤浅、短视(师板书)。

    课堂观察是教师参与教学的日常行为,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恰当选择、设计观察工具、有针才对性的开展课堂观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事件,分析教学事件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导语和板书、师生互动、课件运用、知识积累、阅读教学以及学生主体地位六个方面观察课堂成效。

    从观察到的课堂教学来看,李娜教师教学素质相当好,工作态度认真,课堂教学亮点较多。主要表现为:

    1.注意设计导语和板书。李娜老师每堂课都会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精致的开头,引人入胜,不仅贴近新课内容,而且具有感染力。此外板书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简要的展现,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明晰教学重难点,甚至能够激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可以说板书无论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于老师教学过程的推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娜老师注意设计板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颇有美感,她从课文题目“像山那样思考”着手,提出三个重点问题:谁(要)像山一样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思考什么?再引导学生一步步解题,形成清晰的板书:“山是怎样思考的“与“人是怎样思考的”,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2.注意体现新课改理念。新课改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主张“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李娜老师首先让学生提出疑问,一位同学找到了解读文章的一句重点句子:“山对狼有一种秘密”,但李娜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存疑,让学生先找到邻段的另一句重点句:“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这句中的“这”即指代同学的疑问“山对狼有一种秘密”,而要解开“这”的疑问,既要从对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天”着手,这样就找到了关键段。李娜老师主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灌输答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探究文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寻找答案,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3.注意运用课件。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语言,还需要优化教学手段。李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课件,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李娜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梳理记忆新学的知识。如在解题的过程中,李娜老师先询问学生“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什么短语,温习了开学初讲到的“短语类型”的相关知识,从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新课文内容,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在解答第四段的承上启下句“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时,抓住“这”这个关键词,谈及考试阅读题中,经常会有关于“这”指代什么的问题,回答这种问题一般要从前文着手,因为只有提到过了类似话题,才能用“这”指代。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考试解题技巧。5.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在《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中,李娜教师抓住了“朗读——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阅读,从而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进而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有所感悟。通过教师“在这声嗥叫中,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隐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的提问,许多学生通过阅读在一声狼嗥中读出“生性高傲”、“凄惨”、“同情”、“赞美”等许多个性化的见解与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感受抒发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5.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新课程特别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灌输的因素仍然相当明显,教师讲的机会仍然太多,课堂提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缺乏思考价值,学生的讨论活动明显有应付作秀的因素,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但是,李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有所收获,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思考、交流、展示、练习,如课堂初始,让学生提出问题,逐步解答;在提问到“山是怎样思考的”,有个学生提到了“孤独”,李娜老师并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因为考虑到就“只有”山如此思考来说,“孤独”确实可以这么说,但是从人类有启示意义的角度出发(“人”和“山”的思考方式是形成对比的),“孤独”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

    李娜老师执教的《像山那样思考》也是极富教师个人特色的一节教学课:教师上课仪态落落大方,有很强的课堂感染能力,其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从解文题,提疑问再到步步细究各个问题,到最后对于人类思考方式的探究,教学环节步步提升、层递有序,保证了有效信息的传递,体现了教师极强的课文内容整合能力;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言说自己在文本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与创见。总而言之,李娜老师的课堂是一场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平等交流。

    根据观察到的李娜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本人两个月的实习期中的总体教学表现,总结了以下教学心得:

    1.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提供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教材,增加了师生选取教学内容的机会,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还没有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认真研究新课程的优秀教学课例,认真研究新课程高考,摒弃旧的课堂教学就是通教材的做法,把教学的着眼点定位在学生的学习上,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训练学生的应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真正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恰当引入生活中的、网络中的、报刊中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自学、深入探究,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加强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我还没有真正步入教学工作岗位,因而我的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的能力、恰当调控教学的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写作文章的能力等,还远远不能适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对于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高考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还不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语言毛病还相当多,不会科学地设计教学板书,板书字也非常欠缺正楷硬笔书法的功夫。因而我在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之前,要苦练基本功,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

    3.要恰当设计课前学生展示活动。课前展示,不仅能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在设计课前学生展示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时间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内容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联,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有计划地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展示机会,形式要多样。

    4.要进一步熟悉教材。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我自己认为初中教材上有的课文,学生却说没有学过,造成一些题目学生不会回答。学生的认知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果不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上就难免出现主观性和盲目性,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理想,何况高考试题的名篇名句默写题目还要测试初中的内容。因而进行高中课堂教学,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摸清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能力具备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5.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语文教材只是作品选编,而不是知识体系;语文高考试题注重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而基本不考虑语文教材的内容。这种情况,既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也给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大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和训练学生应试能力的需要,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将教材、报刊、网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为我所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要用好班班通电子白板。为了促进教育快速发展,上级政府投巨资,给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班班通电子白板,网络资源丰富,方便运用课件进行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加快专业发展步伐,还应该善于利用电子白板搞好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三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

    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

    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7.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8.评课时反对“话语霸权”和“即兴点评”。

    从书中我也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性质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

    此外,课堂观察到底有什么目的,我想每位教师只有在弄清楚之后,听、评课才会真正显得有意义,在此与大家分享。

    课堂观察旨在给任课教师提供一些符合他自身发展实际的建议。

    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

    不要赋予过多的外在价值,应尽可能追求内在价值。

    不要总是以批判者的心态介入。

    不要给教师分三六九等,教师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不要希望用一种“死”的量表去套所有“活”的课。

    这本书看似枯燥,仔细读来却能让我们弄清很多可能从教以来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如果希望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有所提升的话,推荐大家不妨读一读,以听、评课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进行设计,也许也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四

    课前说明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在这样一个金秋送爽的美好季节,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进行小学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请大家观摩的课堂研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由我们学校年轻漂亮的(敬丽娟)老师给大家上公开课,(丽娟)老师是我们学校很有潜力的一名年轻教师,她善于挑战,所以今天她选了一节极富挑战性的计算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丽娟老师的意思,我们确立了2个观察点。

    1、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观察组的成员分别是:王瑞平、王彩凤、冯伟霞。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组的成员分别是:冯彩玲、秦淑霞、李秋霞。第二个环节是议课。

    下面首先让我们一起走入敬老师的课堂。第二个环节是议课活动。

    (课后学生离场),请观察组的成员抓紧时间统计数据,其他老师暂时休息15分钟。

    刚才(敬)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节课例,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她表示感谢。(敬)老师作为一名比较年轻的教师,课能上成这样,既得益于她自己的辛勤付出,又得益于我们学校教研的扎实开展。下面就请(敬老师)谈谈她对这节课的理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面我们就从确立的2个观察点逐一进行议课。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请(王)老师就“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情况。”与敬老师进行交流。(其他成员补充)。

    堂提问的有效性”与敬老师进行分析。(其他成员补充)。

    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句话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相信我们的道德课堂改革一定会乘风破浪,一天更比一天好。

    下面我们请郑州市的领导对我们进行指导、释疑。(鼓掌)领导谈。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今天我们既分享了(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硕果,也发现和解决了课改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那么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定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五

    “呼,呼,呼!”风来了,人们都向跟狗急跳墙一样。

    “咦,怎么树上的叶子都落下来了,天上的白色蹦蹦床,怎么变成了黑色蹦蹦床呀,不可能雷公电母来了吧,大家快跑吧。”我焦急的说。真是的,今天妹妹好不容易来了却下雨了,真是太讨厌了,也太不给我面子了。你看家里的树都在很快的要,恐怕等一会就要断了要赶快远离。

    突然,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那种静就像是死寂。我刚想说话,可是只有今天在刮风的情况下才能这么静,就算是天塌下来也打不破这种静。地上的小草在动,不像之前那样小草在动都有声音,现在砸石头也没有声音。妈妈再叫我我都没有听见。

    妈妈再大声的说:“快来呀,一下子要下雨了,看你今天晚上有没有被子睡。”我才不听妈妈说的,自己收不就行了么,再说我也收不动,我还要去把自行车放到车库里去呢不然一会把自行车搞坏了。我也大声说:“不行我还要把自行车放在车库了,如果坏了我要你负责。”还没有等我说完,突然听见奶奶在叫:“快来呀,帮我抬一下被子呀,被子掉地了。”我顾不上自行车了,连忙帮奶奶抬被子。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六

    一、什么是定量分析。

    定量课堂观察与定性课堂观察都是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定量的课堂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比较精确细致,但必须要有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在这套记录体系里明确地规定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时间单位等。定量观察对观察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此思想首先来自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对自然界行为的结构分解,后被引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始对人的连续行为进行结构分解,对社会进行结构分解。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行为分解最为典型。定量的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还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客观存在,不受主观价值因素影响,主体是两个截然分开的实体。实证主义遵循自然科学的思路,认为事物内部一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要找到这些关系,并通过理性的工具对它们加以科学论证。

    二、如何开展定量分析。

    定量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定量观察的记录方式可以统称为分类体系,其特点是: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做记录。有三种主要的样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收集资料体现为数据的形式,其类型有:频率记数(次数)、事件发生的百分比、等级量表的分数等。

    1、编码体系: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它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它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每隔3秒钟观察者就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并记在一个统计表中。此体系的分类是非判断性的,即在记录过程中不作好环的价值判断,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每种要观察的行为都有特定的编码和操作性定义,单位时间内任何行为都予以记录,因而都可转化时间的百分比,便于分析。缺点是:一些非语言方面的信息被遗漏,上课的内容易忽略,而且一些分类过于笼统。真正的课堂互动是粗糙的、混沌的而不是严格按照人为设计的行为各类发生的,也未必是清清楚楚的、明确分割的,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行为都一定持续3秒钟。

    2、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观察者在每一种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其作用就是核查所要观察的行为有无发生。与编码体系不同的是,记号体系只记录单位时间内发生了需要观察的多少种行为,而编码体系则要记下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每一个需要观察的行为。这样编码体系尽可能地记录了所有发生的行为,而记号体系通过对要观察行为的频率记数让观察者体会到每一个时间段内课堂活动或学生表现的特点。

    3、等级量表:等级量表也有预先设置的分类,不是的是它要求观察者作出更我的权衡和判断。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当观察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常见的等级量表有三级、五级、七级、九级量表。也可以在一条不分点的线段上判断相应的位置来表示等级,观察者在线段上记录的位置可折算成百分比。特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价值性。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就需要对观察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于用定量的方式收集的量化数据资料,一般要借助于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定量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的常用统计技术:

    1、简单计算。

    对于一些简单的、目的单一的观察表所收集的数据,不用通过复杂的统计分析就可以从记录中计算出一些能说明问题的百分比、频率或是评定的分数。教师进行合作研究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简单的观察表,并通过简单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彼此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情况进行比较准确的了解。

    2、相关关系。

    对于探究两种变量或者说两组测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运用相关系数的统计技术。关系的程度由两种变量数据的分布来确定。这两个分布由一组个体的成对数据组成。比如要了解学生课堂中的不当行为的总量与投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运用相关系数。

    3、组间差异性比较。

    如果对三组或三组以上数据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则可以适用方差分析。比如说研究者可以对观察的不同对象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那么所得的f比率就会解释三组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七

    一天,豆豆杨杨和小王一起去上学,老师讲课时说:“今天我们学的是关于风的问题”,老师还说:“风是透明的,也没有影子,你们能观察出风在哪里吗?”他们一个也答不上来,老师举了个例子说:“比如说树叶在飘动”,老师一转眼就看见他们原来在看小鸟在飞翔,老师敲了敲黑板,他们马上转过身来,老师又重新给他们讲了一遍,老师说:“你们听懂了吗?”,他们都说:“我有点不懂”,老师就带他们到了草丛里面,老师对他们说:“你们看,小草弯腰了就代表风来了......”

    最后的时候,豆豆说:“我明白了”,杨杨说:“我知道了”,小王说:“我也知道了”,豆豆先说的是:“叶子掉了,就代表风来了”,豆豆还没说完,杨杨就抢着说:“我的'红领巾飘了,就代表风来了”,杨杨刚说了几句,小王又抢着说:“五星红旗在飘,就代表风来了......”。

    老师笑了,老师说“啊,真凉爽!我的袖子都飘了”,他们都知道老师在考他们,他们就一起说:“老师,风来了”,他们一起走到教室,老师就说:“虽然还没下课,你们到外边玩吧,因为今天你们学得太棒了!”他们高兴的出去玩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上课,就可以得到幸运,比如说,这次考试我考了100分,妈妈就带我出去旅游,这就是幸运。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八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予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要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本节课教师表现出的亮点,及值得思考的要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站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会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渐;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讲与练时间搭配要合理。教师占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也更合理,还需要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更要看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如言简易懂,工整美观,条理性强的板书,明快、富有感染力的教态。准确清楚,生动形象的语言。听课是教师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经常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九

    一、观察缘由。

    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传统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容易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科学课的各种活动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的,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探究合作学习,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学生合作程度、思维的深度、动手实验参与度、活动频率等都影响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本次市科学领雁工程实践阶段,我们开展了以“合作探究”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过程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大田小学汤晓敏老师,执教内容是《磁铁的两极》,参与课堂观察的小组成员为金挺、戴标灯。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1、制订观察方案,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小组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观察内容分为:小组规模;分组的方式;成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与引导。

    2、根据确定的课堂观察内容,每位成员各自设计好便于课堂中统计和操作的各种表格。

    3、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课堂观察研究中,我们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对整节课进行筛选,特别是对实验探究阶段的进行重点关注,看看小组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无自己的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工合作通过记录工具、记录项目、记录方法分别采集了各自需要观察和统计记录的课堂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第三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课后,我们对课堂上搜集的所有信息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归类与讨论。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思考。

    我们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小组规模:汤晓敏老师把全班59人分成10组,其中9组每组6人,1组5人。小组人数适中,有利于互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围。如果组内成员过多就会使协调和管理难度增加,对合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2、分组方式:课前汤老师通过了解已经事先分好,汤老师是按每个小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搭配进行分组的,并且在上课时宣布进行最佳学习小组、最佳组长、最佳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促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还能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3、合作探究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本节课一共组织了4次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为28分钟,占整节课的70%。学生活动参与面广,除1人因学习障碍没有参与合作探究,余下的58人均能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小组合作探究的调控与引导:教师给小组暗示的6次,给小组奖励5次,给组内成员奖励的9次,给小组批评的1次,对组内成员批评的12次,组与之间相互评价2次。教师引导时并没有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十分注重适当的引领,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发散性的引导,尽可能多地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5、科学素养外在表现:尊重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否敢于向权威挑战。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活动参与积极主动。猜想有根据,探究方法灵活多样,方案严谨,观察细致,记录客观,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准确分析信息,个性化多样表达研究成果。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特点问题。

    2010台州市领雁工程科学班。

    金挺。

    (学号:33号)。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

    在书中,透视技术主要讲解了在课堂上的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比如课堂提示语过多而不能给学生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高学生一等的心态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教师有意无意会在平时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提出了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创意。

    “课堂解魅”中的文章大多视角独特,让我学习到怎样保持一颗具有敏感和清醒的心,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龟兔赛跑与教育文化”这一片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觉得作者的观点很独特:对于龟兔赛跑这一比赛,作者从中发掘了旧的'教育观念的弊端:对分数的追求导致的评价手段的单一以及对纪律的重视和不关注整体的发展。教育改革是一个热议话题,新课标提倡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但是教育考核制度的制定又为学生的多方面的评价和发展提供了绊脚石,在教育考核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教师该怎么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及品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目标,而对于我作为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为了不走弯路我将遵循书中作者给的一些建议:

    一、多阅读,多反思。多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使课堂丰富多彩,阅读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以及新想法产生的过程,没有阅读思想就犹如一汪死水,没有观念的革新,那势必不会与时俱进,那也就不会跟不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停止不前的,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之后才能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交流时避免命令性的口语、记住孩子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习性,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体验而不是外在表象,运用教育机智保护学生的脆弱。

    三、保持童心。孩子有和成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这不该被教学扼杀,作为教师要保有童心并且保护学生的童心。面对课文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允许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并且鼓励这种新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是天真可爱的。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应该要唤起学生质疑的本能,保护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意味,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一

    “观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仔细的查看,观察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工作。课堂观察就是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观察对象,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其他方面的情况等。

    课堂观察研究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

    课堂观察研究适用于课堂教学差别比较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案例分类研究等。课堂观察是校本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战场,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有研究学生的学,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及学习需要变化,这位教师就不可能成功施教。

    教师进行观察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针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成果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再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必要的实证和补充。第二,于自己的同事合作,请同事针对某个问题观察记录自己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症结所在,通过相互讨论、尝试,逐步解决问题。第三,向专业研究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硬研究问题,按照确定的研究目的和大致步骤,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必要资料收集全后,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研究结论。

    在教学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策略中运用观察研究,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性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观察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堂观察研究是目的性很明确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前,就已根据研究需要事先确定好了观察的对象、范围、方法和形式。第二,课堂观察研究是根植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能够比较真实的和直接的反映教师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第三,空调工程研究过程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反复地实践研究过程,在这种不断地实践、观察、分析与反思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四,课堂观察研究过程是一个有选择地主动地自我实践过程,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地需要选择观察时间、内容和程序。第五,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适宜教师个体研究和互助合作地研究,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教师对它有非常强地感性认识,便于听课者、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帮组教师改进自己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总的来说,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目的:为了为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并找到改进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引进和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忽然策略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查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促进教师自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进步的阶梯,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研究中,通过对一定的差距,激发教师探寻缩小差距的研究欲望,促其学习、尝试、反思,搭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体验创造的欢乐。通过观察研究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复杂性的劳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化,应运用一定的观察测量工具,对教师的教学采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素材,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的参考,促使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课堂,只要是发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和现象都是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虽然从空间上说,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限定在课堂内的人物、事件上,但从时间和人数方面看,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大小和对象的多少又是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对一个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范围和观察对象要比研究教师群体少。如果是为了研究解决某个老师的教学问题或某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时的观察范围就只是单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教学实践发生、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或某个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行为的产生、变化与原因。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观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对象。无论对哪种课题研究观察,它的研究对象都必定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而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就不能构成教学。无论研究教师教的哪一方面,如教学设计的合理科学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等,如果只就教师而谈,是无法说清好与坏的,因为判断它们的好与坏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定。

    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除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有关外,还与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所充当的研究角色有关。教师在课堂观察研究中可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两种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出现,一般都是研究自己某种教学方法、策略、结构、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类问题。当教师自己是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气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的感情、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等,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课堂的整体气氛,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和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它从面上整体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故在进行观察研究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观察对象。一般可以重点观察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的学习气氛,如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和素材,可提供某种因素实施时,教学中的氛围条件材料,说明效果的实证材料,只有掌握真实的反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观察典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应作个体化的典型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时,可重点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的速度、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教师常常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清晰化、我们在了解学校开展观察研究的情况时,常听到大家说,开展观察研究很难,不知道观察什么,也不会设计观察表,更不知道怎样去观察。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些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难住了大家,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观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哪些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认识到有问题难,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更难。认识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有一位老师感到他要观察研究阅读教学问题,这还不能说他已经明确了要观察研究的问题。因为“阅读教学问题”这还只是给出了问题所属于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阅读教学哪一方面的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还是阅读形式与效果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问题明确具体,才会知道要观察什么,才可能初步设计要观察的工具和方法。

    二、明确观察目的。

    虽然已经清楚了观察要研究的问题,但还需要思考清楚,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观察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获得什么?这个观察研究能起什么作用?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素材?能说明什么?这些素材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观察目的是为了使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直到能清晰明确地说出要观察什么。

    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这个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最有效指导措施,还是为了发现在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哪些阅读方法,这两种观察目的是有差异的,就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观察侧重点和观察设计差异。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最有效的指导措施,那么观察重点就会放在每种措施实施的基础条件、过程和效果上。设计的观察工具不仅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不仅有供教师用的,还有供学生用的测量工具。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在阅读中可以完成和如何完成哪些方法的指导。设计的观察工具就主要是与阅读方法和指导完成情况有关的观察工具。我们做过观察研究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结果辛苦观察获得的材料对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作用。

    观察目的如何细化、具体化?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观察研究某教师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具体化和细化的过程。

    首先,明确是要研究哪方面的教学效果,涉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情感还是价值观?第二,在上述项目中选定一项后,如能力,再具体到是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第三,在第二步选定了哪项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通过观察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的水平?还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变化的情况。第四,如果确定是要观察研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某几个方面变化情况?就需要根据学生学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词恰当、观点阐述、交际策略、身体语言、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一步确定是哪几方面。通过进行观察已经比较学生的原有水平和现有水平的差异,就可研究了解阅读教学的效果。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二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学习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培训,对于在岗位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最佳途径。它可以保证我们能够不断继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地积累新的知识、经验。

    本次网络培训,我参加了徐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听评课与课堂观察》。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我以后的教学受益匪浅。徐老师从听课、评课的意义,可能会出现的误区,以及现如今评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徐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法,还细致的讲述了评课的八大原则,让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如何上好一堂课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课堂经验。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课堂经验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同伴教师之间的观察学习等。因此,如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首先要学会听课、观察别人课堂教育,从观察他人的课堂教学中、从听课、评课中获得教育经验,然后进行不断的实践、反思,转化成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程理论下听评课与课堂观察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以前在听课过程中主要是注重观察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幼儿的“学”,导致很多时候无法正确的把握孩子们的理解能力,知识经验等,本次培训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更好的听课、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十分感激老师对此次课程的指导,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以此来锻炼自己。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三

    这次课堂观察我们组观察的老师是方洁老师,方老师上的课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幸福的收藏》,我的观察点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虽说这节是语文实践活动课,但其中也蕴含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5—6年级的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其中一条是: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课堂上我的观察统计,这节课听课学生共有29人,参与人次是34人,参与人数20人,占69%;主动参与20人,占69%,被动参与9人,占31%。其中程度好的12人,参与8人,占67%;表现一般的13人,参与9人,占70%;学困生4人,参与2人,占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面较宽。方老师上的是六年级的课,我们都知道,一般学生到了五六年级,都是越来越不愿意发言,发言权总是掌握在个别学生的手中。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的发言面还是挺广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这与方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二、老师能够广泛地利用好语文学习的资源,珍视体验,使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比如导入部分从一组童年的照片入手,勾起学生童年的回忆;接着又用一个心理测试小游戏,使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幸福、品幸福;第二部分老师又利用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公益广告,找到幸福不仅是享受的过程,更是给予;最后,又以游戏和一组照片结束课程。

    三、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是否自在,关键是自己是否被关注,整节课方老师不仅珍视优秀生的体验,还珍视表现一般和学困生,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建议:

    1、语文老师要在具有教学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塑造自己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学色彩的教学形象,但本节课课堂气氛过于低沉,建议老师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学生,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2、参与的基础不是服从,而是平等。这节课上,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发言,但是,老师对他们正讨论的内提了一个问题,结果课堂马上变得安静,与先前判若两人。原因在于老师在确定提什么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学生的参与不是他们自发的要求,而是对教师的服从。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当然,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存在着个体、文本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心理差异因素,很难在每一堂课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可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准参与度。”但教学是充满希望的艺术,只有憧憬,才有更高的追求。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四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课堂,不断学习和提高。当然,学习不能茫然,正当我们为此茫然时,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们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收获着,并尝试在实际听课中应用着。它也成为了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工具书,给了我在教学研究上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课堂观察》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一路走来,编者们有着太多的艰难、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悦。这部分收录了课堂观察大区域合作体--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银川探索的若干故事,与读者分享。第二部分:问题解答。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而且需要知识基础。编者选择了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范式创新。主要介绍课堂观察工具,从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各种用表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性地利用用表,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对用表做适当的修改和整理,该部分内容具有实际操作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第四部分:课例研究。记录课堂观察活动后,编者撰写自成一体的课例,呈现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过程。一共编印4个案例,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活生生的范本,具有借鉴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这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心中有了一点感悟: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前必须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对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来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

    读了《课堂观察》,走进他人的课堂,学习了他人的课堂优势,吸取了他人的课堂劣势之后,我就会反身识别自己的课堂优势与劣势了,从而通过拓展自己课堂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五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提出了“互动过程分析理论”,他开发了类人际互动行为编码作为课堂观察研究框架,自此开始了系统的课堂观察量化研究。

    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研究出了“互动分类系统”,他开发了一套编码体系用于记录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状况。量化工具的出现使课堂观察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研究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量表内容来记录和诠释课堂事件,实施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仅凭量化工具来研究课堂有其片面性,它无法记录非语言的主观感受。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漏掉很多重要课堂信息。

    20世纪70年代质性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课堂观察中,自此,研究者可根据自身经验用文字描述和诠释课堂事件。

    近年来,研究者们倾向于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在运用量表记录课堂信息的同时,对某些课堂事件进行主观的描述与诠释,以期更全面客观地展示课堂的全貌,便于课后分析与推论结果。

    关于“课堂观察”,研究者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课堂观察有一定的研究目的、工具和程序,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从教学手段的角度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和反省自身获得教学反馈,是一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手段。

    三、从发展途径的角度看,课堂观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改善了学生学习,是一种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和团队合作等。

    研究者多将“课堂观察”视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听评课模式”,“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不仅仅关注的是老师讲课的内容,教师教课的技能,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量表。而且,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课堂,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试图营造一种有助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合作的教研文化,所有的观察点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设计,促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它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课堂观察的内容主要通过量表内容来呈现,量表就是用数据和文字来量化和解释课堂活动的一种工具。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根据需要改进了部分量表的同时还自行开发了一些量表,这些量表主要涉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方面。

    教师教学:包括教学态度、讲解行为、教学时间分配、课堂提问、评价语及教学机智等。早期的有的教师行为特点量表和的教师表扬技能观察表,近些年的有教师讲解行为量表等。

    学生学习:包括掌握知识、参与合作、情绪状态及课堂纪律等。如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观察量表等。

    课程性质:包括学习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如各个具体学科观察量表和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观察量表等。

    课堂文化:包括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互动、学生生成状态及教师教学境界等。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四、课堂观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建议:

    (一)、出现的问题:

    1、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有机整体,容易失去对整堂课教学本质的把握。

    2、观察者的课堂观察技能普遍较低。

    3、被观察的课堂是“非常态化”的。

    4、教师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二)、问题的原因:

    1、课堂观察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活动,费时多,而中小学教师飞工作量大,时间少。

    2、“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深入其中,简单的认为课堂观察是评教、评优的重要手段,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影响课堂观察的真实性的时效性。

    3、“课堂观察”作为一项专业技能,大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

    (三)、改进建议: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文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3、课堂观察活动应具有针对性,要兼顾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4、在研究中不可能单独运用一种观察,要改进课堂观察,提倡定量与定性,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而是多种观察类型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比如:“现场的课堂观察技术”能全面描述、分析与解释细微课堂事件,但其主观性较强。而“非现场的课堂观察技术”运用各种先进设备摄录整堂课或某教学片段,并在课后可进行反复观察,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比较客观。但容易忽略课堂中一些重要的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应结合两种技术来开展课堂观察研究,置身于课堂现场中并且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在收集客观资料的同时对课堂现象进行适当的描述与解释。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六

    为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业务能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松山区教研室的姚伟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通过聆听讲座,我对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评课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前简单以为课堂观察就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听评课活动,现在明白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我们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课堂观察的程序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很重要,这点跟日常的听课有所不同。课前会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同时也给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所以,课前会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每一位成员都要参加,而且要认真对待。

    课后会议同样很重要,被观察者要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要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观察者可以以观察信息完成的量表为证据,作必要的推论。会上,形成某些结论和改进教学行为的措施。对于像我们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课后会议就是我们求经的平台了。我们可以汲取他人成功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改正。所以课后会议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合作。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模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组所有成员集思广益.一周二次的会议即课前会议和课后会议,便是倾听、交流、讨论的平台。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观察,与其他老师通力合作,创造成更优秀的成绩。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七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好的课堂观察可以改善课堂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追问方式:追问—形成精准的理解;探问—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转问—另辟蹊径;逆问—逆向思维。好的追问能使课堂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走向“深度”,出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的严密性、敏捷性等品质得到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变得更有宽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培育。

    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和同事的课堂的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进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在一个学校里,课堂观察在教师之间形成风气,它就像一个中枢活动,连接了个别教师,促进教师成对或成组地协作,使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使学校更有活力。课堂观察是伴随新课程实施的产物,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通过观察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观察对于促进我们教师的学习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八

    我参加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在20xx年12月1日xx镇水城完小组织的教研活动。有五个乡镇完小的教师共200余人参加听课。参观三室、常规活动,与我一同参加的教师们,听课时没有手机响,没有随意进出,年长的,年轻的都仔细听,认真记,这种进取的心让我深深叹服。

    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得到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启发和进步。我就将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收获的想法总结如下:

    1、我参加听了三年级的语文写作课“吹泡泡”,五年级数学课“多边形的面积”,一年级的两堂语文课,对我教育和启发很大,教师上课大方得体,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带进课堂,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寓教于乐。

    2、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了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把欢乐带进课堂用幽默风趣话语来拔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乐学中渐渐做到会学善学。

    3、教学设计上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动脑子学习等方面,设计出灵活得当有效的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越学越爱学。

    5、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不但提供学,还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时时人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通过互相比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十九

    课堂观察就是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是课堂观察“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问题。通过观察,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改善。课堂观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观察者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课堂上一个或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不同教师的同一节课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教师的多节课进行跟踪观察。课堂观察不但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刚结识“课堂观察”这个新颖的概念,尽管抽象,没有任何经验,感觉实施课堂观察,能够很好地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而存在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来得到检验。因此,课堂观察始终紧紧围绕有效课堂的进行而存在。

    其次,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活动。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二十

    我们语文组教师有通过观察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愿望,都有强烈责任感,加之学校教学处、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我们在4月13是组织进行了一次以课堂观察诊断为主题的主题教研活动。九年级备课组四位教师开设了四堂复习教学研讨课。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回顾:

    活动前的准备:设计(选择)观察记录的工具。我们准备了“教师的移动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四份观察工具。对参与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简单的培训。确定两位教师划“教师的移动位置”图;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其中两位记录左边两组学生(相对人数较多),一位记录右边两组学生;确定三位教师记录“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没有再作具体分工。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依照事先选定的记录方式,我们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观察并及时作了记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特定的观察任务,所以所有老师观察活动都十分认真、专注。

    观察后的汇报:在观察后的第二天,我们对观察的记录作了汇报,交流了进行课堂观察的感受。因为是观察汇报,所以我们较多的对课堂场景进行描述,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图表进行呈现,没有过多的发表观察者对这堂课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交流的内容中我感受到老师们大多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又觉得还有很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

    二、对课堂观察开展点滴的思考。

    由于对课堂观察研究还处在尝试阶段,在交流时老师们就觉得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探究、改进;我对我们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反思,现将点滴反思汇报如下:

    观察的焦点不够集中,结果是观察有效性不够高。

    我们在观察前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教师的移动位置”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参与度及成效”观察、“各种提问行为”观察,但在实践过程发现,一次课堂观察根本观察不了那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次观察活动中穷尽课堂现象的`方方面面,只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的中心,根据观察中心收集观察资料,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这样的观察才更为有效。因此,今后再进行课堂观察一定要确定一个焦点,而且最好有被观察者提出。比如:如果我对我课堂表扬的技能不够自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以对“课堂表扬技能(有效性)”为观察焦点的课堂观察,达到提高表扬技能,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观察前培训仓促,观察工具选择欠佳,影响了观察信度和效度。

    在确定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工具之后,我们虽然也依照记录方式的要求及准则对观察老师进行了最简单的培训,但由于仅仅是利用课间的十分钟时间,加之对观察工具的不够熟悉,因此最后发现观察误差比较大。(有的观察者对观察工具使用不够熟悉,观察在上课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的是两位观察者观察相同的对象,但记录的内容差别较大。)其实,如果需要多个观察者进行观察,就需要较细致培训,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如果所选择的是定量的观察表,那么就需要对观察者进行(操作观察表所要求的)具体规则和技巧的培训,以提高观察的信度。

    课堂观察可以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参与课堂观察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提高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满足感。教师会养成合作意识,教师间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会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具有实效的教研氛围,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二十一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点滴思考(讲座提纲)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中,我们如何打好这场主战役,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反思现今的课堂,重新构建起明天的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九大方面二十个问题在第一方面“课程改革的目标”(2)具体目标中指出:(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使用的能力。在第四大方面“教学过程”中指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认真体味以上既是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面对现状时那也不得不说是我们的衷心祈望和不懈追求。由此,我们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重构课堂)。

    1、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到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有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业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地学习地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2、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郑金洲教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教条化(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模式化(教学结构的模式化、教学具体行为模式化)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活动角色单一)静态化(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交往、课堂上只固化了知识,极少涉及探究知识和方法和过程。)当我们从自己的课堂中走出来的时候,不妨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你真正弄清“三维目标”的关系了吗?理想境界:“学生在情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不是一个一个被分开的目标;实际上一个好学习活动,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但并不是说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同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得到发展。例:(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测量圆周率多次的数值不一样,教师为了进度快只取3————3.5之间的值,与3.14相差的大的数据一概不要。看上去是个小事,但是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数据是可以人为地选择的,为了某个目的可以进行修改客观得到的数据。教师应利用这个契机,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着重客观事实,认识到测量是有误差的。减少误差有两种方法,第一尽可能认真,仔细;第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由此可见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里指的是科学态度,态度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针对某一目标,人为添加上去一个教学环节。

    2、你真正关注学生了吗?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了吗?两个不同向度和层次的问题。“学生课堂太活了,我驾驭不了啦!”你应该想到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是否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保底的思想不能丢”,“一只水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教师应给予关注,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3、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你“导”的?应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体会方法。“给”惯了,如直接讲例题、直接提出问题,代替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4、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重点讲,把图画出来)。

    5、你的评价科学吗?方式、角度多元化。教师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还是“常模参照”?评价是一个促进发展的过程,有反思,学习,激励,督促等的。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二十二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到咱们学校交流学习的王瑰颖老师。虽然来咱们学校时间不长,但咱们刘中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平易近人的领导关怀,团结奋进的教学氛围,热情淳朴的同事关系,都深深地震撼了我。所以,我借此机会由衷的感谢校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让我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馨!

    开学初,我听了一节刘雪老师的数学课,也对咱们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些许了解。组里安排我参加这次题为《课堂观察》的聊书活动,但说实话,我对什么是课堂观察,还仅限于在网上查找到的初浅认识。就字面意思,我理解课堂观察应该是指一种新型的听课模式。所以,今天我就结合从教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感受,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课堂观察要察觉出有问题的学生,并予以解答。

    很多老师上课时太在乎自己备课内容的充分展现,而不会根据学生情况具体的随机应变。我认为一节好课,不是一节精彩的呈现,而是面对学生突发情况,合适的处理,给学生满意的解答,即使内容涉及后续课的深度,也要适当的给学生合理的解释,让其“心服口服”。而不是让学生怀揣着很多疑问,勉强觉得听明白了。

    二、课堂观察要注意学生的微表情,挖出有疑问却懒得问的学生很多学生不愿意问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要会察言观色,时刻注意到学生的微表情。讲到难点时,总会有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和发出微小的声音,可却又不愿意大胆举手质疑。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叫起这样的学生,首先肯定其质疑的勇气,再鼓励其勇敢的说出不懂的地方。这样,也可以与更多同学分享他(她)的问题。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勤学好问的学风。

    三、课堂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做班主任工作多年,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不仅有助于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而且让我的数学课生动有趣,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耽误几分钟正课,绝对“值得拥有”!记得前几天,有一次天很热,大家吵着要开风扇,我就让后面同学把风扇打开。李树恩说:老师,别开,我一吹风就脸疼。刘博大喊道:凭什么大家要让着他一个人?我走过去,发现李树恩的脸上有一小块伤痕。我就对大家说:同学们,咱们班是不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说是。家庭成员有生病的,我们应不应该照顾一下。大家纷纷点头。我又说,李树恩同学不太舒服,大家是应该迁就他一下,还是为了自己的舒适,置别人感受于不顾?同学们,立刻明白了我的话。表示不开风扇,也能忍受。顺势,我讲了一些案例,让他们懂得了谦让友爱,互相尊重的道理。

    刚到九中时,我们的何校提倡写教学反思,而且他每本都会亲自批阅,对于老师们的反思认真的阅读认真的回复。后来,很多老师开始应付,觉得写反思工作量大,每天写难免词穷。我认为,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适当结合,互相补充,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课堂观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但偶尔一次课觉得自己有亮点或不足就可以写写反思。没必要天天写或周周写。只要觉得有收获,就可以写,也可以用来当做课堂观察的反馈记录。日积月累,相信对我们的教学一定大有裨益。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几点教学感受,说的不当之处,望同事们多多批评,很高兴和大家有这个缘分共事三年,再次感谢大家!!

    2016/10/9。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篇二十三

    第一眼看到《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觉是应该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书,但是通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发现这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通过认真的阅读让我明白到“课堂观察”,就是对40分钟的课堂进行理性与感性的观察、分析。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观察课堂,最主要是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需要什么。一堂课当中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说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明白。所以教师不仅观察自己的课堂,还要去观察同伴的课堂,观察和倾听课堂当中发生的一切,吸取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余文森教授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教师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所以说教师用心的观察课堂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用心的倾听,会有意外的收获,这种收获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只有用心过才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凡是没有耐心而持久地观察过课堂,没有在中小学教师中生活过的,没有感受到与孩子打交道的乐趣与困难的,没有这些铺垫,就算这位专家的理论与思想怎样美怎样好,都是不足为凭,不足为信。观察课堂莫过于倾听学生的内在的思想世界。在教学中缺乏的就是真实的倾听——留心观察课堂。在《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一书中就有这样的案例:“在课堂当中经常发现这样的场景,教师提问时,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兴奋地说着问题的答案。可是教师一会儿紧盯书本,一会儿目光游移不定,一会儿忙着在黑板写板书„„,学生的回答中或许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教师因为分心,没有认真去听,所以也没有发觉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只是等学生回答问题后,自己再说一遍答案,不管学生之前的答案对否,就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毛病,可以影响到学生在未来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在我初为教师的时候这样的状况也出现过,看完这本书,我以后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是因为看完《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书后受到了启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倾听,倾听别人内心世界。

    倾听是一种智慧,教师真实的倾听不仅用耳朵工作,更多是心得敞开与接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的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竖起心灵的耳朵才能抵达言词不断延伸的世界。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准确无误的透视学生们思维行走的路径,感受学生的困惑、疑惧、犹豫、欢欣„„善于倾听,就不会迫不及待地将已知道的安安和盘托出,而是认真倾听学生们的思维的荡漾。比如书本的举的一个例子:在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菅野先生在科学课上,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确认“云是怎样产生的”。做实验时,不一会儿,水沸腾了,水蒸气从玻璃管冒出来,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学生用各种语言来表达各自的发现。有的说是:“烟冒出啦。”有的说:“不是烟,是热气!”有的说:“热气变成白色了。”也有的说:“是这热气就水蒸气。”在这过程中很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发现与表达的语言在教师中不断连锁的产生出来。开始时“水蒸气”的概念只有部分学生知道,不久之后,每个学生都在运用这一词汇了。菅野先生就是在倾听中发现学生如何把这一词汇变成自己的语言来使用的。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来,然后再由每个人将之内化的认识,这一过程就是水到渠成,并没有教师的灌输与强制。菅野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引发学生相互倾听,在倾听中视界融合,认识重叠,倾听就是内在的对话,“吸人之长,启己之思”。

    置身课堂之中,生活在学生之中,不加省思的心常常会被语言的外壳堵塞,两耳塞聪,于是我们无法感知到智慧在学生的大脑中是如何挣扎的,如何被阻断的,又是如何艰难地突围而出„„我们成为局外人,无法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唯有认真倾听的人,认真观察的人,才是成功的教育者。

    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汇总2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