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三年级,16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4-20 22:45:2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三年级教案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希望这些三年级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三年级教案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希望这些三年级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二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个)=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课后习题。

    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板书。

    平均数。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四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六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3)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小数的读写法;。

    (4)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合理板书。

    4、考核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一)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四)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巩固练习。

    8.64元=8()6()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七

    课前思考: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思考:

    进行各单元知识的综合或者说是整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

    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本次练习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的梳理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下来发现认数、除法和千克与克这三个单元学生掌握地还不错。24时记时法和长方形正方形仍然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不能灵活应付。学生能进行简单是周长计算,但是只要题目类型有所变化,学生解决起来就显得有点不灵活。另外,这次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本课采用边说边练的方法进行,即通过让孩子先读题、思考、自主解答到课堂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工程,让孩子经历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去练习中孩子之所以有很多错误,原因就在于孩子不能很好地经历这样一个环节,不是没有读清楚题意,就是没有进行思考,依据自己的旧经验随意解答,最后就是一个粗心大意,表现为计算错误上面。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练习,通过对十个单元的知识的复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结构进行再整理再分析,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一些学生易错的练习进行仔细的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从这次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一些基础题掌握的还可以,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犯小马虎的毛病;对于一些较有思维性的练习或间接性的练习学生的灵活性还不够,还是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并寻找适当的方法解答,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八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九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给学生们呈现了由各种数学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案,形成地毯、挂毯、地板等各种美丽奇妙的图案。然后我让同学们自由设计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平面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许多教学时运用的情境,我都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回到生活情境中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非常活跃,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年月日”的问题,我让学生将家里的年历带到学校里来全班交流,各个年份的年历中存在的规律,使学生乐而忘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政策。作业写得又正确又工整,可以得一个优加星,集满5个,可以得一个笑脸,集满5个笑脸,可以得一个数学奖章,集满5个数学奖章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虽然奖品不大,但是效果却是非常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作业书写情况有了非常明显地进步,正确率也因为好习惯地逐渐养成而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

    《可能性》:

    本节课作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一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通过学习“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一剂“良药”。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则:

    1、复习沟通,建立联系。在教学新知识前,先复习两道学过的三步试题,目的在于回忆已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

    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数学与西安市生活的联系。

    3、通过观察、探讨、交流,掌握新知。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学习来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巩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四则运算”中“减法”一节时,由于学生对减法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我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且还会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通过“减法会算了,但它表示什么意义呢?”的问题引入,为新课的学习既做好了知识准备,又做好了心理准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让学生整理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然后让他们主动将这一关系应用于减法的验算。并且验算时都让学生说出自己验算的根据是什么。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有根有据地分析、理解问题。课堂小结主要分为知识的回顾提炼和学习收获两部分,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一方面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的学习反思能力。

    在学习“小数”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小数的产生。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分别测量黑板、课桌、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米。从实际测量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不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又要用米做单位来表示,这就需要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从中体会到小数的产生是生产、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那么,学好小数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其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学生认识一、两位小数采用观察米尺的办法进行,通过观察得出: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要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把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要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的结论,此时再让学生举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实例,并分别说说每个例表示几分之几,以此检查学生掌握一、两位小数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三位小数,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步步深入,全体同学充分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全课小结让学生来完成,既谈所学所获,又提不明白的问题。前者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话可说,相互补充可使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后者是因人而异,有关本节课的问题,教师可帮助及时解决,有待学的问题则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学,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观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观计算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重点、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利用准备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画一画的方法,表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除了刚才的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

    3、刚才找到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同分母)。

    1、看了图中的分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及时板书)。

    3、揭题。

    4、你有什么发现?

    1、书上的两个例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直接计算。

    1、一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2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2、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3、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后感)。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来是分2课时进行教学的,加法一课,减法一课,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我尝试把两课合并成一节课。

    这节课我分三大块来设计学习活动:

    第一块,复习作业,通过学生动手做一个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从而复习分数的意义,并为后面学生能通过直观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作好铺垫作用。

    第二块,自主探究作业。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块作业的设计目标就在于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来自于学生、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同样来自于学生,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第三块,练习作业。这一块作业又分为两小块:1、巩固训练型作业;2、效果反馈型作业。

    在巩固训练型作业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巩固练习,第二层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逐个递进,这块作业的设计讲究了层次性。

    在效果反馈型作业中,两不是很大,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分两层,必答题和选做题,兼顾了作业的设计的主体性和层次性。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而且满足了优等生突破难题的愿望,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作业时,感觉棒极了,但是上下来却偏离了重点,主要原因是活动设计不合理,在同一张纸里找分数,造成了=1的情况,这并不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中在基本题和=1的题目上都要花工夫,势必造成基本的没有抓好,加深的也没有真正弄懂,两头不着落,而且学生在活动时不知道自己活动的目的,就象一只小牛一样,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本课可以这样设计:一开始就明确要学什么,出示题目给学生做,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要利用学习材料,就用材料折一折、分一分,如果能结合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计算,那也好,能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逐渐提炼、逐渐加快、逐渐加深,这样的活动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才是有目的,同时才是有效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三

    《认识分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53—55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上课开始我从创设“开心餐厅”的情境入手,再提问:“四块鸡翅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两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比较公平?”,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比萨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我采用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分西瓜与本节课的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折一折、分一分,直观的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学生折出了四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教师引导的还不够,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安排的还得当,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找到教学中有效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

    《认识分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53—55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上课开始我从创设“开心餐厅”的情境入手,再提问:“四块鸡翅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两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比较公平?”,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比萨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我采用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分西瓜与本节课的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折一折、分一分,直观的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学生折出了四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教师引导的还不够,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安排的还得当,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找到教学中有效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思维基础。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法和观察法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即数格子的方法),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五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一局部。”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课本,“唯教材至上”,而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公开课教案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

    课堂上我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时,同学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剪纸游戏、展示同学的作品,然后让同学观察自身创作的作品,比较他们的不同。由于是同学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我发现他们形状不同。”“我发现他们大小不同。”“我发现它们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发现过程是真实的,也是一个逐渐发现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样同学们就能够较好的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放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最后让同学汇报、争论。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在实践中我发现尽管方法一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经常表示为优等生的游戏,绝大局部后进、中等的同学课后对这一环节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方式二,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方向性较强,又培养了同学层层深入研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争论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环节里,同学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师生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平等。教师的欣赏犹如催化剂,使探究活动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时在课堂出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同学在新课程文化的轻拂下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这股清新之风吹走了数学的枯燥、苦涩,吹走了同学心灵中对数学的恐惧,让同学生长在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溢着文化的气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篇十六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综合复习和练习巩固本学期的知识。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不足或薄弱的地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进一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本次是对学生全面的一个检测,检查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主要是对书本上十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的练习,因为是基础的,而且比较粗浅。所以从学生对整张练习的作业情况来,掌握的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的学生。但不排除有及个别学生的掌握不是十分的理想,对部分知识的灵活性是有所欠缺的。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对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适当给于延伸拓展的练习。

    课后反思:

    本次测试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正确口算,列竖式计算的情况也不错。但从此次练习中也能看出学生的估算水平有限,判断得数是三十多这一题,学生错选或漏选的很多。学生读题还是不够仔细,填空题:从8、0、5、2、3这5张卡片中选出4张摆出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错误率很高,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是选出4张卡片,所以填的数是五位数。看来,学生的考试习惯还得好好的培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热门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