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三年级,16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 活动总结 ]

    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12 18:22:28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并达到教学目标而规划的一份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并达到教学目标而规划的一份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df下载 Word下载 下载Pdf文档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一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二

    师:相传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手里的一块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氏璧。那么,这个绝世珍宝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这里边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氏献璧》吧!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那第一次献璧的情形是怎样的?

    1、学习第一次献璧。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想想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高兴、信心,满心欢喜)指导朗读。

    卞和满心欢喜地去献璧,结果却被鉴定为(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师:此时的卞和,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急切)请你用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卞和说的话。(指名读,男女生读)。

    过渡:虽然失去了左脚的卞和伤心、失望、难受,但是他没有改变献璧的决心。

    2、学习第二次献璧。

    师:于是在武王登上王位后他又去献璧,玉匠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师:“不屑”是什么意思?谁能带着不屑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师:就是玉匠这不屑的一句话让卞和失去了右脚。

    师:失去了双脚的卞和,(生接读: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生接读: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师:如果献璧的人是你,你还会继续献璧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过渡:卞和仍然继续献璧,不过这一次献璧与前两次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3、学习第三次献璧。

    师:请你默读课文5、6、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指名读这句话,找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

    师:请你做一做“捧”的动作。将“捧”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师:描写卞和神态的词语是哪个呢?(痛哭)“痛哭”说明卞和哭得怎样?(哭得十分伤心、伤心到了极点)那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伤心到了极点?(一连、直、三天三夜)。

    师:是啊,他是多么地伤心啊!直哭得(生接读: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呢?(指名读句子)。

    过渡:读到这,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吧。

    课件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师:谁会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的意思吗?没关系,老师给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谁找到了?(生读)这是卞和说的话。

    课件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师:现在你知道卞和悲伤的原因了吗?(生答)那坚贞之士指的是谁呢?(卞和)。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事实被扭曲,是比砍去双脚更令人痛心的事啊!卞和悲伤地说:(生读)。

    师引读:忠贞被诬蔑,受到侮辱和残害,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卞和无比悲怆地回答:(生读)。

    师引读:双脚被砍,内心早已被割碎,心痛不已的卞和,泣不成声地回答:(生读)。

    师:(课件出示)文王听到了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师:卞和冒着生命危险三次献璧,他的故事确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坚贞)。

    师:卞和献出的仅仅是一块玉吗?还有什么?(忠贞)这也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啊!

    课件出示:

    卞和献出的不只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献出是更是自己的_______。

    师:学到这儿,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同学说一说。

    1、收集带有“玉”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畅谈收获,深化认知。

    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课时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课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四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

    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五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安排了《小小的书橱》、《山沟里的孩子》、《爸爸和书》三篇主题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读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语文天地”中涉及的各项活动和练习,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了语言的积累,同时又注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2个生字,会8个生字,掌握与课文有关的词。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读书的乐趣及读书的重要性。

    3抓住重点此,理解课文内容。

    4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8―9课时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5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教学内容:写自己一次借书的经历。

    教学目标:

    1会按事情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

    2指导学生将借书的过程写具体(能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向图书馆或别人借过书吗?,说说你是怎么借的?并把这件事记下来。

    二打开思维,互相启发

    1同桌互相说自己借书的经过。

    2全班交流,师点拨。

    三指导写作

    1思考:怎样才能将借书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2师小结后,提出写作要求:

    第一:要交待结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将借书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在借书的过程中若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也应写下来)

    另注:

    学生也可选择写介绍一本好书。

    要求:

    1写出你喜欢什么书以及喜欢的原因。

    2在写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学生构思作文。

    二学生打草稿。

    三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六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指导写文。

    1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打草稿。

    二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七

    生字:会认会写生字23个,认读生字34个。

    积累:(一)、生字目标:会认34个字,会写23个字。

    (二)、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培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积累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学句子写句子,提高写话能力。

    感受智慧的意义,体会指挥来源于创造力、知识、经验、意志品质。

    续写《田忌赛马》

    用冰取火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抽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总结: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九

    1.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

    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给春天。

    三月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增添勃。

    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流勃生机。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新词卡片。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1.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1.写你喜欢写的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4.一幅画。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

    重点难点。

    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文cd,几幅风景名画。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一

    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某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某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2、交流: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

    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一、复习导入。

    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过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机出示句子:“我们要消灭一切!”鼓励学生质疑:“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说点什么?(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读。可以引读。

    2、学习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1)过渡: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5)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仿说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3、学习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1)承上启下: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齐读第10段。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介绍一篇诗歌《放飞和平》,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三

    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生们交流自己见过的海滩景色,则将学生带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1)在学生展示朗读地一小节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

    教师引导: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直到全体同学读好这一小节的内容。

    在孩子们尽情想象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当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后。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并将“掘”“堆”“拾”“造”几个动词划线,请学生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仿写这一段。

    就这一小节,我还设计了几个说话练习。

    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海滩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体会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

    4.在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诗文,教师提问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诗文。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教师应充分的放手,学生既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甚至允许孩子们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将作业落到语言文字上,然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美、体会到快乐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将这种美和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表达出来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能将诗篇变成流动的音符、将乐曲变成斑斓的画面,将色彩写成动人的诗篇。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四

    一、我会拼写。(10分)。

    lianpengchuilunbisaijingtixigai。

    laoyingjiaorangmoshuiyuzhoujuhong。

    二、多音字组词。(3分)。

    骨gu扎za()供gong()。

    gu()za()gong()。

    三、积累运用。

    1、填充词语。(4、5分)。

    各()各()()不在()()目养()。

    ()()有味全神()()()鸡报()。

    炊烟()()旭日()()()()习习。

    2、写四个本单元你学到的四字词语。

    3、组词。(4分)。

    拨()楼()耘()探()。

    拔()搂()耕()深()。

    4、填动词。(2分)。

    ()球赛()风筝()节目()山峰。

    5、写合适的词语。(4、5分)。

    ()太阳()举着()来到。

    ()球赛()呼扇()跑。

    ()白雪()注视()叫嚷。

    6、按要求写词语。(2分)。

    例:高高兴兴。

    四、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2分)。

    那边挤满了人,可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可见。

    2、写被字句:在回家的路上,我弄丢了书包。(1分)。

    3、造句。(2分)。

    精致:

    4、改病句。(2分)。

    这次考试,我们班差不多全部都及格了。

    5、写两个表示看的词语,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3分)。

    看:瞧。

    ():

    五、阅读。

    1、这段话共有()句话。(1分)。

    2、找出段中描写风筝颜色的词语抄在下面。(2分)。

    3、小作者望着风筝想到什么?在有关句子下面画~~~~。(3分)。

    4、这段话写了()种风筝,把你最喜欢的那种的句子抄下来。(3分)。

    5、这段话段末为什么用上……?(2分)。

    6、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2分)。

    (二)高伯伯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当天下午就带我们登上了企鹅岛。我以前从电视里看到,企鹅差不多有小孩子那么高。可现在一看,这个岛上的成年企鹅只有一尺来高,未成年的就更小了,只有小猫那么大。岛上一共有三种企鹅,最漂亮的是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还有一种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叫帽带儿企鹅。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最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我刚迈进它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了。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所以又叫驴企鹅。

    1、这段话描写了()种企鹅,包括、、。(4分)。

    2、这三种企鹅的特点分别是:、、,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填空。(3分)。

    3、企鹅有多高?请用――画出有关句子。(2分)。

    4、为什么阿德雷企鹅又叫驴企鹅?(2分)。

    5、你最喜欢哪种企鹅?请用~~~~~画出,并写写为什么喜欢。(3分)。

    5、你能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吗?(3分)。

    六、作文。(30分)。

    请你写一篇发生在晚上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夜晚的景色,注意写出你对夜晚的感受。题目自拟。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五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体会沉默的可贵。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

    2、说说什么是“沉默”、“可贵”?(沉默就是不说话;可贵:宝贵、珍贵)。

    3、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是因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

    过渡:刚刚同学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解决我们的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示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同桌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识记“顾、缓、稚、蕴、霎”。

    组词:照顾。

    形近字(换偏旁):暖-缓、维-稚、

    归类识字:雪、霜、雷、霎。

    (3)你还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稚拙:幼稚笨拙。

    (4)小结:同学们真棒,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师生评价读书情况)。

    主要内容:在一节课上,老师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a、小组合作学习。

    b、全班交流。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5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6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7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会提出问题了,很了不起,课下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书上,下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课文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大家写好字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

    “贺”的下半部是“贝”。

    “顾”“烦”右边是“页”。

    “迅”“速”“达”,有相同偏旁“之。“迅”的笔顺,“速”的“束”捺变成点,“达”的“大”捺变成点。

    “恰”“犯”“议”结构上都是左小右大,书写时应多加注意;。

    “稚”和“享”字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复”的书写“日”和“暖”的“日”不同。

    “享”与“亨”比较区别。

    3、师范写,学生书写练习。(注意写字的姿势)。

    4、作业展示评议。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篇十六

    提示:同学们,我们有太多的人要感谢。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和朋友……你最想感谢谁呢?请选择一、两件事情表达你内心的感谢。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250字。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单元目标(汇总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