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二年级,16篇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时间:2023-11-08 23:02:11 热度:5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形式灵活,注重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接下来是一些二年级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编写自己的教案。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一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形式灵活,注重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接下来是一些二年级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编写自己的教案。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一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二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三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四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五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六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93)

    1.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2.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七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八

    数与代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九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生读故事。

    2、明确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预期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自主学习。

    师:拿出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纸。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请一同学读学习要求。

    1、把三张正方形纸平均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将纸平均分成2、4、8份,分别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颜色,并标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细观察三张纸的涂色部份,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师选择一份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请一同学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二至三位同学说一说。

    生回答。师:现在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吗?请同学回答。

    师:猪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它还以为啊,开始分得少,后来分得多。不过猪八戒也许也正纳闷呢?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样,那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你们想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想)。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个式子从左往右地观察,看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得到下一个分数。

    生:我发现了二分之一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请二名同学重复。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一至二名同学回答。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请一同学回答:

    生:我们发现了8分之四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二名学生重复)。

    师板书:或者除以。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让三名学生举出例子,师板书。并问: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几?

    展示交流。

    师指着板书说明:我们说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数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板书八分之四同时除以0,问:这个式子成立吗?(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

    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画叉)。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板书:8分之四乘以0,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生齐读二遍。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自主学习。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习。

    76页“做一做”。

    练习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中的1、2、5、6、7题。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习上面的有心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一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

    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

    解决问题方面:

    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

    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仔细观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

    (2)用口算。

    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3)摆小棒计算。

    3捆=30根

    5根+2根=7根

    7根+30根=37根

    所以35+2=37

    (4)用竖式计算

    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

    (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

    (3)借助摆小棒计算。

    (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4+4=21+7=24+3=46+3=

    62+17=35+24=13+84=44+40=

    2、数学医院:

    17+2=1950+6=5642+3=45

    175042

    +2+6+3

    195645

    24+61=53+22=37+40=

    245337

    +61+22+40

    857577

    教学反思:

    有过之前的学习基础,很多孩子口算就可以直接算出结果。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教材132页上面的五个图形,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3页中的1、2题。

    (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投影图片出示132页中间的三幅图形。

    结合图示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面积。

    整理:长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圆柱表面积()。

    v=v=v=v=。

    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四

    本册包括以下资料: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进取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简便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可是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经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本事、动手操作的本事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明白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光的单位:时、分、秒,明白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光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明白千以内的数位顺序,明白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经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明白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明白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一样的标准分类。明白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进取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忙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经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我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我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 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时、分、秒------------------ --8课时

    3、认识方向-------------———— -2课时

    4、测定方向-----------------——1课时

    5、认识万以内的数--------------- -7课时

    6、分米和毫米--------------- ——-3课时

    7、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2课时

    8、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11课时

    10、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篇十六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汇总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