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三年级,新课标,19篇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2-22 11:03:3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范本是优秀作品的典型代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写作总结时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一9月29日,县教研室在求实学校举办了《20xx年新蔡县北师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范本是优秀作品的典型代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写作总结时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一

    9月29日,县教研室在求实学校举办了《20xx年新蔡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上午黄琼老师和田志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三)》,以及专家讲评。下午侯主任为我们解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两位年轻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带给了我一些新的信息和思考。他们有思想,有潜质,教学风格多姿多彩。可以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学盛宴。就算有不完美的地方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寻觅到我们自己教学的影子,从而更可以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我们明白教师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而且可以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来自涧头中心校的黄琼老师,新课引入非常巧妙,通过淘气和妈妈的手掌画,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具、桌面、书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自己看,摸一摸,体会一下生活中的数学面积。通过这种方法去探索、体会学习。既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又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这样做,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来自郑州惠济区小学的田志豪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的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研究,还是课上讨论,都是学生在学习、在互动、在获得和在发现。老师让学生小组活动,检查、交流、分享、发现,在互动过程中分享同桌的智慧。接着在全班交流,看似学生自主完成,其实都是在老师不断引导性提问中进行的讨论,田老师完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统一认识,获得结论,并且巩固认识。通过观赏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可以使自己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研与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案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按教学过程上课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过程。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答,不予理睬,只按教学过程走,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三、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激情快乐的数学课堂。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二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

    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

    生折出后。

    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

    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表示。

    ……。

    片断二。

    在学生认识了和这两个分数之后,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吗?

    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

    生动手操作后反馈。

    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

    片断三。

    在巩固练习阶段,在进行了基本练习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练习。

    在下图中?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课件演示,逐步出现,逐步练习)。

    师:(课件先在1处出现问号),谁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出示第2处问号),谁又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谁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你还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演示出示第3处问号)你能仿照2处问号说出你的想法吗?

    生1:它是原图的。

    生2:它是小的。

    生3:它是的。

    生4:它是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二、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三

    我乡共有560名小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此次考试由县统一命题,本乡统一阅卷。全年级总分38926分,平均分67.69分,最高分100分有6人,最低分3分,及格率为62.7﹪,优秀率为38﹪。分数阶梯为:0-19分31人,20-29分31人,30-39分40人,40-49分49人,50-59分54人,60-69分63人,70-79分76人,80-89分106人,90-99分103人,100分6人。考得较好的班级平均分90.48分,考得不理想的班级平均分31.69分,两头成绩差距较大。

    本次试卷涵盖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试题紧扣新课改标准,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无偏题怪题,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广,考察方式灵活,题目有新颖性,题型多样,题量适中,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现将我乡此次期末考试卷面作如下分析:

    1、填空题 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综合性大,错误率偏高。如第(2)小题,学生不能分析一个整体单位平均分成几份,占这样的几分之几的关系,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不能真正理解;第(4)小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考察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应用,部分学生缺少生活,对大象、速度不够了解,错误填成一头大象重4千克;第(5)小题,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个别后进生不会填,找不准最大数;第(10)小题对数学广角知识掌握不牢,填错较多,失分较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注重不够,学生掌握知识模棱两可,这以后需要改进。

    2、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长度单位,乘、除法中因数,积、商各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错误率较少,但第(4)小题d平面图中,学生看图看题马虎、不认真,错误填成“平行四边形”的学生较多。

    3、判断题 本题是考查学生数的计算,数学概念的理解,此题(1)(2)(3)(5)小题做得较好,但第(4)小题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1/3,学生多数错误认为阴影部分就是一份,没有抓住分数中的`“平均”分成,故失分较多。

    计算题少数学生计算不准确,不能准确的直接写出得数,竖式准确,横式写错,加法忘记加进位,减法忘记了退位,除法余数比除数大等。乘法的估算不能抓住接近的数进行估做,只能按实数进行计算,如499×3≈1497,不能估做500×3≈1500,多数学生不能按文字列式计算。

    主要考查平移的知识,全年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错误,主要没有移够格子,移多或移少,加之什么是平行、垂直掌握不牢,所以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困难,即使画出来也是不规范的。

    这部分共有5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综合分析差,绝大部分学生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审题,匆忙列式,不注意数量间的关系,导致错误率偏高。

    第1、2小题做得较好,满分较多。第3小题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看图,错误按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边长乘以4”来解答,实际图中篱笆只围三面,应解答为“5×3=15(米)”出错率较多。第4小题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学生虽能列式解答,但不能写出单位可以钉7件,还剩3个纽扣备用,这说明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掌握不牢,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弱。第5小题十年三步乘加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逐层地解答,本题考得不错。

    1、概念的知识和理解差。

    2、学生计算能力差,在直接写出得数仍有少数学生得0分。

    3、学生书写格式差,写字不认真,有些卷面不清洁。

    4、分析综合能力差,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审题、答题而出现错。

    1、教师要以课标为导向,切实加强双基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教师及时反思,进行详细卷面分析,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多关注后进生并多方位辅导,多抓基础,缩短差距,达到共同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书写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我乡小学数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四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万以内进位加法。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76+3724+8998+66980+660985+665。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生回答)。

    80—7=56—3=76—12=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123—100=876—123=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一)例1。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五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5396743。

    +78+86+95+8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68+52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六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加深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8里面有()个0.1。

    0.6里面有()个0.01。

    学生完成后说说做题方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2)学生读题后审题:

    (3)根据题目意思列出横式。

    (4)教师板书竖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到余数为18的时候,提问:这里的18表示18个()?当余数为6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6的后面可添0?现在表示60个()。

    在做题过程当中,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再添0继续除,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

    (50解答后教师小结,并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3)让学生在草稿本上试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让三位学生上台板书。

    结合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讨论校对:第一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的情况;第二题是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而且商的十分位上不够商1,需要添0;第三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十分位仍不够商1。

    教师要注重讲评有关商0的情况,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把课本43页上的计算法则内的横线填写完整,然后集体朗读。理解法则的内容。

    五、提高练习。

    1、口算。

    学生练习后说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笔算,三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结合学生板书的内容,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七、作业。

    课本44页的3、4题,作业本[26]。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七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纸片、长方形纸条(2个)。

    2.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只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1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多少?

    生:一半。

    师:咱们也不能1除以2等于一半吧?以前的数不能表示我们要表达的数,怎么办?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那,这一半到底用哪个分数宝宝来表示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理解1/2。

    1、认识1/2。

    (1)、创造表示一半的数1/2。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学生有的画、有的写)。

    搜集有代表的作品展示。

    现在,我们请小发明家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的创作,跟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画了一半圆,来表示二分之一。

    生2:画了一半苹果表示二分之一。

    生3:……。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其实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在数学上通常用这个数来表示二分之一。

    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分之。(红色部分板书),引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新朋友,他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数有三部分组成。

    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是数的一种。它是由上、中、下3部分组成的。

    猜一猜:中间这条线叫什么?

    生思考。

    老师先手指着板书的分数,然后指着分数线加以提示,引导学生猜出“分数线”

    师:手指分母,老师给它取名叫“分母”,猜一猜上面的“1”叫什么?

    生:分父。

    师:“还有吗?

    生:分子。

    师:真厉害,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你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吗?(师生利用刚才的分苹果,探讨分数各部分表示意义)。

    (3)、师举起圆形图片。这边圆形的1/2,你能找到它的另外一个1/2吗?

    2、理解1/2。

    同学们很快从月饼身上找到了1/2,你能从上名找到这个桃子的1/2吗?(课件展示)。

    西瓜的呢?……。

    数学之美在于简洁,一个小小的1/2藏在这么多地方。现在,它藏在了同学们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上。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折一折,找到1/2吗?看谁找得即对又快!

    大部分同学找出来了,咱们是独自欣赏,还是和大家一块分享?谁先来?注意说清楚:把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谁的()。你对折是为了什么?用上今天我们强调的一个词也就是?(平均分)——对,不管你是怎样折,想得到1/2,必须保证把它平均分成?(2份)。

    汇报交流展示。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不管是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等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都是物体的1/2。

    3、小测验:挑战1/2。

    既然大家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让我来看看你对这位新朋友的了解程度怎么样。(课件出示)。

    (1)、辩论。

    (2)、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告诉老师能还是不能。

    (二)认识理解1/4。

    (课件上),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个涂颜色的部分不能用1/2来表示?(课件下一页)。

    (老规矩:做好了,我就知道你找到了)。

    谁能从我的图形中分别找到他们的1/4(分别找两个学生找出圆形、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数学思维真是太棒了,现在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创造一个新的分数。

    三、拓展应用:

    (三)认识理解3/8及其他分数。

    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它的(1/8),那么图上三份就是这个图形的——3/8。

    孩子们,像1/2,1/4,3/8这些都是分数。现在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你可以创造自己拥有的分数了。

    四、达标测评:

    (1)、老师拿出了纸包里所有粉笔的1/5,猜猜老师纸包里藏着几只粉笔?

    (2)、老师的课本里站着一位好朋友,它露出了身体的1/2,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五、结束语:

    板书设计: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像1/2,1/4,1/6,1/8,1/6,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同时将孩子们创造的分数贴在相应的位置)。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八

    1.知识与技能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间的意识和习惯。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和亲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联欢晚会的直播节目。你看,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一)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位交流,指名汇报。

    2、你想知道有关秒的什么知识?

    生1:一秒有多长?

    生2: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学生提问。

    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3、小结。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明大约每天睡9();小红戴红领巾需要20();电饭锅煮米饭大约要25()。

    学生独立做。说一说想法。

    2、做一做2。(感受时间的长短)。

    教师掐表,让学生做一样自己喜欢的事情,试一试,1分钟能做什么?

    学生一起做。

    3、小游戏: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九

    认真研读20xx版新课标是每个老师都要做的重要事情,对于还是新教师的我,如何读熟读透新课标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在我处于迷茫的时候,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关于20xx版新课标研读的讲座,通过这个讲座,我获益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我的收获吧。

    从讲座中,我对新课标提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与如何认识和实践结构化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培训专家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立德树人这个词从被提出到落实的过程;其次,从社会大层面分析了提出这个根本任务的原因;最后,在教学方面给了我们有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建议。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在数学课上,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学生获得优秀数学文化的感受是实现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

    结合培训专家给我们分享的这个讲座,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并综合其他老师的讲座,我对新课标也有另一番认识。回看这些年出版的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导向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双基双能目标发展到四基四能目标再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并存的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师教育学生的重点从最开始注重知识的掌握过渡到注重能力的培养再过渡到数学素养的培养上,也更好地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与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与寄托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也会越来越健全。因此,固化在我们脑袋里的旧一套教学方法也要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以前的我研读新课标最多就是知道数学的三会分别是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原来“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创新意识的,也不知道“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更不知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看着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隐藏着新课标提出的所有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了解到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随便写写应付检查就可以的,而是要落到实处、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及格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攥写是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要分活动进行填写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可达性。回想自己以前所写的教学目标,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好好根据以上要求思考并重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意外的收获。通过此次粗浅的学习,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要在课堂上找到立德树人的影子,努力把这个根本任务渗透到数学课堂上。首先,我要端正自己教书育人的态度,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要有百年树人的耐心与恒心;再次,我要多关注国家的时政,学会在数学上利用合适的时政引入课堂,让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最后,我要备好每一节数学课,切实在数学课堂中贯穿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我自知现在的自己实力还不强,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也深信自己因为还年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创造性,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初心,多学习多实践,争取能够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

    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是全国各版本教材编写、各地区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整座教育大厦的基石。近20多年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上每十年进行一次修订。“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探索,在学习知识结构没有发生大变化,教育对象和社会功能也没有大改变的情况下,个人初感《数学课标(20xx年版)》更多的是对过往课程标准的一个传承,在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下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

    《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目标中继续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课程内容依然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版块组成。这些核心部分都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过往的继承。

    思想上,提出在突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同时,沿用并发展了《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描述,即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原本我对“立德树人”的认识约是等同于原有的德育工作,但听了老师的讲座剖析后,加深了对数学科中“德”的认识,及“育”的行径,不局限于伟光正的展示,更多的要结合时事的素材、学生的未来、学科的特质、国家的命运有血肉地加深感受、引导思考,达到树德目的。

    《数学课标(20xx年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价和信息技术等课程核心要素提出了五个课程理念。其中两点变化是新增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及突出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课程目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简洁而深刻的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以数学为角度、媒介、方法,搭建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为11个表现:数感、量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让教师对数学教学有更明晰的立足点和方向性,新增的“量感”是归类细化数学核心能力的一个方面。老师的“1-2-2-6”数字归纳方法更是对11个核心素养精练了记忆,提升实用性。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比20xx版课标更有助于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根本理解,学业要求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程度,教学提示对实际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指导帮助。

    《数学课标(20xx年版)》的课程内容版块与20xx年版基本相同,分别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版块;不同之处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主题结构化整合。“数与代数”由原来的六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图形与几何”由原来的四个主题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统计与概率”对主题名称进行了调整,把“分类”改为“数据分类”,把“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改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原来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主题“常见的量”也放入该版块。主题结构化整合体现了《数学课标(20xx年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的思考与尝试。

    《数学课标(20xx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20xx版本上进一步设计学习内容,架构更加完善的教育生态,为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新发展。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一

    9月29日上午,参加了张丽雪名教师工作室组织的“研行新课标,践行新课堂”的主题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上,邓国强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方法”的新课标培训讲座。邓老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进行知识结构化整合、开展大单元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新课标和新课堂的解读。

    新课标的目标导向,从原来的知识导向(双机双能)到能力导向(四基四能)、再到现在的素养导向(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邓老师指出,要指定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目标需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分活动进行撰写;并且目标是有针对性、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邓老师通过举出教材中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制定好目标,十分清晰和细致。只有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整体课堂才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基调,才能扎实有限落实目标达到数学核心素养。

    邓老师举出的例子有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一课,正值我刚教完这个内容,邓老师罗列出来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第一点是通过活动一,经历获取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发展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点是通过活动二,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两种意识。明确表示了通过何种活动,什么方式,发展什么能力和意识,最终的指向是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目标,能使我们在课堂更加清晰各类活动开展的目标,最终指向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简明扼要。

    《标准(20xx年版)》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并将核心素养的目标贯穿于“四基”“四能”“情感”三个方面,构成三位一体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不再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也不再以三维目标来表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体,防止教师在实施时把目标割裂对待。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开展,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切的教学方式。“量感”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以前很多时候讲的是“数感”,但是较少提及到“量感”。新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孔企平教授曾经对“量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量感”是指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上学期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有效的落实“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到底需要组织学生经历怎样的活动过程去体会量感?我进行过深思。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和分析,并且结合教师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对比用不同“工具”测量数学的面积,体会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平面的大小,体会每种面积单位出现的.必要性;通过动手“做单位面积”,在实际操作和测量中对比面积单位的大小,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等等。有了充分的各种对比感知,才能使得“量感”在学生心中深根发芽。

    《标准(20xx年版)》多次提及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总体上要求教学方式要从应试导向转向素养导向。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标准(20xx年版)》到《标准(20xx年版)》,十年的探寻,总页数从132页增加到182页,我想不仅仅只是页数的增多,其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细化和提升,《标准(20xx年版)》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去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不断思考和践行,在新课标中探寻教育教学的实质,在新课堂中落实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二

    长方形的周长=( )

    正方形的周长=( )

    一个长方形,长是7分米宽是3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长方形,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你能算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分米,宽6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人民币学具。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学生汇报(黑板演示)(2分)。

    (2)(黑板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哦刚才用几摆的呢?轻轻地闭上眼睛,张开双眼看一看,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拿出数字卡片,一人摆卡片,一人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1、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2、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5、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6、教师小结: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

    看来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

    像这道题: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8分)。

    随机练习:听明白吗?那么你能试着说几个数吗?

    3.感知组合(5分)。

    师: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学生汇报表演。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对比: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去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15分)。

    1、搭配衣服。

    (课件出示)有几种搭配的选择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2):上衣1号和裤子1号,上衣1号和裤子2号,上衣2号和裤子1号,上衣2号和裤子1号。

    师:运动员们穿上你们搭配的漂亮衣服,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去观看比赛。

    2、乒乓球比赛。

    师:三人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三个人要打几场比赛呢?

    师:运动员的参赛激情很高,如果有4个人参加比赛,那又要打几场呢?

    3、买奖品。

    比赛结束了,老师想给他们买些作业本,买一个作业本可以怎样付钱?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5分)。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玩游戏,也观看了精彩的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收获)。

    师:原来生活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四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二、发挥集体优势,适时突破难点。

    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验算的方法。当我把两种结果放在展台上以后,一切就象烧开的水已经把壶盖顶开了似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五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六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www.

    (一)人教版第五册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学生直尺、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四、采取的教学措施:。

    1、尽快走近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老师有亲近感,

    并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刚接触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我要用很短的时间通读教材,把握教材,掌握教材安排的内容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要根据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要提出严要求、高标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动手的自己能够主动动手,需要参与的孩子自觉参与。

    4、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学数学。

    5、向35分钟要质量,课上能解决的问题决不留在课下,努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重视作业的设计,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对个别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普遍问题抽时间在班内做重点辅导。

    7、注重反思,及时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胜与败做到心中有数,它将会成为我明天教学的动力,学生学习的方向。

    8、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加强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对学困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9、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将合作学习落实在行动中。

    10、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适当教给家长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www.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七

    ()----()。

    任课教师:

    教学方面(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的运用:(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常见的量:年、月、日。

    (二)空间与图形:1、测量:面积。2、图形与位置:位置与方向。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2、数学广角。3、实践活动。

    教养方面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知识重点难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

    3、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1、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小数的理解与计算。

    2、在多种内容的混合训练中,能够区分各部分内容,做到多而不乱,得心应手。

    单元重点知识训练目标教法与手段课时。

    1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辩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7。

    2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1、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单元重点知识训练目标教法与手段课时。

    4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5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品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7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6。

    8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9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4。

    周次教学进度。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八

    本学期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班里还有4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力争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三、复习内容。

    1、除法。2、年、月、日。3、平移和旋转。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统计。11、认识小数。12、整理和复习。

    四、复习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认识的数与量的基础知识,简单的分数、小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在速度和正确率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复习观察物体、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复习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5、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五、主要内容学习状况。

    1、数与代数:口算乘除法,笔算乘除法以及估算学得都很好,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不太熟练,年月日、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连续两次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训练,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练习,从实际中了解千米与吨的知识。

    2、空间与图形:对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已初步形成了概念,物体的三视图学得也较好,但面积的单位、计算却还有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练习一些平移图形的训练,进行与计算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训练。

    3、统计: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学得较好,但求平均数的方法却存在着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求平均数时只求出总数而不再去求平均数的现象多进行练习,并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平均数,从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采取措施新课标第一网。

    1、正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在期末复习中尽最大地努力弥补。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审题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

    3、老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

    4、课上注重知识的整理,基本概念理解到位,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5、注重对知识的整合,一题多用。如:一些图形中面积的计算。

    6、关注后进生,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七、复习方法。

    1、整理归纳法。

    复习阶段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梳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为发展能力做好知识方面的储备。

    2、讨论明辩法。

    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对有的知识可能有“似曾相识”之感,却并不十分清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时,采取讨论法以进一步明晰疑难问题。可以在理论层面进行讨论,也可以举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道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缺漏,以助矫正。

    3、变题比较法xkb1.com。

    复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各式各类的习题。为了让学生精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设计了一题多变的练习。这样,学生可以自觉地对变式题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深入理解。

    4、查漏补缺法。

    以上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各有针对性,但也难以面面俱到。当从学生的练习中发现缺漏之处,就独立设计相关的典型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有利于强化一些疑难知识。

    八、课时安排(10课时)。

    教材体系单元内容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1、除法。

    4、乘法乘除法口算、笔算与乘法估算。

    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年、月、日。

    6、千米和吨。年、月、日与千米和吨。

    8、认识分数。

    11、认识小数认识分数。

    认识小数。

    空间与图形5、观察物体。

    3、平移和旋转观察物体、平移和旋转。

    7、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综合练习。

    统计10、统计求平均数。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6÷3=2。

    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解读(模板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