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15篇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2-28 19:23:57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高一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高一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Pdf下载 Word下载 下载Pdf文档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一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二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练习题1.1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1.1b组第2题。

    1.2.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三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1)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3)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1)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五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六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七

    本节课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结合给出的三视图求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设置在选择或填空中。同时,三视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一层学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再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是新课程几何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使学生获得了对三视图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体会在作三视图时应遵循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

    (二)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即: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

    四、学生现实分析。

    本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投影形式,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和基础。投影和三视图虽为高中新增内容,但学生在初中有一定基础,在七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看”的基础上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到了九年级下册则是在介绍了投影后,用投影的方法给出了三视图的概念,这一概念已基本接近了高中的三视图定义,只是在名字上略有差异。初中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进入高中后特别是再次学习和认识了柱、锥、台等几何体的概念后,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给出了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变化也说明了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差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课知识是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空间思维难度较大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教学法、启导发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启发性,解决了教师“口说无凭”的尴尬境地,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力争在新课程要求的大背景下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学生的辩证和讨论前提下,发挥教师的概括和引领的作用。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八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九

    1.阅读课本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把两个函数进行类比,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

    一、提问题。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3);(4)。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3.已知则=;的定义域为。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函数为自然对数函数。

    2.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在对数函数中,是自变量,是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值域是,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一、课外作业:习题3-5a组1,2,3,b组1,

    二、课外思考:

    1.求定义域:

    2.求使函数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的取值范围。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3.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

    教学过程。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思考: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三步曲”: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二

    1. 阅读课本 练习止.

    2. 回答问题

    (1)课本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层次间的联系是什么?

    (3)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关系?

    3. 完成 练习

    4. 小结.

    二、方法指导

    1. 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同学们应从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一、提问题

    1. 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函数分别在指数函数中是什么?

    2.两个函数如果互为反函数,则他们的值域,定义域有什么关系?

    3.是否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试举例说明.

    二、变题目

    1. 试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 (2) ;

    (3) ; (4) .

    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 (2) ; (3) .

    3. 已知 则 = ; 的定义域为 .

    1.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

    (1)把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

    (2)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 为常用对数函数;

    (3)以无理数 为底数的对数函数 为自然对数函数.

    2. 反函数的概念

    在指数函数 中,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其定义域是 ,值域是 ;在对数函数 中,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其定义域是 ,值域是 ,像这样的两个函数叫做互为反函数.

    3. 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定义域的求法:

    4. 举例说明如何求反函数.

    一、课外作业: 习题3-5 a组 1,2,3, b组1,

    二、课外思考:

    1. 求定义域: .

    2. 求使函数 的函数值恒为负值的 的取值范围.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三

    1.要读好课本。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因此,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

    2.要记好笔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3.要做好作业。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4.要写好总结。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

    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教材。课前可以把教材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看一下,看看哪些能看懂,哪些不懂。这样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带着问题去听,把自己没看懂的问题听懂。

    2.上课专心听讲。这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以为自己什么都弄懂了,就自己做自己的题目。其实即使是自己看懂了的,也可以看看老师也没有另外的理解方法,老师的方法是不是比自己好。听老师有时候讲比自己看更好。

    小编推荐:高一数学怎么学才能学好。

    3.课后认真复习。刚学的知识,还没完全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忘记。所以,课后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及时对所学进行巩固。

    4.通过习题巩固。数学是理科,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量变积累到了一定量才能质变嘛。这个并非要各位打题海战术,只要求各位做到熟练为止。

    5.错题反复研究。自己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考试时候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写上做错的原因,反复研究,避免再次出错。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技巧。

    教学过程。

    复习。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b代替b看看有什么结果?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o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o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o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二)(教材p74面的四个图制作成幻灯片)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7个问题一次出现)。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数量没有方向而向量有方向)。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

    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

    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

    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后小结。

    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

    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3、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

    实用高一数学教案必修(通用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