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北师大,一年级,15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4-27 06:29:56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通过教案模板的编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针对性。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通过教案模板的编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针对性。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使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一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不强,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5、教具准备方面,(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动物图片等、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卡丁车图片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用形象来思维的。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整节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想。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挖掘现场资源来启发学生学习,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观察、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将通过说、找、摆、做、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对!小兔子骄傲自满,结果输给了小乌龟。小兔子为此很不服气,今天,又找到了乌龟,非要再赛一次,乌龟明白,这次小兔子肯定不会睡大觉了,就对小兔子说:“比赛可以,但这次的路线必须有我来定。”小兔子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获取新知。

    同学们,今天森林之王老虎给我打电话说森林王国有一场运动会,邀请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同学去观看。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吧:百米赛跑都快要开始了,我用电脑出示动物赛跑图,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小动物?老师最喜欢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同时也可能有学生会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后面是小乌龟和小蜗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给予表扬说“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等等,并用小红花作为奖励。

    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时,动态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

    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1号车在最后面。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短信的内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里我会给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回放,让学生对照自己摆的对不对。

    卡丁车大赛的情境新颖时尚,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字的同学读信息,其他同学摆图片,在小组内观察与交流中,解决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然后我继续问学生:前在哪儿?后在哪儿?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小脸)对着就是前。(后背)对着就是后。方向转一转,前后就(改变)。最后根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编出下面这首儿歌:

    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

    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体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更深一层理解到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前后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义,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再次获得愉快、成功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排队的思考题作为这节课的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采用了这种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美观实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 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 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 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计算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为以后学运用方程解决小数,分数的问题奠定基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方程这一部分的要求,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并正确的计算。

    (2)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20’、巩固应用约15’、课堂总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激趣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屏幕出示情境图,一天笑笑和淘气在做猜数游戏,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气:等于80。笑笑:你想的数是30。淘气: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知道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猜数游戏》问题(教师板书)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2、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同学们,在上面的情景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你能用一个是子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在上面的情境中我发现了心里想的数×2+20=80,如果我们把心里想的数看成是x这个使等式可以改写成什么?生: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和探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现在大家自己动脑试试看你能不能把这个方程解出来?教师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质来解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2x+20=80,我先在等式两边同事减去20就变成2x=60,再在等式两边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师板书)非常好,刚才他说出了解方程的过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骤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师把这个方程完整的解给大家看:因为原题中没有x,所以我们在列式前要先把x设出来,解:设这个数为x2x+20=802x=60x=30答:这个数为30。

    在解方程过程中,等号要对齐,计算完了不要忘记写答。现在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猜到了吧!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有效的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步验证结果,巩固知识。

    以上三步,引发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小结,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3、巩固应用。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本练习:解方程6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变式练习:解决问题1.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3)拓展练习:拓展题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经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使教学目标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六

    《数铅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内数的数数、比较及加减运算,对20以内数的组成也有了初步认识。本课教材安排了“数铅笔”这一情景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认识 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通过数实物、表示结果、圈一圈的活动,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1、学具:小棒100根。

    2、课前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的操作中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体验数学,体现自主探索的优越感。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性,初步渗透数学的生活性。

    [教学预设:学生说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里面互相说说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并且说说这些数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的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个,你们还会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新课的必要性]

    (1)师: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数小棒的方法。

    (2)优化数法,练习10根10根数,边摆边数。

    师:你最喜欢哪种数法?为什么?

    [教学预设:10根10根数,因为最快。]

    那我们也像那个小朋友一样,10根10根数,并且我们利用带来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个一就表示1个什么?2捆小棒表示2个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数一数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十”和“一”]

    (3)学生跟着老师在一次十根十根数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确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数p2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游戏:接力赛

    教师说清游戏规则:两人做游戏 ,一人说出3个有规律排列的数(如34、36、38)另一人接着按规律再数出3个数。

    4、练习5(开放题)。

    谈自己本课所学到的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七

    教学措施:

    1.继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提前进课堂摆放好学习用品,课堂用书等,使学生明确课堂展示歌:课堂上,我最棒,争先恐后来亮相;勤思考,气轩昂,含笑回答声响亮,吐字清,语流畅,嗯啊口语别带上;重配合,别乱想,收获质量在课堂。

    2.继续采用“四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先独立自学新的知识,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学效果,暴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组长帮助组员参与解决,以优带差,争取组长教的投入,组员学的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后进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间时间加强后进生的补习工作。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要想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要紧抓学困生的辅导。从数学学困生的给“慢慢来”的美好愿景与信念,教育这样的学生应有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力争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后遗症。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面向全体,尽量照顾后进生的学习,摸清楚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时机有效引导,发动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家校合作,按时跟踪管理作业、练习册。发现问题,当天利用课间时间改正。学生每天都有作业,争取当天批改,发现问题,随时退回一对一指导并改正,不留死角。我们班的学困生大多存在一些类似的家庭因素。家长不够重视自己的子女,忙于生意或者农活,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乏督促,也有的家长自身学识水平非常低(甚至小学都没有读过)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成效。提高上课的学习效率对他们非常重要。

    5.重视单元测验考试,及时分析整体存在的漏洞,反复训练。

    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质量测验,及时批改后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漏洞,赶紧弥补。重视试卷讲评,采用物质激励或口头表扬的办法,达到有效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

    6.团队激励,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每周都要评选出最佳优胜队,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扬信。

    7.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完成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2.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

    十、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十一、自我要求: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如主动自觉参与每周的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培训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从学校推荐的教育专著《谛听教育的春天》、教育网络、外出考察中学习,坚持学习为自己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教学得失、撰写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投稿,争取发表。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弥补自己的不足。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本可读的无字书,带给学生的是无声的影响与熏染。我希望做这样的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八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棉线、中国地图等。

    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九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1+9=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爱好伙伴。2+8=10,10可以分成8和2。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3+7=10,10可以分成7和3。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4+6=10,10可以分成6和4。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5+5=10,10可以分成5和5。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6+4=10,10可以分成4和6。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7+3=10,10可以分成3和7。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2+8=10,10可以分成2和8。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9+1=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10+0=10,10可以分成0和10。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1、列条件。

    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

    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

    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

    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5、做对。

    把题目做对;。

    6、节奏。

    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

    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

    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

    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

    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一

    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设计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二

    贾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单元“前后”,“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只是学生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判断,而不是进行着理性地思考。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已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的重点则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教学。

    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独到,情景活动精彩不断,比较符合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观察两个小动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的顺序,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同时,也让学生从乌龟和小兔的赛跑过程中,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不能骄傲”等话的真正含义,渗透了思想教育。

    新课伊始,贾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乘车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和同桌试着说说这些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学生汇报时贾娟老师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必要时都让学生跟说几遍。另外,还注重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的渗透,贾老师巧妙的抛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是:阿姨在老奶奶的后面,在老爷爷的前面。都是阿姨,怎么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呢?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贾老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向师性”的心理,因为帮老师的忙,那是学生最感到荣幸的事了。随之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理性的体会到比较对象的变化,其相对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认识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贾老师还从学生乘车时“先上后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做到了德智结合,提升了本课的内涵。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途径,同时,通过练习,也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此贾老师设计了五个情景练习题。首先让学生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样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接下来学生玩“乘车”游戏,这个练习的设计是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急于走进老师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化本课的知识点。之后巧妙地进入休息环节,儿歌包含“前后”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巩固了新知,这是贾老师睿智的选择。而后的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都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淘气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确定淘气的位置,再根据他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突破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绝不能落下淘气”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节课所学“前后”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符合数学的应用价值理念。

    总之,贾老师本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快乐、积极地学习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逐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位置。

    我认为本课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在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说出那里是最前面、那是最后面,在理解上就能照顾所有学生,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一些;教师的激情欠缺、不高涨。

    整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把情境活动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搞好低年级“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三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活动课。该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面图形制作奖杯;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引导学生观看小动物的比赛时,通过情境的再次创设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解决,在汇报交流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本节课借助了多媒体的声、色、光、动画等视听媒体优势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四、说教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

    2、学具: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六、说教学设计。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教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欢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教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养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养。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单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教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直接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9+5=14,这时教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需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但要及时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浪费时间。教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教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因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解释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帮助,告诉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

    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

    9+3=;7+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说算法。

    练习第二题是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条鱼”。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审题,说清楚图的意思,求什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讲解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4、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展示本课学生解决的数学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能够从算式中找到相同点“这些算式都是9加几的算式。”此时教师板书副标题,《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总结计算方法。

    最后,“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五

    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

    和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计算;图形的分类。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优秀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