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二年级,20篇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3-03 06:04:24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了方便教师编写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一结合实际 用活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中的“捐书活动”设计成“射气球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了方便教师编写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一

    结合实际 用活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中的“捐书活动”设计成“射气球活动”,并创设了小猪和小狗在动物乐园进行射气球比赛的情境,从整体上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二、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三、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四、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我有这样的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一步加法计算问题,可能是减法计算问题,可能是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提出加法问题。

    这样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经历数据产生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都是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体验估算,尝试计算,交流算法这几个小环节。

    1、体验估算

    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小猪和小狗在射气球比赛中谁能赢呢?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想好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每组再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的估计方法不可能一样,我有这样的预计:他们可能这样估计(小猪在比赛中赢了2局多11分,输的那局只输了3分,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比较相差数法。还可能这样估计(把104,95看成100,就是100+100+118 ,把102,98看成100,就是100+100+109,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求近似数法。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尝试计算

    首先是谈话切入:同学们都估计出小猪在射气球比赛中获得胜利,这个估计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小猪射气球分数的统计表,问:小猪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你会列算式吗?学生会列出算式118+104+95,这时接着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让学生赶快拿出练习纸算一算,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我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3算法交流

    学生在计算时,我要注意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要了解,以便请用典型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计算方法,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预设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竖式法(学生板演讲解这种方法时,要明确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学生对连加理解不好,我用方块图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法,脱式法。学生板演计算方法时也要按这类书写,这样便于区分比较,如果学生的计算方法很单一,我就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他们探索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接下了我说了这样的过渡语:“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探索出这么多计算方法,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呢?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原因。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首先是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小狗射气球得分统计表,求小狗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是一道基本的计算题目,学生能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两次计算的结果证明和我们估计的一样,小猪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在计算中有同学这样做109+(102+98),一定要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同学这样计算,我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引出上面的算式。

    这样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连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凑整”的简算意识。

    接下来是拓展延伸

    接下来是宴请宾朋,小猴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他想在动物乐园召开盛大的庆功会,还邀请了很多嘉宾,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要为这些嘉宾准备多少座位呢?我用了207,219,95这三个数字,目的就是让学生注意连续进位加满十进一。

    最后是买巧克力,小猴子还要准备一些巧克力招待嘉宾,他到超市一看,巧克力一共有三类,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应该怎么买巧克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组练习题的设计,从情境上和前面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这自己的收获,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可以说学习方法态度上的收获,这样的设计重视了知识的反馈,给学生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射气球活动》的粗浅理解,当然,课堂永远是动态生成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数学课堂上因我们而精彩!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二

    教学。

    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

    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五、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操作迁移,探讨新知。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

    (四)创新评价,

    总结。

    全课这是教学过程最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三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1、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3、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待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钟表图钟表图。

    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

    (4:05)(4:30)(4:45)。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8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突破:通过口诀的编制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合理、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味到“有价值的数学”、“有乐趣的数学”。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编制8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巩固口诀。培养学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法的意义、口诀的与编制规律来进行口诀的熟悉,多读、多练、多背加强口诀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口诀的编制与整理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3、课堂组织民主、科学、和谐,这种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

    摆方块活动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

    在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平台。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背诵。

    谁能回忆一下昨天我们是如何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说说看。

    预设:a用小三角摆小船

    b用连续加的方法

    用回忆7的乘法口诀推导和编制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拿出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填书上的表。小组合作。

    出示一个由8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正方体。

    数一数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合作摆一摆,分别说一说,再填书中表格

    据此,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说说。

    在让学生观察说说每一句口诀有何变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这个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这个理念,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回顾探究过程,自然生成新知。

    追问:为什么每次都用8个小正方体?(1个8)

    为什么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摆一个大正方体?(多一个8)

    观察口诀表,看看每一句与相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

    预设:a结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变,8的个数不同。

    在同学们充分观察讨论之后,老师小结:8的乘法口诀以1个8 为基础,依次增加一个8;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一个8这就是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记忆8的乘法口诀。

    2、先观察“想想做做”第一题,想好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直接填空。订正时,请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知识形成的要点,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新知应用,体会知识价值。

    1、“想想做做”第三题,对口令练习。让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说出相关乘法算式,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诀。

    2、第四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第五题,要求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个。

    5、第七题,让学生根据口诀填空。通过填未知乘数,既巩固了有关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形式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既避免了学生单调乏味之感,又从不同角度多种视角巩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动化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谈话:1、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说说。

    让不同的学生谈谈收获,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概念。

    2、师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五、 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做到了一下几点:

    首先,体现了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构想。

    其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第三,教学任务明确,抓住了重点。

    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一八得八

    2个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个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个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六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电教手段,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多个动画画面来进行辅助教学。大大的方便了学生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主动去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这一部分我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我首先出示这个画面,并说:秋天来了,天高气爽,请看,小天使来我们班做客了,她还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呢。这么设计,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意境中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引导学生回忆做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为这节课的乘法竖式计算埋下伏笔。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这一环节我又出示这张画面,小天使见大家那么聪明,她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观察画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可能列出4+4=8、4_2=8、2_4=8三种算式,我选择4_2=8这个算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我请做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让她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则结合学生的方法边板书整理边强调:当积是8时,8的位置应在哪?让学生明确:积的位置要跟第二个乘数2对齐。接着让学生认识乘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探究新知的能力。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竖式计算后,我趁热打铁,又出示这样的画面说:你看,小天使难不倒你们,她走了,可小猴又来了。他在问我们呢:我一共有几个桃果?怎么列式计算?我想学生会有以下两种算法:5_7或7_5,我则强调第二种方法的算理:有5个盘,每盘7个,就是5个7,在学生理解算理后让学生根据算式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情况。在学生汇报时我追问:这个算式的积是35,是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环节正是本课的难点。我预想到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再次明确当积两位数时,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3、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第一题我以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注意积的摆放位置。

    第二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三个练习是多项填空题,这样的设计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算法与算理。激起了全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回顾总结,点拨学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今天的课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这样设计,让学生能总结出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七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毛线(长短不一,颜色不一,粗细不一)、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八个部分:

    1.请每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毛线。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观察到有长短,颜色,粗细的不一样。)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

    2.请每个同学在认真观察,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是一样的。这个环节学生最基本能发现手中的毛线是直的。

    1.通过直观的认识后,由教师讲解线段这个概念:像我们刚才手中这一条直直的毛线,就可以看做是线段。(这句话的讲解中,教师要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还有一个词是是看做是,数学的是严谨的,不能说这条毛线是线段,并让学生也举起毛线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

    2.直接告诉学生:手捏住的毛线线的两头,在数学王国里叫做线段的端点。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从而得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特征。并指导学生读读这句话。

    4.教师板书直接让学生明确线段是怎样表示的。

    1.让学生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里地方可以看做是线段?比如课桌的边,课本 的边,并让学生摸一摸线段,说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体会。

    2.你能折出比刚才长的线段吗?让会折的同学来展示他的折法。

    3.你能折出比刚才短的线段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

    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两步教学:

    1.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教师在这个环节不做示范,放手让学生独立去画,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发挥,这样才不会限制在只会用尺子画线段。

    2.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1.让学生完成教材49页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完成49页第三题,用直尺把右边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说说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让学生明确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3.完成49页第五题,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这一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提出每两点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就是每一点都要和其他点连一次。学生只有理解了每两点,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道题,画出6条线段。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认识了线段,并能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两个端点)

    找、折、画、数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八

    首先,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将学校、汽车站、电影院、火车站与少年宫的图片,发到相应的小组中。

    设计这样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场景图中已经游览了5个地点,还剩4个地方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直接告诉学生超市和公园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东北和西南的含义,并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说说体育场、人民桥位于学校的哪一面,从而认识东南和西北。

    这部分的教学有三个注意点,第一,要注意到新方向的辨认和命名都是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这些方向的互相关系和排列顺序。第二,在引导学生认识“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时,要让学生理解东北、西南的命名方法,即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为东北,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为西南。由此再让学生将此命名方法自主应用到认识东南和西北中。第三点,让学生回答“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时,要注意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如有学生可能会说成:体育场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就是方位还没弄清楚,或者说成:学校在人民桥的西北面,这就是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弄倒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的方法。因为“认识方向”是《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加强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要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同时紧密结合教室内学习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置身于直观而又现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互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写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已经标出的“北”,思考要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可以先确定其中的哪几个方向,再确定哪几个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先确定好东、南、西、北后,再确定另外四个方向就容易了。这一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表露思想,并且能分享他人的独特想法。学生在感受思维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

    对于“想想做做”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第2题后面的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 )在( )的()面”和“()的()面是()”这样的句式对图中的相关场所关系展开描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制作方向板时,既要指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顺序完成折纸和填写方向等操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方向板。利用方向板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一个方向,把方向板上相应的方向与之相对,并把方向板放平;再利用方向板上所作的标记确定其余的方向。可以先尝试在班上确定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走出教室,选定校园里的某个地点继续尝试运用方向板确定方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九

    本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们知道几种常见的图形图形,通过折叠,剪切,打架学生的活动,简单的图形分解和拼凑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初步形成有意识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技能,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主要使用折叠,剪切,比赛,说话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充分发挥空间的想象力。

    学生在飞机图形的生活中有很多知觉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观察的操作中已经观察到,理解常见的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学生们非常喜欢。有些学生非常英俊的能力,会用纸张折叠出几种图案;有些学生可以折叠图案;有些学生不会折叠。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应该注重教学设计。

    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差,不喜欢乏味的解释和分析,对于学生的特点,本课通过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学教学,教学过程主要使用折叠,剪切,比拼,让学生操作,探索,观察活动,学习知识,为学生充分提供空间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的】。

    1,通过折纸,切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图形图形的特点。

    2,将使用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拼写出一些模式。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情况,激发兴趣。

    创造一个戏剧的王国的智慧的情况,让学生欣赏国王画三幅画,审查了几个常见的图形图形,这导致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的宫殿这种情景设计,可以动员学生的热情学习,并通过国王的三个笔画学习飞机学习图形,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亲身操作,探索新知识。

    新的赠款,设计突破了游戏,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打破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它可以娱乐,让学生在高中玩,在学校玩,教学效果不错,而在智慧的王国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第一个:折叠一下,剪一个。

    学生第一步切割广场,总结了法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自己的帮助下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后面这种方法的内容探索学习。

    二折:折叠,剪切。

    让学生折叠矩形,三角形和圆形。(加强难度)。

    (设计意图:矩形,三角形,圆形折叠成同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叠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实践探索不同的法律,在小组展示,交流,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反思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三,巩固和完善,发展思维。

    第三个障碍:打一场战斗,谈论。

    第一步学生享受各种各样的谜题,和谈论哪些平面图形从什么?法术究竟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同一张表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接受他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经验。

    获得智慧和更多的星奖,整个班的结束。

    (设计意图: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游戏,学生学会在知识中发挥,培养活跃在教室气氛的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使用脑和大脑,充满活动,实现生动,活泼,积极和快乐的学习最终选择的智力多星,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他人,知道如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级年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动物聚会》。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设为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共同探讨获得新知。教学中我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学习方法。

    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

    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课件出示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在这儿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体会6×3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移到了后面的练习“连一连”中,因为大家在研讨时觉得这部分的训练目的和“连一连”的训练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有必要前后两次重复,又浪费时间。

    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课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都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可上课时还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摆成每堆相同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我适当的给予表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这时趁机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只要从5根胡萝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又加深了对“移多补少”的方法的理解。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想像、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突破难点。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相信通过再次实践,学生能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一

    师: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机灵狗他们正在一起搭积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活动一: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淘气、笑笑、机灵狗分别站在什么位置?

    生:淘气站在物体的前面,笑笑站在物体的侧面,机灵狗站在物体的后面。

    师: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连。把书翻到28页找到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淘气看到的是第一幅图,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图,机灵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师:通过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淘气和机灵狗看到的是一样的。

    师:说的非常好,虽然淘气和机灵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活动二:搭一搭,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也学着淘气、笑笑、机灵狗一样,用三个小正方体搭一搭,从它的正面、上面、右面进行观察,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搭的物体。

    学生上前面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用三个小正方体搭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也搭了两个,请看(电脑出示28页练一练1题),这两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第一个物体的上面是第二幅图,第二个物体的上面是第一幅图。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三个正方体搭了很多种不同的物体,并从它的正面、上面、右面进行了观察,同时说出了这三个面不同的形状,你们表现的非常棒。

    生:4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从上面看是图几,从正面看是图几?

    请同学们动手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填的?

    生:从上面看看到的是图b,从正面看看到的是图a。

    师:你能用四个正方体搭出其他形状的物体吗?请你们试着搭一搭。

    并进行观察。

    师:谁愿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上前面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搭的都很认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29页3题)自己动手找一找,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是怎么填的?

    生1:从正面看是图a的物体有1、3、4。

    生2:从正面看是图b的物体有2、5、6。

    师:你们真是好眼力,通过刚才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搭出从正面看是**的物体,再搭出从侧面看是*的物体。

    师:刚才同学们搭出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也就是说从正面或者侧面看形状相同,但是搭出来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拼搭物体。

    生2:我知道了从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

    80%的学生能比较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一)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学具,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主要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课总结。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 ,按照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 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小红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先由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94、95页上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收集数据。

    (1)我给学生提供了学生喜欢的动物卡片,要求学生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学会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习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3、练习。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1)课件出示p96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

    (2)、完成。p97第2题,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件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识?说给大家听一听。再学生完成统计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赋予抽象的教学知识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心。数学课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备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分。(板书课题)。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古诗。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1、探一探(猜方块)。

    (1)问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猜一猜这里有几块小方块?

    小朋友们猜的对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演示)。

    问2: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10个一是多少?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2)问1:这是几个十?(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二)。

    问2:这一次是怎么数的?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三)。

    问:这次又是怎么数的?10个100是多少?(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提示:说完整。)。

    (4)小结: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100是1000.小朋友们数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就让我们数一数吧!

    2、数一数。

    (1)学生齐读题:一个一个地数,从188数到204。

    问1:189,接下去是多少?(表扬数出190的小朋友)。

    问2:190是怎么来的?(提醒:刚才是189,加上1,在哪一位上加1)。

    问3:个位原来是9,现在加上1是几?(个位滿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问1:199下面再数一个是多少?

    问2:200是怎么来的?(表情感染学生)。

    问3:小朋友们数得真不错,向十位进1后又发生了什么?

    (3)谁知道999添上1是多少?(师生一起说)。

    (4)小练习。

    刚才小朋友们把数数当中最难得问题都解决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练习1: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下一个数。

    99–()。

    189–()。

    299--()。

    练习2:一个一个地数,数出前一个数。

    ()–380。

    ()–510。

    ()–1000。

    (5)同桌合作。

    刚才小朋友们会数出一个数的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考考你的同桌吗?

    反馈:问:你刚才出的数是什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表扬:这2个小朋友们啊,一个出得好,一个答得好。

    (6)分组数数。

    看来啊,刚才同桌合作得不错,那我们男女来比赛吧!

    女生: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男生: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

    (及时表扬)。

    3、读一读、写一写。

    (1)猜一猜。

    你们数得那么棒!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1000以内的数吧!

    刚才你们猜得那么准确,现在有那么多的小方块,谁来猜一猜?

    (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表达多了还是少了)。

    问2:你怎么能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个数?

    (板书:1个百,2个十,6个一)。

    对呀!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126.

    (板书:组成126)。

    (3)问1:那如果把126放在计数器上,你会放吗?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放1个,十位放2个,个位放6个?

    (4)刚才小朋友们真棒,老师没说,你们都会了,那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5)304。

    问1:这个数你会写吗?并且把读法也写在本子上?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0,个位上写4呢?

    (板书:3个百,4个一组成304。)。

    (6)580。

    (板书:5个百,8个一组成580。)。

    对呀,就像这位小朋友坐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那如果他今天请假了,我们应不应该给他留位置?就像0,它起到占位作用。

    (8)强化。

    240,403。

    (9)问1:这些数你会读吗?同桌之间读一读。

    909600398350。

    问2:谁来读一读第一个数?那谁来说说它的组成?

    (10)问1:请小朋友们写在本子上,谁来说?

    (题:5个百和3个十是()。5个百和3个一是()。)。

    问2:做了这两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练一练。

    练习纸:一、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2、300里面有()个百,7个百是()。

    3、536里面有()个百,()个十,()个一。

    4、8个一、2个十、9个百合起来是()。

    (1)599的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

    (2)9个十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3)一个三位数,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8,2在十位上,这个数是()。

    5、玩一玩。

    (1)小朋友们学得那么棒,老师奖励你玩一玩。

    这是一个打靶游戏,绿色代表1分,黄色代表10分,蓝色代表100分,红色代表1000分。

    (2)问1:1号选手开始打靶了,你们看好,谁能快速说出他打了几分?

    问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表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

    (板书:331)。

    (3)问:谁能快速说出2号选手得了几分?

    (板书:520)。

    (4)问1:假如是你,你最喜欢射中那个部位?

    问2:那现在这个数,你知道是多少吗?

    表扬:你真棒,这是我们以后要学的知识,你都会了。

    (5)刚才3位选手打出了3个分数,谁赢了?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小朋友们回去好好预习。

    6、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126是由1个百、2个十和六个一组成。

    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304是由3个百和四个一组成。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580是由5个百和8个十组成。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六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小熊玩具、“小熊请客”主题图,试题卡、幻灯片、气球……。

    (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拿一只玩具小熊让大家猜,并用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主题图色彩鲜明,一定会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很快去找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肯定会说:小熊串的红果串,每串4个,他已经穿了2串,他还要串也一定是4个4个串的,当然在这里也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把老师刚才所说的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里串红果串等等,说得很完整,这时老师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让他说没关系的,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做不正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嘛。此时,老师适时点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个红果,那么2串、3串……9串呢?这时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很多的方法,如:(1)4个4个的数(连加)。

    (2)学生可能会运用学过的口诀把9串红果分“堆”计算:如:5串一堆(有20个红果),2串的2堆(每堆8个,2堆有16个)所以一共需要红果36个;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个红果,3堆一共有36(12+12+12)个红果。只要学生说出理由,教者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教者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口诀编制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

    3汇报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的。并填上结果及口诀。找出已学过的口诀,检验口诀编制的正确性。

    4怎样记住4的口诀,共同探讨方法,寻找捷径。在这里我会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做4×6时忘记口诀了,不知道得多少怎么办呢?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一听,老师不会,让我们帮忙解决,多么荣耀!他会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他们会告诉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连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结果嘛?(3)可以4个3加4个3……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让老师做出4×6的结果,但是老师还要说,如果你记住了口诀会更快的做出来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写出4×6的结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这样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下面我们用已学过的方式记口诀,(1)开火车记忆口诀(2)师生对口令(3)同桌对口令,而后教者可以出几道乘法题卡,以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哪个孩子问题较大,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弥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口诀的应用能力。

    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说一说”数桌腿的活动,这个可以让学生亲自摸摸、数数强化对口诀的记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完成21页的习题。

    可以这样衔接:为了庆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猬还拿来了好多各色的气球要送给小熊呢!他们都送了多少只呢?这时找到四名同学分别去这四个小动物,让他们找到自己送给小熊的气球。其他同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他们感受发现的喜悦。

    而下面的2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直接让学生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让同学们进行夺气球比赛,3题是看图题,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不但说出算式,而且还要说出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及条理性。这道题可以设计成抢答题,哪一组的哪一个人抢答的最快就奖励哪一组两个气球,最后评选出气球最多的为优胜组,每人奖本一个。为了让1、2、3题衔接紧密可以这样说:气球终于都准确无误地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他希望把气球送给其他的小动物们,于是,他提议,进行上面两项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阜阳市铁路学校的`侯晶晶,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刚三年,教学经验不足,加上这次准备的比较仓促,说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恳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小熊请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以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然后用大屏幕出示色彩鲜明的主题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大家。接着组织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3串要多少个红果,4串需要多少个红果,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等等。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一开始就以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通过展示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设计理念: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要想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填一填吧,想一想,数一数。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同时我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请一位同学汇报结果。刚才大家填的速度真快,学的多认真啊!那能根据我们刚才完成的表格以及编制5,2,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编制4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编制4的乘法口诀,并完成课本20页的4的乘法口诀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去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编制口诀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最后小组汇报结果。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4的乘法口诀表的特点,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4。这时我抛出“如果知道4*5=20,但忘了4*6=?,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的学可能会说20+4=24。之后我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对口令,开火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记忆4的乘法口诀。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做过多引导,因为学生已经经历了5,2,3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学生主要是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首先设计的是看算式说口诀,这里有10道题,男生女生各说5道,比一比谁说的更好。第二个练习是看口诀说出对应的两个算式。请位声音洪亮的同学读口诀,其余同学对算式。最后我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生1:一张课桌4条腿,我们组4张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条腿。我们每天上午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生3:教室前面国旗一边有4个字,两边有8个字,“二四得八”。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

    生2:我记住了4的口诀。

    生3:我会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记在数学日记中,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这样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数学紧密相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传统的布置作业的一种补充,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方式。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八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分析数据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答题卡、课件。

    放君山公园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生:君山公园。

    师:是啊!“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是我们岳阳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想不想去玩?(想)。

    师:那好,今天就去玩一玩,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也准备去呢。瞧!他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出发。(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师:二年级有四个班,你打算为他们安排几条船?

    生1:每个班一条船;生2:两个班一条船;

    生3:三个班一条船;生4:四个班一条船。

    师:能把你的安排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汇报:方案一:23+31=32+39=。

    方案二:23+32=31+39=。

    方案三:32+31=23+39=。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乘船的方案,赶快看看为你们准备的大轮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限乘68人)。

    师: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过68个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出去游玩要注意安全,那你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那种方案最合理呢?同学们分三个小组算一算,一小组算第一种方案,二小组算第二种方案,三小组算第三种方案,可以独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学生。

    a、一小组算的最快的学生汇报:刚才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呢?聪明的孩子一定会认真听别人的好办法。

    生:23+31=54,23+30=5353+1=54。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吗?(指生重复说一次)。

    谁有不同的方法?。。。。。。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32+39=怎么算呢?

    生:32+30=6262+9=71。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汇报第二种方案。23+32=31+39=。

    c、汇报第三种方案,32+31=23+39=。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那种方案最合理?(第三种方案)。

    (相同数位相加,个位满十要想十位进一。)。

    1.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练习一的题,每人独立做4道,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但是不能帮忙做。

    集体订正。

    师:做对的学生请举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拥有优惠券的机会。

    做错的孩子请举手。你们真诚实!你们错的是那道题,现在能改正吗?管理员阿姨觉得你们既诚实又可爱,也把这张优惠券送给你们。

    2.选择游玩的项目。

    课件出示:瞧!这就是管理员阿姨为大家准备的游玩项目,同桌商量选好项目后,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将算式写在练习卡右边的横线上。

    项目。

    价格(元)。

    猴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床。

    10。

    海盗船。

    16。

    蹦极。

    28。

    学生合作安排自己的项目。

    (刚才在选项目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能互相谦让,合作得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

    投影订正。

    3.小小采购员。

    大家玩的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要吃中饭了,这是一张调查表。

    班级。

    面包(个)。

    盒饭。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在练习卡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a、指定学生汇报。

    23+18+17=58。

    13+15+39=67。

    b、仔细观察这三个数,谁有更好的办法,能最快算出来?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游玩了君山岛,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数学书第90至91页的内容。

    (请打开书仔细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你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回家吧,回去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哦。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十九

    我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首先电脑显示。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非常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际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量,但答案不一。学生感到疑惑之时,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分页标题#e#

    我让学生独立测量,再全班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在让学生当小评委:

    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当小评委:小蚂蚁看到同学们用尺子准确地量出了小棒长度,深深感到尺子的作用,于是,他组织几只小蚂蚁开展了测量活动,请小朋友们当评委。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完成练习2,3。

    1、估测:开展“火眼金睛”活动,测量自己,自己中手掌的宽度,一扎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了解身上的尺子。

    2、断尺量小刀。

    电脑显示课始图,让学生回答:“现在能知道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篇二十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流程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2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流程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8分钟)。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才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图略)。

    流程三:动手折纸,深化认识:(6分钟)。

    首先,出示长方形纸片,激励学生: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启发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让学生先独立动手折一折,再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后展示各小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个组的折法多。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通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折出的线段有很多条,适当渗透无限的概念。

    流程四:自主探究,学画线段。(10分钟)。

    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

    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方面的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第一个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最多?

    第二个议题: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学生画线段可能出现的错误:缺少端点,线段不直。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这里的难点是,二年级的孩子,双手协调能力还不太强,常常因为左手尺子没压紧,右手握笔用力太大,导致尺子移动,线段不直。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

    第二步,总结画法。针对孩子画图的难点,我自编了一首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第三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再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画法。

    流程五:练习巩固,深化拓展(10分钟)。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一)基本练习:

    第一题:连一连。

    先后出示两个点,三个点,问: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第二题:数一数。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分别由几条线段围成?(图略)。

    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错误人数和错误原因,并集体订正。

    (二)拓展练习:

    出示四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问: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可以画几条呢?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试画,再展示做好的作业,学生互评。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

    教师主要讲解两种画线段的方法,在讲解中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一种画法,分类画线段:先顺次连接四点围成四边形,再完成四边形里面的线段。

    第二种画法,先画出过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再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流程六:全课小结(4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本节课,通过比较去学校的路的长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表象,和“直”这一本质特征。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以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经历认识线段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线段的画法和数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专业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大全(2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