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七年级,15篇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3 22:21:49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制定的,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一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识记地球的真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制定的,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一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大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二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三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十章 南亚

    第一节 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四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五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七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八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九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气候。

    作物熟制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地形。

    传统民居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入课题.。

    活动1。

    用多媒体演示某城市地区的一部分.(如北京市、上海市或本地区的一部分)。

    问题:

    (1)如图6.2-1,你是怎样确定各条街道位置的?

    设计意图:

    生:

    (1)用坐标可以表示各条街的位置.。

    (2)“东四十条街”和“天安门广场”的东5格,北8格处.。

    师:很好,在(3)的约定条件下,你能把其他街道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生:能,西长安街的位置是(-3,-1.3)。

    建国门内大街的位置是(5,-1).。

    ……。

    在活动1中教师要关注: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一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日本俄罗斯比较课件内容预览: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和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日本和俄罗斯自然环境比较欧洲东部亚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由图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布在一个国家地形较为()的地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是()气候,由于所处()较高,冬季气候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日本是()和()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少)。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二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

    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四周:日本2课时。

    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

    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

    第七周:印度2课时。

    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

    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

    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

    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

    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

    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

    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

    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

    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

    第十九周:复习(二)1课时。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三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四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五

    1、知道什么是聚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重点:比较城、乡景观的差异。

    难点: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

    读图分析、比较、归纳。

    引入新课:

    一、乡村和城市:

    (出示图片)周村大街、威尼斯水城、东方明珠、乡村……。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把人类的这些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

    现在请大家欣赏几幅聚落的图片,观察总结什么是聚落?聚落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回答略,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什么后有什么?乡村聚落又包括哪些呢?

    聚落仅是人们的居所吗?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出示图片)农村、渔村、牧村、林场。

    (承转)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乡村和城市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样吗?

    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由于人们生产方式的差异,使得不同的聚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提问),你是住在哪里呢?你这里的景观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对抗赛,全班分为甲乙两大组,甲代表城市,乙代表乡村,各组说说自己的优点,看哪一组说得多,再让甲乙两组各说对方的缺点,看哪一组说的多。

    (小结)甲乙两组选一名代表各总结一下各自的景观。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把乡村和城市景观对比一下,完成下表。

    分类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多少学校多少医院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

    乡村密集度高度。

    城市。

    (多媒体显示):“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

    读图分析:这些图片的内容,各有哪些特点?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多方面了解了各地城市、乡村的景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居所、场所)。

    2、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造成原因:生产活动生产方式不同。

    3、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黄郁寒。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对知识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

    3、。理解聚落的价值,初步形成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二、聚落与环境。

    生: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从而推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师:同时这也都说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和环境密不可分的。

    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师: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承转:既然多种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地。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聚落的景观也是不同的。

    (多媒体显示图片)观察几幅图片的景观一样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师: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各异。

    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由此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读图4.23-4.25,讨论各图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因纽特人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阅读课文,结合所见所闻,讲一讲: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生: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思考:留有什么遗憾呢?

    学生回答: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学生朗读82页阅读材料,从而加深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如下:

    1、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2、关于北京城市建设中四合院的问题,有几种观点和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

    师: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损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传统聚落不仅是古老建筑,同。

    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要给予保护。

    板书设计。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水源、土壤、交通、自然资源。

    2、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聚落:因环境而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发展的主要表现。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七年级地理期试讲评教案范文(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