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六年级,16篇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3 13:00:3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六年级教案范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一第2课时(总第7课时)。一.教材分析:【知识要点】。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六年级教案范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一

    第2课时(总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知识要点】。

    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

    【新旧教材比较】。

    在过去的教材里,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循环中重复多、递升少,浪费了教学资源,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新教材把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六年级下册只编排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和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都在练习里带出,夯实了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数学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问题的现实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利用题目中最基础、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托,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建议。

    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和推理能力上。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概念,把实际问题里的各个数量组织起来,构成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直观表现题目中的百分数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是得出数量关系式后的自然选择。游戏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练习、探究。

    三、知识链接。

    教科书六下p8例4;p11例5、p12例6;p73例2。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习题精编。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

    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

    为什么?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课意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理解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利用”练习与实践”中7--9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看、算、量、画、判等系列活动,来巩固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练习与实践”中第10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

    (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师提问: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练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122.51424。

    加数1827.5166。

    总吨数422610024.4。

    余下吨数41259923.4。

    因数35320。

    因数159101.5。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讨论后,交流。

    学生举例、交流。

    指名学生练习。

    独立练习。

    二、结合练习强化方法(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二)复习比例尺。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指名学生练习。

    观察计算。

    判断。

    描点。

    画线。

    判断。

    指名回答。

    测量计算。

    三、全课小结,说说想法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请与同学们交流。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四

    一、运用简便方法使计算更简单。

    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学校买来一批篮球和足球。买来篮球12只,共用a元,买来足球b只,每只25元。

    篮球的单价比足球贵多少元?当a=576时,篮球的单价比足球贵多少元?

    买这批篮球和足球共用了多少元?当a=1200,b=80时篮球和足球共用了多少元?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设计理念:统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互补充。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去做?新课标第一网。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四、评价延伸。

    评价总结。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六

    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

    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为什么要纳税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1.(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

    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出示例2。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

    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

    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

    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

    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要求学生口答列式。

    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

    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

    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

    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3.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说说求纳税额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

    2.做练习二的第2题。

    “应缴纳17%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

    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

    学生回答后列式。

    学生回答后列式。

    根据分析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五、指导练习。

    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

    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

    4.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试着列式。

    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第4题的标准部分。

    学生讨论1800元应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税,交税部分的税率是多少?汇报后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七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八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里有几个1/4?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是____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

    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说一说形如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求解出所列方程;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追问:应设谁为。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设谁为?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你会列方程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和拼读。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2、初步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字母儿歌。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光明媚,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大自然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生:……。

    生:图上有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池塘、小蝌蚪,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喝水。

    师:噢!小朋友们看,鸽子的嘴巴里还衔着一跟树枝呢。

    生:这是“鸽”。

    师:你真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教的,学前班学的。

    师:那你能教教大家吗?

    生:……。

    师:我们记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顺口溜“鸽子鸽子,鸽鸽鸽”

    生:跟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生:老师,小蝌蚪是字母“”

    师:你也把它教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

    师:那还有最后一个字母小朋友知道吗?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念这三个字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感受一下它们三个发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学习,自己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又能读字母,还有顺口溜来记。小朋友们刚才学的这三个字母呢也是声母家的,下次帮它们找家的时候可不要找错噢!

    生:……。

    师:那么,当三个声母在一起时,你们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吗?小朋友们自己试着练读三个声母。

    生:练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好,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写,看看老师不讲,小朋友们能不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学了,写得真好!你们都写了,老师也应该来写一写,练一练,我们来看看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写漂亮。

    生:……。

    师:好,学会了这三个声母之后呢,我们也要帮它们来找好朋友。先来给“。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三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四

    片段一(序幕部分)。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段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巳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几乎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圆锥体,主动参与到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五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篇十六

    教材分析: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全一棵树》的作者奇妙地阐释了这句话,使之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一棵“又细又小,乃至另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经心照料下,茁壮地发展,“比另外树更茂盛、更特立”;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经心造就下,走出了一条乐成的人生之路。文章中,两条线索交错着,成为全文情节生长的脉络,使文章布局紧凑,有用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寓意深远。读完这个故事,每一位读者的魂魄都市被深深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而终极高峻特立的树苗的坚固,为那位终于乐成了的残疾男孩儿的自强不断与自大乐观,更为那位玉成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巨大母亲的心。实在,玉成便是爱。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自私且依赖性强,缺乏自立的精神。所以,这样一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很远。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懂得自强不息、坚强乐观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母爱不仅仅体现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更重要的是母亲带给我们的成长,对我们成长的“成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若英的歌曲《成全》。成全是所有汉语中有魅力的一个词语。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板书课题)。

    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结果)。

    【设计意图:既得出结论,又指导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

    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成全自我(板书)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设计意图:从文章标题入手,既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作者写作的思路。】。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

    a.“那树苗是她丢弃的……有一些枯萎。”(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b.“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小树的生活愿望很顽强)。

    c.“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

    “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

    “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

    a.“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活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b.“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他深知这瘦小甚至枯萎的树苗,如果赶上或超过其它树苗的话,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外,客观上也需要大地母亲给予更多的爱。)。

    c.“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

    “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水塘和树之间。”

    (这棵先天不足的树需要他更多的照顾,一如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孩子既是为小树,也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自强不息。)。

    d.“孩子背着书包……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虽然先天残疾,但是他依旧那样阳光,那样自信、乐观。)。

    (3)这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亲。

    a.“母亲望着孩子……母亲点点头。”

    (母亲懂孩子的心。)。

    b.“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长成一棵大树。”

    “这年冬天,母亲做了一项重大决定……让这个孩子进学校。”

    (母亲从孩子精心照料小树的行动上看到了孩子那颗自强不息的心,她要给这个孩子机会,就像给那棵小树机会一样。他相信孩子会像小树一样顽强地生长,会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c.“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偷偷地喂那棵树哇!”

    (母亲当年没有说破秘密,就像当年孩子偷偷地喂那棵树一样,母亲也在偷偷地关爱着孩子。其实,文中的孩子就是小树,母亲成全孩子,就像孩子成全那棵树一样。)。

    四、回顾课文,融情入心。

    六年级式与方程教案(实用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