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离职率,14篇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04 18:01:41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报告范文的撰写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层次的清晰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报告内容。小编鼓励大家多多阅读和分析这些报告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和改进。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一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报告范文的撰写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层次的清晰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报告内容。小编鼓励大家多多阅读和分析这些报告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和改进。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一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100%=36.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xx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

    从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从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总监级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总监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二

    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随着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个别行业离职率也逐年上涨。

    在2020年初,众达朴信数据部门针对2020年离职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35份。本报告对2020年离职率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汇集了众达朴信专家顾问团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在2020年制定出合理的人才保留规划,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2020年整体离职率超过28%,比2020年高出3.2%;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19.6%,比上年增加2.2%。这与全国经济下行,各行业加速转型有关。

    民营企业离职率高达32.5%,稳居第一。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分析,民营企业离职率稳居第一,国企相对来讲职业环境更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企深化改革,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

    传统行业离职率攀升,人才流失严重。

    2020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传统行业重组在即,门店销售,餐饮行业,零售百货,服装纺织等行业受冲击尤为明显,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高新技术产业走轻资产,知识型道路,离职率相对较低。

    与上年相比,旅游/酒店,快消,贸易,金融行业离职率增长幅度均超过20%。

    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离职率高,企业转型任务重。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前提。生产操作,销售,工程建设等职位离职率超过30%,相对而言信息技术,行政,财务岗位较稳定。

    中层离职率高,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痛。

    主管、专业经理、专员、助理等层级离职率超过20%,其中主管和专业经理层离职率高达四分之一。同时总监和高层离职率也将超过10%。

    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入职一年离职率高达35.4%。

    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90后的新生代上班族,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成为其职业特征。

    超七成员工因企业薪酬缺乏竞争跳槽。

    总体来看,员工主动离职率远远高于被动离职率。超过半数的员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酬缺乏竞争性和职业前景受阻。

    超五成员工因无法胜任工作“被离职”

    被动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员工无法胜任和绩效不佳两方面。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三

    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更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同时也通过种种措施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然而,总会有人因对企业现状不满而选择离开,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1、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使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改进公司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实现公司可持续性的和谐的发展。

    2、调查对象。

    通过对本企业近4年的离职记录进行统计及进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统计离职记录190份,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3、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离职相对较小,从时间、成本、组织工作量来说很方便。再而普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二、调查内容。

    1、员工离职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员工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薪酬水平原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32.1%)、个人身体、志向或家庭原因(25%)、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34%)、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27%)、难以承受工作压力(25%)、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相适应(10%)、团队氛围原因(20%)、办公环境原因(30%)、行业性质或政策原因(5%)。

    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占32%;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其中选择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职的占34%。

    2、员工离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占总离职人数的53%,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岗位间差异性不大。

    3、离职员工工作年限。

    离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11人,占6%;2-4年的有31人,占16%;2年以内的有48人,占25%;1年以内的有100人,占53%。工作在一年以内的员工辞职率比较高,工作在一年内员工思想不稳定,仍处于选择期,工作在2年以上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4、离职员工籍贯。

    调查显示,离职员工籍贯为本地区有80人,占42.1%;在外地有110人,占57.9%,表明在企业中当地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5、离职员工文化程度。

    离职员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占11.6%;初、高中的有28人,占14.7%;大专及以上有130人,占68.4%。企业中大专以上员工离职率较高,大专以上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在积累经验后,工作经验为跳槽增加类筹码。

    三、调查分析。

    1、1年一般会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预期也在提高。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

    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粗放,形式单一,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干部是从技术做起,缺乏专门的管理沟通经验,导致部分员工带情绪离职。

    4、专科以上学历人群离职率最高。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是为了寻求“升位”。

    5、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四、调查总结与建议。

    1、改变管理方式。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2、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其满意度。

    3、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待遇,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待遇。

    4、合理安排员工学习时间,培训要有针对性,科学处理工学矛盾,保证职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

    5、加强内部沟通不单单是上下级之间,还有员工之间。多组织一些企业内部的团体活动鼓励员工多多参与加强感情。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四

    2.员工离职的利弊。

    1)员工离职的利:员工离职是每个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保持一定的流动是有益的,比如可以减少冗员,激发公司内部适当的竞争,增加工作效率,为其他员工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且还能引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

    2)员工离职的弊:员工离职率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特别是企业主动离职情况增加时,则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技能熟练的员工短期内大量离职,不仅会对公司目前工作开展造成损失,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工作气氛,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3.有关员工流失率数据。

    从网络提供的资源了解到,近几年的中国本土企业人员平均流失率为17.9%,对于理想的流失率,大部分企业选择5%-15%,而没有企业选择5%以下和15%以上的流失率。这表明流失过高固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流失率偏低也并非好事。

    二、有关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主要从离职员工流失率结构、试用期员工流失结构、婚况结构、区域结构、来源结构、服务年限与年龄、离职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员工流失率结构分析。

    目前市场调查认可的主动流失与被动流失比例为5:1,因此目前公司主动流失与被动流失比例低于市场水平。

    表1各班组员工流失率统计表。

    部门/班组。

    离职人数。

    平均员工人数。

    流失率。

    非生产性员工。

    18。

    145。

    12.4%。

    设备科。

    1

    19。

    5.3%。

    物料、运输、库管员。

    5

    8

    62.5%。

    冲剪班。

    3

    24。

    12.5%。

    焊接一班。

    4

    30。

    13.3%。

    品管部质检员。

    7

    31。

    22.6%。

    冲压一班。

    2

    15。

    13.3%。

    组件班。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五

    我们主要从离职员工流失率、在公司服务年限、职务级别、学历、离职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自期间公司员工的离职情况统计显示,公司员工离职人数为168人,其中公司减员政策调整流失47人,出现合同终止情况流失26人,无法胜任工作流失13人,自愿性离职流失82人。年率离职率为37.4%,且本年度由于个人原因(如:健康、结婚、进修、自行创业、家庭因素)离职54人,离职率为32.1%。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六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19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8.5%,预计2011年薪酬增速继续加快,达到8.4%。超过2010年7.9%增幅,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同时有89%的企业将在2011年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但面对物价压力,这个预测并不令人兴奋。

    职场思变,2011年企业加薪预期达8.4%。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jobs)近日发布《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说,2010年中国19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8.5%,预计2011年薪酬增速继续加快,达到8.4%,超过2010年7.9%增幅,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但是如果考虑目前及2011年可能的物价通胀,这个预测并不令人兴奋。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人员表示,尽管8.4%的增速已经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但今年较大的通胀压力,让这个增速数值略显“贬值”,面对物价上涨的现实,这是员工对来年薪资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前程无忧《离职率调研报告》每年发布一次。本次调研于2010年10-12月进行,共访问雇主7372家,高科技、制造业、房地产和消费品等四个行业的离职率报告同期出炉。从各个行业调薪情况来看,能源化工行业、金融行业以及生物医药行业成为2010年企业调薪的前三名,这三个行业的调薪幅度分别是8.9%、8.7%和8.4%。

    经济回暖,员工主动离职意愿加强。

    从行业角度来看,传统服务业,制造业以及消费品零售行业成为员工离职率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达到24.2%、21.8%和20.5%。前程无忧分析认为,经济回暖,雇主增加招聘是导致离职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前程无忧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前程无忧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发布的职位数量达到812万个,超过2009年60%。“找工作”变得容易了,这是很多求职者的感觉。“缺乏工作的安全感”是导致离职率另一大主要原因。前程无忧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的获利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具体表现为通胀和滞涨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行业,员工成本控制和员工保留将在企业中处于并重的地位。面临诸多不明确的前景,在跳槽相对容易的时候找个更好的雇主是很多职场人士的打算。而由于2008年底那波因金融危机带来的裁员减薪,使得在2010-2011年的员工离职更利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

    2010年员工主动离职比例达到了93.2%,其中业务销售、生产工程类人员的离职率较高,主动离职意愿也高于其他职能人员,而行政人事和财务人员则相对比较稳定。

    能源化工领跑行业调薪,调薪企业比例稳步回升。

    调查显示,2010年企业薪资上调幅度达到7.9%,前程无忧预计2011年企业调薪预计将继续小幅增长0.5个百分点,从各个行业调薪情况来看,能源化工行业、金融行业以及生物医药行业成为2010年企业调薪的前三甲,这三个行业的调薪幅度分别是8.9%,8.7%和8.4%。

    经历过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越来越注重核心员工的保留,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效益、行业水平以及员工绩效成为影响企业调薪的最关键因素,企业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核心技术人才以及绩优员工进行策略性的调薪倾斜,而对于生产工程人员来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薪酬增长的助推手,2010年该类人员的调薪达到了8.9%。

    2010年,经济回暖对各行业转好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多数企业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2011年有超过70%的企业计划增加在人才管理方面的预算,并会同步调整企业薪资结构,使整体薪资情况能够充分体现出差异化、弹性化的特征。前程无忧同期进行的个人跳槽意愿的调查也发现,约3/4的受访者表示有跳槽的念头,但此中有超过八成的人表示,企业2011年的调薪幅度会对跳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协调企业调薪次数和调薪幅度,充分考虑行业及市场调薪状况,平衡调薪资源的分配,是企业在调薪时需要重点把控的问题。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七

    一、离职率统计(省略饼图)

    公司2月9日-3月8日的离职率为7.9%,2017年同期员工离职率为10.1%,其中,职能部门离职率最高的为安全环保部、财会部、生产计划部和品质部,工厂离职率最高的分别为:***分厂、****分厂和***分公司。

    分析:2月关键岗位员工(含熟练技术工)离职17人,占比34.7%。以上数据看出,离职率控制在低层(2级及以下),说明公司管理基本处于一种良性的管理状况,但是5级以上员工离职率略有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原因汇总如下(附表)

    1、试用期员工和试用期满但未满一年员工的离职率偏高, a. 员工进入公司初期可能会感到现实和理想中的公司与他的期望不一致,或者对企业文化或工作不适应,外界稍有刺激或内部有矛盾,就容易导致离职。

    b. 招聘质量和效率不高、新入职员工培养和安置机制不健全造成新人不满、内部淘汰倾向于新入职员工等。

    c. 以上数据分析,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根据:要加强新进员工关心,防止人员流失;要发挥年限比较久员工的作用,加强对员工的榜样教育和工作的有效沟通。

    2、老员工(3年及以上)的离职率偏高,需要着重考察不同职等、年限人员各种待遇政策级差是否足够;结合老员工的流失率,给我们的结论:用事业、感情去挽留员工。

    四、离职原因分析

    分根析:

    据员

    工离职情况统计表显示,2月员工离职人数为49人,47为员工主动离职,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占到了离职原因的36%,自己创业排第二,占18%,家庭原因(主要是离家较远,已就近找到工作)占14%,其他原因所占比重较小,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员工离职原因中收入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2、近几年城市建设加快,有不少员工家里土地被政府征用而获得赔偿金,在公司工作就为了混社保,但是较大的工作压力促使部分打算混日子的员工离职,重新找轻松的工作或者直接自己创业。

    应对策略

    1、加快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调整,尽快使工作走向正轨,切实提高产量;

    2、订单不饱和期,积极开展员工座谈、员工培训、劳动竞赛等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进团队凝聚力的活动。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关键岗位员工加一定的薪资;

    5、加强和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工作生活上的沟通,提高管理能力,了解部门人员的心理状况

    和生产状况,积极提出对策。

    6、加强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建立”回聘制度”,鼓励“核心人才”回归。

    7、将员工离职率纳入每月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8、关心年轻员工的婚配问题,不用回家找对象,提供就地取材找对象的途径(如举行单身联谊派对);子女入托就学问题;落本地户口问题。

    一、 总则

    (一)适用范围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二、 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1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11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100%=36.09%

    《2017行业离职率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11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2017行业离职率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总监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计算公式:员工年度离职率=年度累计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2017年度公司总体离职率=22人/(38人+23人)*100%=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底趋势。其中,在2月、7月、9月、11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为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

    同时,公司在4月、5月、6月及10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8%。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在3月份,春节过后,本地区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齐鲁晚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项目类、业务类、后勤类(财务、办公室)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投资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副职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17年度部门正职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40%。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很多员工在离职时,简单写下“个人原因”四个字,但实际上这个人原因背后有很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根据员工离职面谈,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

    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 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人员也未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跟进,了解员工离职的一些具体的想法,最终导致了员工流失。在2017年度离职的22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离职前人资人员未发现员工的异常情绪及行为,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公司在经历了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副总经理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 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公司制定针对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尊重,心理上满足人才。让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员工有离职意向,一定会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来,比如工作积极主动性突然下降,变得消极被动,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开会不发言、有任务不在主动申请等等,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都应该及时发现。第三、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四,离职程序。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计划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员工流失率是人力资源配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工作目标。公司提倡控制员工流失率,并不是简单的把离职率降到最低,并不是意味着留住所有的人。我们把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类:一是公司希望永远留下来的骨干;二是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三是可有可无的可替代性人才。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控制流失率的目标是要达到:从降低流失率到实现可以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可能会离开公司,以满足公司不同阶段的战略需求。

    汇报人:李 潇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八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三、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17年度总体离职率=38人/(173人+5人)*100%=21.3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15%)。因公司今年未有大的项目启动,工资实际降低,加上合同到期不续签等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平稳。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一、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各行业离职率分析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性质特殊,企业内部岗位少,晋升途径狭窄,远远不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又能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规划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职业生涯,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让员工可以通过业绩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加大其心理满足成分。

    (二)定期调查员工需求,逐步建立个性化福利体系

    企业是由多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经常表现为不同的需求。只有深入现场,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存在哪些需要,将这些需求进行归类,同时总结我们现有福利项目,将两者进行对比,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发展步骤,逐步建立个性化福利套餐。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套餐,使员工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其后顾之忧,安心去工作。

    (三)改革现行薪资激励体系

    (四)加强员工关系管理,引入心理援助

    (五)总结企业文化,加强氛围影响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计算公式:员工年度离职率=年度累计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2017年度公司总体离职率=22人/(38人+23人)*100%=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底趋势。其中,在2月、7月、9月、11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为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

    《各行业离职率分析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同时,公司在4月、5月、6月及10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8%。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在3月份,春节过后,本地区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齐鲁晚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项目类、业务类、后勤类(财务、办公室)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投资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副职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17年度部门正职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40%。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很多员工在离职时,简单写下“个人原因”四个字,但实际上这个人原因背后有很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根据员工离职面谈,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

    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 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人员也未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跟进,了解员工离职的一些具体的想法,最终导致了员工流失。在2017年度离职的22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离职前人资人员未发现员工的异常情绪及行为,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公司在经历了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副总经理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 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公司制定针对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尊重,心理上满足人才。让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员工有离职意向,一定会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来,比如工作积极主动性突然下降,变得消极被动,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开会不发言、有任务不在主动申请等等,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都应该及时发现。第三、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四,离职程序。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计划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员工流失率是人力资源配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工作目标。公司提倡控制员工流失率,并不是简单的把离职率降到最低,并不是意味着留住所有的人。我们把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类:一是公司希望永远留下来的骨干;二是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三是可有可无的可替代性人才。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控制流失率的目标是要达到:从降低流失率到实现可以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可能会离开公司,以满足公司不同阶段的战略需求。

    汇报人:李 潇

    一、 总则

    (一)适用范围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二、 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17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100%=36.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17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总监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九

    许多公司的老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知之甚少,总以为那是职能部门的事情,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不懂得管理的本质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们的共同职责,好的老板一定是好的人事经理。

    所以,对于成长期公司老板来说,应该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学习和了解现代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第二,重视人力资源在成长期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建立基础机制,在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上投入适当的资源。

    2、从人治到法治——制定游戏规则。

    经常听到有人大谈“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以至于产生很多误解。有人把“人治化管理”当成人性化管理,忽视专业化分工,缺乏职能定位,没有指挥与援权观念,老板或主管可以到处指手划脚,随便指挥。

    各种协调文件或工作指令没有留下应有的书面化记录,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差错谁也不肯负责。导致公司内部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士气低落。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什么?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形成的经营机制,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不断成长,从而维护大多数员工而非某些特殊人员的利益。

    在此过程中,员工也可以获得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得到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从业技能以及职业心态,并进一步享受完美的人生。

    当然,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通篇“罚、罚、罚”,因为制度本身是告诉员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做了以后有什么下场。

    为此:

    第一,建立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不用急着考虑完不完善;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有了这套基础管理制度,你将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避开个人情绪的影响。

    第二,培训、管理制度的督导执行;。

    第三,及时评估考核,并适当激励。

    3、激励——建立公平、公正、具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激励制度。

    制度的贯彻执行除了持续的培训和督导之外,激励是重要的维系因素。没有激的团队,必将导致平庸的业绩和浮躁的人心。

    说到激励忍不住又要说到钱,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钱少是现实,那么,拿什么来激励?

    (1)事业激励:在考虑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时,如果通过反复灌输,使得员工认可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感受到企业从事的事业能够提供给他很强列的实现社会使命的责任感,可以拥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就能够激励员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企业的事业中去。

    (2)现实和期望激励并重: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现实和期望两个方面的激励缺一不可。例如,让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可以真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连在一起。

    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内容。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通过拥有股份形式参加企业管理。另外如现在在高科技公司里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期权”。

    期权的持有人(员工,管理层人员)有权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价格向对方(公司)购买或出售一定的股票或债券。这对于吸引人才、激励员工非常有效。

    (3)感情激励:事业、物质的激励是有效的,但还不够,还要感情激励。由于成长期的公司工作相对来说往往难度大,不可预测性强,因此,创造温馨的企业人际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4)因人而异: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激励职工的目的。

    (5)因时而异: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心自然会发生转移。因此,企业的激励机制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通过最合适的激励手段来激励员工发挥能量,共同完成下一步的组织目标。

    老板所要做的三件事情是:

    第一,认清激励的本质,辨析各种激励手段的效用,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场合;。

    第三,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以公正、公平来维护激励制度的公信力,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激励效果。

    4、精神物质双管齐下——光画大饼是不够的。

    员工把老板空口许诺、动辄畅谈美好远景叫做“画大饼”。如何避免“画大饼”,需要在以下三个方法注意:

    第二,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光“画大饼”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报酬来维护基本的生活需求。老板可以不拿钱也干活,因为公司是你的。

    作为员工,我凭什么要无私奉献,冒失去现实物质收益的风险呢?第三,光要物质也不行,适时展望公司的美好前景,给所有的员工描绘出未来的蓝图,能够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能够激起员工们旺盛的斗志。

    5、机制是第一生产力——谈钱太俗,谈文化太虚。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十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使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改进公司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实现公司可持续性的和-谐的发展。

    2、调查对象。

    通过对本企业近4年的离职记录进行统计及进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统计离职记录190份,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3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离职相对较小,从时间、成本、组织工作量来说很方便。再而普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二、调查内容。

    1、员工离职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员工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薪酬水平原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32.1%)、个人身体、志向或家庭原因(25%)、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34%)、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27%)、难以承受工作压力(25%)、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相适应(10%)、团队氛围原因(20%)、办公环境原因(30%)、行业性质或政策原因(5%)。

    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占32%;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其中选择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职的占34%。

    2、员工离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占总离职人数的53%,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岗位间差异性不大。

    3、离职员工工作年限。

    离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11人,占6%;2-4年的有31人,占16%;2年以内的有48人,占25%;1年以内的有100人,占53%。工作在一年以内的员工辞职率比较高,工作在一年内员工思想不稳定,仍处于选择期,工作在2年以上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4、离职员工籍贯。

    调查显示,离职员工籍贯为本地区有80人,占42.1%;在外地有110人,占57.9%,表明在企业中当地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5、离职员工文化程度。

    离职员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占11.6%;初、高中的有28人,占14.7%;大专及以上有130人,占68.4%。企业中大专以上员工离职率较高,大专以上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在积累经验后,工作经验为跳槽增加类筹码。

    三、调查分析。

    1、1年一般会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预期也在提高。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

    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粗放,形式单一,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干部是从技术做起,缺乏专门的管理沟通经验,导致部分员工带情绪离职。

    4、专科以上学历人群离职率最高。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是为了寻求“升位”。

    5、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四、调查总结与建议。

    1、改变管理方式。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十一

    辞职的形式包括三种:

    1、劳动合同期满,员工主动提出不再续签,双方互相不必做任何补偿。一般公司会提前30天征询你本人是否续签的意见,员工应当照实答复是否续签。

    2、员工主动辞职,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双方协商补偿方案,实现离职。

    劳动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上海市、宁波市等部分城市规定,只要员工按法定程序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滞留员工,除非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才可以拒绝办理离职手续。有的岗位因涉及机密等,需要提前通知,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但是员工必须履行提前30天书面辞职及交接工作等法定程序,否则要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3、满足法定条件的无条件辞职。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此外,没有交纳社会保险也可以作为无条件辞职的理由。

    办理辞职手续后应当办理离职手续,原单位应当开具离职证明,以便向新单位表明与其他单位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否则可能给新单位造成法律诉讼。

    离职申请书。

    总监:

    你好!

    因为我身体的原因,调养快一个月,医院仍然觉得我目前还要休息,不能承受压力并要保持愉悦的生活氛围,暂时不能去公司工作,为了不耽误公司的工作,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我会在近期身体稍微舒适一点的时候去公司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来到__也快两年了,有过欢笑,有过收获,也有过泪水和痛苦。公司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开明的工作作风,一度让我有着找到了依靠的感觉,在这里我能开心的工工作,开心的学习。最后祝公司在今年蓬勃发展,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祝愿公司上下所有领导和员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为能在__工作过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我会怀念在这里的每时每刻,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在公司这一年多里,公司领导和周围同事给了我无比的照顾和关怀,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倡导的人情化管理给我们带来的亲切和温馨。

    我深信,公司将沿着通往胜利彼岸的高速轨道飞速前进,将一如既往的在sap咨询业领域领航!我真诚的恳请公司领导批准我的辞职申请,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愿公司不断壮大发展!

    此致

    敬礼!

    辞职人:__。

    20__年__月__日。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十二

    (一)总体发展现状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十三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三、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17年度总体离职率=38人/(173人+5人)*100%=21.3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15%)。因公司今年未有大的项目启动,工资实际降低,加上合同到期不续签等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平稳。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一、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公司离职率分析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性质特殊,企业内部岗位少,晋升途径狭窄,远远不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又能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规划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职业生涯,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让员工可以通过业绩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加大其心理满足成分。

    (二)定期调查员工需求,逐步建立个性化福利体系

    企业是由多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经常表现为不同的需求。只有深入现场,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存在哪些需要,将这些需求进行归类,同时总结我们现有福利项目,将两者进行对比,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发展步骤,逐步建立个性化福利套餐。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套餐,使员工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其后顾之忧,安心去工作。

    (三)改革现行薪资激励体系

    (四)加强员工关系管理,引入心理援助

    (五)总结企业文化,加强氛围影响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一、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7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计算公式:员工年度离职率=年度累计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2017年度公司总体离职率=22人/(38人+23人)*100%=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底趋势。其中,在2月、7月、9月、11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为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

    《公司离职率分析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同时,公司在4月、5月、6月及10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8%。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在3月份,春节过后,本地区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齐鲁晚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项目类、业务类、后勤类(财务、办公室)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

    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投资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副职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17年度部门正职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40%。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很多员工在离职时,简单写下“个人原因”四个字,但实际上这个人原因背后有很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根据员工离职面谈,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

    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 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人员也未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跟进,了解员工离职的一些具体的想法,最终导致了员工流失。在2017年度离职的22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离职前人资人员未发现员工的异常情绪及行为,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公司在经历了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副总经理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 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公司制定针对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尊重,心理上满足人才。让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员工有离职意向,一定会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来,比如工作积极主动性突然下降,变得消极被动,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开会不发言、有任务不在主动申请等等,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都应该及时发现。第三、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四,离职程序。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计划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员工流失率是人力资源配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工作目标。公司提倡控制员工流失率,并不是简单的把离职率降到最低,并不是意味着留住所有的人。我们把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类:一是公司希望永远留下来的骨干;二是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三是可有可无的可替代性人才。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控制流失率的目标是要达到:从降低流失率到实现可以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可能会离开公司,以满足公司不同阶段的战略需求。

    汇报人:李 潇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篇十四

    (二)应对措施:

    5、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定期进行离职数据的统计。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规范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

    员工离职除上述分析说明中已知的显性问题外,还有诸如人际沟通,环境因素及员工心态、家庭影响等隐性因素,控制企业员工的合理流动还需要结合公司文化、员工结构、年龄层次等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员参与,共同为企业员工离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努力。

    离职率报告(专业1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