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2023年,21篇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21:02:12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一能有谈一谈绩效管理的想法源于同学让我帮忙总结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一

    能有谈一谈绩效管理的想法源于同学让我帮忙总结一下绩效管理的意义,以应他们公司制度建设之用。以这件事为引子,我开始真正思考了一下绩效管理的意义。

    不同的人给绩效管理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认识一个事物,应该循名责实,从名称入手。绩效顾名思义就是成绩和效果的简称,绩效管理就是围绕提高和改进组织及个人的绩效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任务就是提高和改进组织及个人的绩效。所以,从这个层面讲,管理就是绩效管理。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有一句名言:与其仔细探索管理是什么,不如弄明白管理的任务是什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绩效管理是什么?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明白绩效管理的任务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认知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要做些什么。下面浅谈一下不才对绩效管理的任务的不成熟的观点,希望能抛砖引玉。

    个人认为我们如果想要让组织的绩效得到提升,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完成如下任务:

    一指引员工工作,明确员工工作重点,将其努力方向与组织目标有效整合:

    对于绝大部分员工来说,他们做工作并不是对组织最有利的工作,而是组织要求做的工作;而他努力要做好的工作,既不是对组织最有利的工作也不是组织要求做的工作,而是组织要考核并进行奖惩的工作。从这个层面讲,组织应该明确告诉员工哪些工作要做,哪些工作重要,不同工作的比重应该怎样平衡等。

    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应该做好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真正做到指标制定合理有效指标能反映组织的目标、不同指标比重合理有效不同指标在达成组织目标方面的重要程度不同。这样,员工就会努力完成考核指标所涉及到的工作,就会自动动脑筋统筹时间、精力等在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分配。

    二及时发现员工的绩效表现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其改进工作:

    如果一群农民在一片田里种地,每天都有一个主管农业的“官员”深入到田间记录各家农田里的庄稼的长势。然后根据庄稼长势,对庄稼的主人进行奖励和责罚。那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这片土地的产量吗?肯定不能,如果农民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技术差不能合适宜的耕种而造成的庄稼长势不好,单纯的加倍努力并不能提高这个农民的“工作绩效”。

    这就要求,这位主管农业的“官员”发挥其专业水平,及时发现长势不好的庄稼的主人在庄稼耕种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尽快的提高所有田块庄稼的产量。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整片田地的粮食产量。

    在绩效管理中奖惩也绝不是提高绩效的唯一手段,针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不良表现帮助其改进才是尽快提高工作绩效的手段。

    三建设有效地激励和惩戒体制,实现奖惩分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前面说有效地奖惩不是提高绩效的唯一手段,但是奖惩分明绝对是领导者的一个利器。韩非子认为君主不需要做任何实际的工作,不能表露自己的任何态度,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任何爱好,只要掌握好“赏罚”这个武器,就可以很好的让群臣发挥智力为国尽忠而不敢为非作歹。汉代公孙弘则更为详细的论述了奖惩在几方面中的作用“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

    管理实践也表明,一个好的激励和惩戒体制绝对是凝聚人心、激励员工的最能长远有效地武器。其实,我们问问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工作最有激情?肯定是在一个赏罚分明的情况下我们工作最有激情。

    而,有效地激励和惩戒则依赖于对绩效表现数据的收集,和相应奖惩措施的配合。

    四通过对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的分析,建立正确的素质模型,做好人才管理:

    很少有人将这点加入到绩效管理的任务中,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绩效管理最有价值的方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核心就是人才管理,而人才管理的基础就是素质模型建设。有效地人才管理就是要把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说为岗位招聘到合适的人。这个工作的基础就是对完成好该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素质特点、知识技能的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要完成好岗位素质模型的建设。

    而真正有效的岗位素质模型则应该是对高绩效员工进行测评分析后建立起来的,既不应该从书本上学也不应该完全依赖领导经验来。如果我们在进行完绩效考核后,对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和同等绩效水平的员工进行人才测评分析,然后将结果仔细比较,得出高绩效员工的共同特点,高绩效员工的一般特点;低绩效员工的共同特点,造成其低绩效的自身特点;高绩效与低绩效员工在人才素质方面的真正差别。最后建立的模型就一定能为组织在将来的人才招聘和人才任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该工作具备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为组织人员选拔工作提供工作实绩数据:

    在选贤任能时,有以工作实绩为标准和人才素质测评结果为指标两种手段,也就是赛马与相马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我没资格评价,但是,我确实知道一些真正落实“赛马”制度的组织取得了很好的组织绩效。当然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肯定会更好。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足够知识技能和有效地工具来做人才素质测评,以工作实绩为标准进行人才选拔是相对公正合理的一种手段。那就既然已工作实绩为标准,就要以以往的绩效考核数据为准。从这方面讲,绩效管理中的考核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是组织人员选拔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六建立绩效数据与工作方法对比模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为员工树立标杆:

    前面曾提到,应该根据绩效分析对低绩效员工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同时也应该通过对高绩效员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的分析和对比,确定一个岗位的工作所最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并建立模型,以供其他员工学习和自我改进。

    七通过绩效跟踪,及时评价组织所进行的包括培训、员工聘任等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有效性:

    这些都应该根据对绩效的跟踪、统计和对比对上述工作进行评价,及时改进。绩效管理也应该将之纳入到自己的任务范围内。

    八通过绩效考核,公平合理的发放员工薪资:

    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任务就是作为薪酬制度的一部分,作为员工薪资发放的参考指标。真正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是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那怎样区分勤和懒、优和劣?考的就是绩效考核。

    上面粗略列举了我所认为的绩效管理的任务(意义)及理由。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同时,管理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实践,肯定不是凭借单纯的管理技术就能做好的。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最好能上升到文化层面。因为管理活动的归宿和出发点是训练员工的好习惯,这才是提高和改进组织绩效的王道。而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巧妙地办法,只能靠反复抓抓反复,一遍一遍的去帮助员工戒除坏习惯,直到好习惯成为员工行为的基础。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的关键是绩效考核(或绩效考评、绩效评价)。当我们希望绩效管理能够带来更好的绩效时,不难发现绩效管理的实施并不像期待的那样,绩效评价的结果已经远远悖于我们的初衷。因而本文谈谈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一些看法与思路。

    许多商业银行的实践表明,绩效评价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绩效评价而引发的争执、纠纷、抱怨愈来愈多。绩效考核的方式、绩效考核的过程、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存在很多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之处,但是绩效评价的结果却很重要,晋升、奖金等的机会,都与它联系到一起,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往往成为商业银行内部激化矛盾的导火索。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绩效评价不同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侧重于信息的沟通与绩效提高,并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事先的沟通与承诺。而绩效评价是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它侧重于判断和评价,并且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是事后的评价。不能把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混为一谈,也不能片面地将绩效评价与完整的绩效管理割裂开来,造成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目标相脱离。很多无效的绩效管理都在于他们要么用绩效评价取代绩效管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对绩效标准的沟通和承诺,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要么没有按照组织的目标设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重点。在设定具体的业务单元的绩效指标时,没有将其放在整个组织的目标之中。成功的绩效评价不仅取决于评价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评价相关联的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评价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管理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结果是流于形式;有的没能很好地利用考核结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有的是为了分配工资而考核,片面地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对考核的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首先,绩效管理的系统应该是从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计划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对绩效信息的收集的整个过程的设计但在现实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单方面强调绩效评价或者绩效评价的权重过大,而忽视或没有充分重视评估前的准备工作的现象由于不能将绩效评价置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加以考虑,因此在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如对绩效评价的定位和价值的曲解、评估者的偏见、被评价者的抵触情绪等这些矛盾冲突往往是由评价之前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而在评价之后表现出来的其次,对该系统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周在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期望是不同的,对绩效管理的操作要求也不同管理者希望绩效管理在操作上简单方便,管理过程与自己对员工的管理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评价员工的绩效和提高员工的绩效而被管理者则希望得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了解管理者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绩效的建议再次,缺乏较为科学的绩效标准设定方法一是不能从工作分析中得出绩效的衡量指标;二是对评价标准的设定缺乏较为科学的依据,主观性程度过高三是评价方法难以覆盖所有业务,很难统一[1]另外,对结果的应用考虑不充分如果为了评价而评价,其评价后的结果对员工没有任何影响,谁也不会重视如果评价的结果用于员工的晋升、绩效工资的发放,其结果就会使评价成了激化矛盾的工具(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如果评价仅限于绩效工资的发放,这是对评价结果的片面应用,人们会将评价和利益分配联系起来,容易造成矛盾冲突,同时由于把注意力放在了利益分配上,而忽视了绩效的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也达不到。

    主要体现在被评价者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标准,或者对工作标准有不同看法绩效标准不是在任职者开始工作前预先制定,而是在评价时才确定,由于在绩效评价之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对绩效标准的沟通和承诺,导致任职者在工作过程中无法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该做到什么程度。

    在大多数企业中,评价者并不是对被评价者绩效信息的最有效的观察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被指定为评价者的人对被评价者来说并不是最有力的评价者如上级往往充当下属的评价者,当被评价者对其他部门提供工作产出时,作为他的上级并不能最有效地评价他在这方面的工作绩效,因此,被评价者这方面绩效应该由接受他的工作产出的对象来评价此外,评价者对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缺乏了解,对如何与下属沟通绩效目标和如何改进绩效反馈面谈也缺乏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进行关于绩效的沟通,对员工绩效方面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处理评价时容易带有一些偏见和错误,如光环效应、趋中效应、过于宽容或苛刻、首因或近因效应、推理错误等。

    体现在没有将绩效管理作为组织中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绩效管理应该是每个管理者,甚至是每个人的职责。管理者有责任去管理自己下属的绩效,每个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去评价为自己提供工作产出的对象。如果一个组织重视对绩效进行管理,那么它就会认真组织实施管理,强化它的执行力,鼓励绩效执行者的管理行为。对坚持原则、稳步推进绩效管理的部门或人员予以奖励。实践证明,组织的失败之处恰恰在于没有对实施管理的行为加以强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知,并迅速地运用到各单位的实际工作中。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前应解决那些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考核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者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价,它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为提高员工能力与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绩效的提升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传统的绩效考核只停留在获取员工的工作绩效的相关信息上,只注重个人评价和绩效的分配过程,是“立足于现在看过去”的一种考核方法。现代绩效考核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是“立足于现在看未来”的一种考核方法。它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工作的质量,在注重个人成就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在注重工作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工作的过程。绩效考核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从组织经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并使评价以及评价之后的人事待遇管理有助于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二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三是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三

    在过去,事业单位工作一直被当作是一种“铁饭碗”工作,吃公家饭,工作轻松,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职工人浮于事,工作不负责任,人员臃肿。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改革事业单位就成为了近年来我国改革的重要项目。但是改革的难度很大,而且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人事管理制度,只有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设计出合理公平的管理制度,就能够改革事业单位员工管理制度,让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打破“平均主义”的制度,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全面的评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表现在人员的任用需要以其绩效成绩作为基础,劳动报酬要以绩效成绩作为标准,人员的培训也要根据绩效考核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方式。绩效考核还是员工激励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员工平等竞争的重要保证,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晋升,推动部门的良性发展。

    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状况来看,绩效考核一般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制度,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进行平时考核,再在年末或年初进行年度考核及总结,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是以年度考核为主要考核标准。但是在这种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制度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一般是考勤、能力、品德和业绩四个方面,但是,仅仅从这四个方面来作为考核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绩效评定。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虽然能够涵盖工作所需的一切素质能力,但是不能公平地评价一个人的一切素质和能力。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考察缺乏公正性,不能达到客观合理,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无法让考核结果做到公平有效。另外,我国事业的那位绩效考核以年度考核为准,缺乏准确性,无法对一年的平均成绩作为一个总结,很多只是在接近考核的期间做好表现工作,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二)员工本身的不重视。

    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不重视包括管理者的经验缺乏和意识缺乏、普通员工缺乏考核意识。绩效管理在不断发展的这些年中仍然没有形成事业单位员工的一种思想惯性,再加上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就没有形成思想上的拓展。我国的绩效管理对于管理者和员工来说还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式没有给事业单位带来实际性的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还增加了成本,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方式的推广本身就存在一种矛盾,给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重视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在定量的考核中要用分数等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绩效分析,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工作来看,事业单位能够准确进行评定绩效指标的很少,缺乏经验。虽然绩效考核已经存在了数据上的量化,但是从实际来说还是缺乏定量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样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方式存在很强的主观性,难以准确评定员工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绩效考核的质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措施。

    为评定依据,将绩效考核责任落实到考核人员手中,量化考核结果,不断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进步。

    (一)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的重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结构完整、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功能配套,其制度既要充分关注绩效结果,又要关注工作的整体部署、规划和战略目标,还要选择合适评估模式,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绩效管理而言可以打好基础,让员工度事业单位的管理内涵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能够保证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和绩效反馈工作。通过绩效管理的不断优化,能够让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单位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让考核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单一绩效考核向有效绩效管理的'过渡。

    (二)提高各层人员的认识。

    还要完善奖励机制,对于成绩拔尖的员工给予经济奖励和机会奖励,以奖励的方式带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事业单位不断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和完成,全体员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不能将绩效考核流于制度,不能模棱两可,而是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从多角度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要量化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想落实考核的具体状况,就要制定出有针对性地绩效考核标准。在标准确立的过程中,要由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共同讨论,这样制定的标准才能适用单位的具体情况,保证考核标准可以正常实施。事业单位要制定数字化的考核标准,结合人事考勤,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来计算最后的考核分值,保证考核结果科学有效,考核成绩全面。事业单位要改变现有的绩效评定原则,定量建立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以体现出考核的价值。

    四、小结。

    [1]董虎山.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08):

    123.

    [3]胡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216.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四

    随着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行为的组织、计划和实施,医疗质量的管理,医疗动态的监督、控制、统计、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加工和分析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整体实力的重要环节。同时,绩效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确保医院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管理考核过程序中应关注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分析和反馈,纠正偏差,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医院的管理目标和发展导向。

    综合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上应结合医院战略目标,秉持患者满意和员工满意并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并重、当前发展和持续发展并重的理念,在绩效管理考核上尽可能的使用量化指标,围绕满意度、医疗质量、财务指标和人才培养四个层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这四个层面,既反映了综合医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又涵盖了医院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内涵建设。

    (一)满意度层面。

    医院经营的目的在于提供让患者满意的服务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提升医院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在指标的设定上,要选择与患者相关联的指标与科室考核挂钩,比如: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门诊量、门诊及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设定,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可以促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从自身做起,顾全大局,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水平,增强病人的信任度;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二)医疗质量层面。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指标设置上既要有质量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主要应包括如下指标:病床使用率、病区平均确诊日、治愈率、环节质量控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各项管理举措落到实处,使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安全质量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在兼顾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财务指标层面。

    为综合反映医院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成果,可以选取以下具体指标:人均业务收支结余,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每万元总资产产出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考核旨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成本效益,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四)人才培养层面。

    医院要想持久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培养一批批医德优良、责任性强、业务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是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不断进军医疗技术新领域,以至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根本保证。考核指标有:发表科技论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带教培养人数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医院专科建设,更好打造医院品牌形象,可以规范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医院的硬实力,大大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可以根据以上四个层面考核指标的具体情况选择考核方式,有些指标是可以和目标数或计划数比较的,有些指标可以采取和历史同期比,也可以采取环比的比较方法。对于绩效工资的计算,医院可设专门的部门或在财务部设专门的岗位,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指标真实的核算并及时反馈给各部门,以便各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整改,然后将最终考核后的金额下达各科室,由科室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等级进行二次分配后,交由财务部进行统一发放。各环节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让每位员工都能通过绩效工资的发放深切体会到医院的管理导向,从而积极的、自主的工作,同时,不断深化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医院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五

    一是绩效意识淡薄,绩效理念尚未树立。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对于“绩效”一词的认识不够,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只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程序,不挪用、不挤占就无可厚非,而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往往不加关注,这使得预算单位在填报绩效目标时应付差事,业务科室审核绩效目标也得过且过,在我们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尤其是整体评价时或多或少遭到相关部门的不配合与不理解。

    二是整体评价难度较大,今年晋城市选择十个预算支出进度缓慢的单位开展部门整体评价,由于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首先是预算单位的不配合无法深入展开;其次对于整体评价所涵盖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以致于出现“走偏路”现象,在评价中只重点关注单位财务状况而没能从全局着手进而发现部门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最后整体评价报告的撰写,没有模板可循,没有格式可依,全靠自己摸索,很难形成系统性。

    三是第三方力量薄弱,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绩效目标与自评报告的审核完全有财政部门去完成,而重点项目评价和整体评价虽然实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但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评价,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晚,还处于发展阶段,完全依靠第三方进行不具备现实条件;另一方面晋城市属于小型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才资源匮乏,有专业素质和水平的学者专家寥寥无几,因此对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推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已初步成形,所有工作都已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运用一套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并与预算和国库对接的软件系统已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同时还可以使晋城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高效。还可以将县市两级工作联合起来,便于市级财政部门对县级财政部门进行工作指导,也便于两级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积极借鉴和吸收一些先进省市的经验,首先建立项目备选库,实行项目申报全年无时限,项目申报不再受预算编制时间限制,只要项目申报时进行绩效目标填写并审核通过即可进入项目备选库,只有进入项目备选库的项目才可纳入预算,这样绩效目标的'填报和审核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避免在此环节草草了事;其次积极探索事前评估,对每年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在预算编制前进行评审,对于不合理的项目进行取缔或者核减项目资金。最后,探索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多样化,新修改的预算法提出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以“评价结果有应用”为落脚点的,结果得不到应用,那么无论绩效目标还是绩效监控以及绩效评价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仅要把绩效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还应实行绩效问责和绩效奖励。

    三是充分利用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如果直接由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将有失公平,第三方参与则有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科学。所以晋城市应逐步实现绩效目标和项目自评以及重点评价由第三方独立进行,财政部门只负责引导和监督。此外,晋城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聘用外地高素质专家对晋城市申报的绩效目标和项目自评进行书面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以弥补晋城市人才资源短缺的不足,使评审结果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六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组织了“浙江大学高校行政事务专题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调研,就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专题向台湾兄弟高校学习取经。考察团一行15人,由来自学校机关各部门、基层院系和附属医院的行政人员组成。考察团走访了岛内的成功大学、东海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文化大学6所高校,以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围绕高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以及继续教育等主题与兄弟高校同仁开展了学习和交流。考察团还重点参观了各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台湾地区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真诚、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深度结合,教学平台宽广。

    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是台湾高校的很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的多数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特点和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访问成功大学的行程中,恰逢成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兰花研究中心与兰花生技产学联盟主办的“兰与禅生活”展览,不管是其展出的精品蝴蝶兰、兰科养生产品、书法作品等有形展品,还是会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展会文化底蕴营造等无形观感,均体现出学校“产、学、研”深度结合,全方位教学培养学生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全面推行“博雅”教育,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博雅教育是在台湾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考察团所访问的东海大学推行的博雅书院很有特色。例如,东海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时事、社会分析及道德推理、科学与科技、外国文化与语言五个大类,博雅书院还定期举办“博雅夜谈”,通过多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三、组织架构精简,重视建章立制。

    台湾高校组织架构精简,在管理上注重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不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运行机制。例如,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总共4个部门12个工作人员,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管理工具,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电脑化、工作简化、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台湾高校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他们有思想,有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责任心强,做事务实,以学校利益为重,处处体现了为学校着想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情都会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追求卓越。例如,考察团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期间,无意间进入一个艺术展览馆,虽然离开馆时间还相差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不知道考察团是浙江大学来访客人的前提下,依然认真准备,热情接待,像正常开放时一样逐一介绍每一件展品,还开玩笑的把考察团的突然到访称作是一次上级的突击检查,给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6天在台湾的学习交流考察已经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身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浙江大学虽然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与台湾兄弟高校相比,很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全校教职员工更要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将台湾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用于工作中去,为学校世界一流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军.台湾高校的管理与改革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10).。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七

    摘要:要想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必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者说,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可行的、便于操作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而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建设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是其他环节如聘任、培训、奖惩、职务任用与升降等正确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1、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是指应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绩效考核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员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以求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2、绩效考核的原则:一般而言,绩效考核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一定要注意考核标准要客观,组织评价要客观,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也要客观。同时要公开各个岗位和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在实施考核中对所有的员工做到一视同仁。

    (2)科学评价原则:即指从考核标准的确定到考核结果的运用过程设计要符合客观规律,正确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准确地评价各级各类员工的行为表现。

    (3)简便、易操作原则:考核标准简便、易操作一是有利于员工明确标准,确定努力方向;二是便于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三是可以较少的精力投入,达到比较好的考核效果。

    (4)注重绩效的原则:绩效是指员工经过主观努力,为社会做出并得到承认的劳动成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与效益等。在实施考核中,只有以绩效为导向,才能引导员工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来,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3、绩效考核的意义:现代企业科学的绩效考核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为企业各类职工晋升、降职、调职以及聘任与解聘提供依据;对员工的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进行科学的评估,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企业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反馈,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1)分级法:又称排序法,是指按被考核员工绩效相对的优劣程度,通过比较,确定每人的相对等级或名次。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鑫龙煤业近两年来进行的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就是一种分级法,即先确定考核对象、考核内部和考核标准,通过集体述职对照考核标准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每个考核对象的实际得分进行分类排序。

    (2)因素评定法:这种考核方法主要是指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将拟考核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项目指标,通过对各个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来确定总的考核结果。比如公司每年与子分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就是从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群众的信任度等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3)基准加减评分法: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公司近几年实行了“双基建设”(基础工作、基层管理)考核管理办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提出一系列说明句式的考评项目,然后对每一考评项目做出一些具体规定,指明达到什么目标加分,违犯什么规定或规范减分。事先指派一个相同的起点分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通过得分多少来评定考核等级。

    现代企业薪酬体系建设是企业对员工为组织所付出的劳动而支付的一种报酬。薪酬一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部分,经济性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工资、年度奖励、保险福利、利润分享、持股和带薪休假等;非经济性薪酬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学习培训、个人发展空间与机会、能力提高以及职业安全等。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指经济性薪酬。

    1、薪酬系统建设的目的:薪酬体系建设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标准、薪酬水平等内容以及调整条件进行规范性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企业获得最佳的效益。薪酬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确保本企业的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同时通过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2、薪酬系统建设的原则:在设计建立薪酬系统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确定薪酬支付结构和水平时,必须参照整个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

    (2)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一并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

    (3)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薪酬分配思想。

    (4)在薪酬分配中要遵循成本补偿、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效益增长相协调以及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相符等原则。

    也可以简单地说,企业的薪酬系统建设要体现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和合法性。

    3、薪酬体系建设的程序:企业要想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还要有一套正规的程序,这样才能保证薪酬体系的可行性。一般而言,薪酬体系建设要遵循以下程序:

    (1)制定企业薪酬战略与政策这一程序主要是编写关于企业文化及薪酬政策的文件,具体包括企业对员工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企业对薪酬作用的定位;实施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薪酬成本投入标准;薪酬制度、薪酬结构及薪酬水平的选择标准等。

    (2)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这一程序包括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规范、对企业内各类岗位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进行评价。这一程序相当关键,因为只有进行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才能公平而合理地决定企业内不同工作之间的报酬差别。常见的工作评价方法有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等。

    (3)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结构是指企业内各项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与其所对应的应付工资之间的关系。

    结构设计就是把企业各项工作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转换成实际的工资值(通常用薪酬结构线来表示)。

    (4)市场薪酬调查进行市场薪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参照本地区、本行业的薪酬状况,制定和调整本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结构,使之具有市场竞争力。

    (5)确定薪酬水平这一程序主要是把众多类型的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个等级,形成一个薪酬等级系列,进而确定企业内每一个职位具体的薪酬范围。

    (6)薪酬评估与控制在薪酬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员工工作的行为和取得的实际效益,对薪酬制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及时的调整薪酬政策,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趋于一致。

    4、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类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演变息息相关,纵观目前企业的薪酬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这主要是根据各种职务的重要性、技术复杂程度、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因素划分等级,按等级确定薪酬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劳动报酬的制度。它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标准(比如职务晋升条件)、职务等级(初、中、高级)和职务工资标准三个部分。

    (2)岗位技能工资制:这主要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依据,以岗位或职务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根据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数量确定报酬的多元组合的薪酬制度。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的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和承担的风险来确定工资标准,它以岗位测评的分值大小进行划分,分值大的岗位工资高,分值小的岗位工资低。技能工资是根据员工实际的业务水平、工作技能及工作成绩,经考核后确定的工资。技能工资可以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档,每档再分若干个等级。

    (3)绩效工资制:这主要是指以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为考核内容,以岗位职务序列、效益档次和贡献等级综合确定工资标准为表现形式,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一种薪酬制度。它的突出特点是把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和科室工作业绩密切相关。

    (4)结构工资制:这主要是在分解等级工资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岗位、不同技能、不同绩效而确定劳动报酬的原理,重新组合成既有刚性、又有弹性的一种薪酬分配制度。实施它的目的是体现工资的保障与激励功能,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以创造最佳的效益。结构工资一般由基础工资、年功工资、补贴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等组成。

    以上四种薪酬制度类型,各有优缺点,通过实践来看,结构工资制可以兼容不同工资制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易于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也便于体现企业的管理战略和薪酬政策,但同时也必须付出一定的评估和控制成本。

    规范而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系统建设是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保证。作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绩效考核和薪酬系统建设高度重视,并经常的修订和校正管理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是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任务。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管理体系已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

    [1]叶向峰著《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2]余凯成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郑晓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八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员工的行为、态度进行考核和结果反馈,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和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难以有效推行的原因。

    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推行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大原因。

    1.主观原因。

    (1)文化因素大部分企业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庸”之道和“人情主义”思想,它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根深蒂固。“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达到一个合适的“度”,在企业管理中做到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既要做到维护企业管理的需要又要做到维护被管理者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希望采取一种平均主义化的绩效管理方式,使大家的考核既要有差距,又能保证差距不大,这样既达到了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又保证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得大家和谐共处。“人情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讲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为处理原则,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按制度去办事而是用感情去办事,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人情的相互往来,达到双方的共赢。(2)高层管理者不重视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仍保留着“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经营理念,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就能在企业踏实、认真的工作,从而继续推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推行绩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还不能保证绩效管理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出现副作用,因此大多数高层管理者不愿意用更多的精力去推行,更不愿意去为未知的结果去冒险。(3)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抵触由于中下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所处的位置、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理解等原因导致对绩效管理有所抵触。特别是绩效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员工由于害怕绩效管理的推行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和行动上对绩效管理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他们也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管部门的事情,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有的甚至抵制。员工不愿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时他们往往不愿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甚至避重就轻,导致绩效管理制度操作性差,主观能动性大,不易量化等问题。

    2.客观原因。

    (1)缺乏专业人员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教育。甚至有些负责绩效管理的人员都是“门外汉”,自己都不知道什么绩效管理,而是一味地去借鉴别人的绩效管理制度,将别人用的东西强加到企业中去,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2)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西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是直接将国外的绩效管理制度、方法不加以区别的直接搬过来用。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框架、人员岗位配置等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往往是为了绩效管理而制定制度,不从企业本身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战略导向、组织框架、人员等方面去考虑,因而造成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华而不实,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3)绩效管理结果缺少反馈与运用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是结果没有得到系统的反馈与有效运用,即没有与绩效管理对象最为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直接有效关联,也没有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管理结果申诉机制,更没有制定绩效管理改善和调整的计划,造成企业奖惩决策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措施对员工不具有说服力,削减员工的士气,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使员工认为绩效管理只不过是老板惩罚员工的一种手段而已。

    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级别的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地认知,对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不了解、不认可,甚至产生焦虑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加强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各有侧重点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认可绩效管理,努力促使各级员工的观念转变,让他们认识到绩效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有利的,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引进专业人才。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能否有效地推进实施需要专业人员,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对推进绩效管理尤为重要。

    3.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兼顾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绩效管理由整个企业到下面各个分支机构以及部门,由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直到最下面的普通员工,逐层逐级的深入下去。同时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范畴、性质,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

    绩效管理结果必须与员工利益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业规划等方面挂钩,并将绩效管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员工个人,让每一名员工及时知道自己的绩效管理结果。

    四、结语。

    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健全的,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战略、组织框架、人员配置等方面,由上往下逐层逐级慢慢的完善,不断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斌,张帆,胡晖.绩效教练――教练式绩效管理的六大工具[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佟亚丽,宁婧茜.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2).

    [3]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九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以充分利用组织内部资源以及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的绩效,从而促进部门和组织绩效提升;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当然还有较多版本的管理概念,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大多数的概念都是这样的意思: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和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发展目标的活动过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绩效管理为了形成多赢的局面,主要强调组织和个人一起成长,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员工和上级管理者的积极参与,这就集中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绩效管理不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虽然绩效管理包括这几个步骤,但是并不是完成这几个步骤就算是结束了,而是不断循环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对过程和结果的共同管理,不仅仅强调行为的结果,而且重视过程。

    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处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地位。那么绩效管理又是如何将员工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呢那就是它将组织战略目标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员工绩效目标,然后通过激励和沟通的手段,使得员工积极地发挥个人能力,竭尽全能为企业服务,进而使组织绩效提高。

    在进行绩效管理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需要考虑的的因素有很多。也就是说,即使是公司的考核制度是无瑕疵的,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是明确、规范及先进的,往往是到头来绩效管理考核在实施阶段又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问题,使得考核难以落实。所以,在执行绩效管理时,就需要考虑其执行的基础是否合理。这些评估基础有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内外环境外,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员工技能及激励效应,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

    内外环境都属于客观因素,都是不能人为的控制的,但是,内部环境是开展工作是需要的资源,从一定的程度来讲,有时可以改变内部环境的制约的。组织战略,就是说绩效管理不要与组织战略脱节,否则就会背道而行,不会出现效果。业务流程要完备,否则即使制定了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作为基础支持,那么这套管理体系也难以实施。员工技能是指员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通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到目标而去努力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属主观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因素,就要求看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假如结构混乱,那么就会出现权利难以制衡,责任相互推诿等责任等问题,所以即便是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那么这套体系也是与组织结构相悖的。必须在组织结构清洗分工明确的条件下,较小管理才能发挥作用。企业文化,这个因素是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因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绩效管理需要与本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相匹配,这样才能在长期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中发挥其作用。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绩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在不同的竞争发展阶段发生其独有的作用。这诸多因素中,仅仅激励效应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绩效管理也正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组织及员工去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使得个人及组织的绩效得到提升。

    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这也是最难以跨越的障碍,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

    1、与业务部门无关,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认识,业务部门往往认为自己自己只是一个执行人力资源部任务的角色,只要自己将人力资源部发放的表填好然后再交回去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否则就会将绩效管理变成填表的游戏,并且时间长了之后,业务部门就会厌烦这种游戏。

    2、没能足够认识绩效辅导沟通作用。

    为了绩效计划的实现,管理者和员工会共同努力的,因为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强调他们之间的互动。有了直接上级及相关的人员会提供的相应的帮助,执行者才会完成绩效计划。帮助的渠道有沟通、交流或者是提供机会,帮助的方式有给执行者以指示、支持、监督、鼓励等。为什么要注重绩效辅导沟通呢是因为:员工的角度,员工需要上级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辅导支持;管理者的角度,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员工工作进展状况,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必要时可以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3、绩效管理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这种观念在相关管理人员的脑里作怪,使绩效管理并不能发挥其作用。我们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就是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是使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不断地提升,以便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为了使得组织或个人绩效得到正确评估,以便进行有效地激励。

    在绩效管理计划刚开始实施时,对绩效管理认识不透彻,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管理者就会通过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辞退掉,以此来增加员工的压力,错误得将绩效考核作为约束及控制员工的一种手段。当我们正确的认识绩效管理的时候就会发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不会因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受到损失,反而个人能力素质会得到提升,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

    4、过于重视考核,而忽略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

    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当中,什么是最核心的步骤呢答案是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管理能否成功受到合理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影响。刚开始启动及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绩效管理项目启动及实施过程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管理者过于重视绩效考核工作,而忽略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实施效果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关系紧密,然而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并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改善的,这也就是说,企业问题不是仅仅可以靠推行绩效管理来解决的,最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不切实际的幻想及过高的期望。绩效管理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但这种影响又是缓慢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都受到绩效管理的正面影响,比如在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绩效方面,绩效管理发挥着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改变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坚信绩效管理只要坚持到底,就会逐渐出现成效。

    6、忽略了过程控制。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怎样对业绩优异者进行激励呢很有效的一个方面就是公平公正的进行考核。因为过程考核可以对绩效计划执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避免那些没有必要的问题的发生,及时防止更大损失的产生。

    1、改善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和帮助要得到实现,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企业必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及时的动态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及时相应的调整。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企业发展因素是不断变化的:竞争对手不断强大、新的赢利模式的冲击波、原材料的成本压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等等。所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自始至终保持绩效管理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协调一致。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建立的基础是符合企内外各方面的利益、由企业管理层共同确定的并且得到企业全体的工作人员一致认可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项目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并且企业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得到人力资源管理大力支持的。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需玉相应的战略匹配,比如企业的事业部战略、公司层战略等。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种技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确保完成基本管理和实践活动;掌握业务的技能,了解企业的战略和运作,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基本活动当中,具有强烈的战略业务导向;掌握变革技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知道如何领导企业变革与重组,并且在不断的创新中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影响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一般的人事部主任比较,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出现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在现代竞争激励的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转换管理观念,接受新鲜的理念,提高管理能力,不断地储备和更新相关管理知识,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牛成,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管理科学。

    [2]何佩松,廖桂莲。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

    [3]高连连。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系统分析研究[j]。现代商贸。

    [4]张翔。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

    1.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多年来,县级电业局的内部管理主要是以安全生产为主导,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属于电业局的从属部门,没有一定的地位,这造成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足够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支持,加大了绩效管理的实施困难。从具体工作来看,电业局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没有正确利用绩效管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故在绩效管理的建设中,存在人为的不足,在心理上忽略,即使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也难免存在重表不重本的现象,不能够正确地指引电业局的正常工作。这对于电业局的建设不仅仅是浪费资源,同时造成机构臃肿,使整个电业局的结构布置存在漏洞,不利于电业局人力管理效率提升,甚至阻碍了县级电业局的健康、稳定发展。

    2.县级电业局的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许多县级电业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与那些商品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的考核指标是一样的,这导致县级电业局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与电业局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由于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不准确,评价方法也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县级电业局现使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反映出电业局内部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

    3.电业局绩效考核实施者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由于县级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电业局内部机构中大都是处于从属地位,所以电业局对人力资源职工的招聘方面没有严格把关,造成电业局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时,因为理论知识或者技术能力的不足,使绩效管理工作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电力局人力资源职工,有的工作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有的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技巧不精通,那么在考核工作中,不善与人交谈,谈话时也不能诱导启发、突出主题,造成谈话者不能放松心情、够畅所欲言;还有的工作者对工得责任心不强,有时为了工作的轻松、便利,在绩效管理中会忽视或轻视某一工作环节。

    二、加强绩效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县级电业局的管理者受传统理念的影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非常落后,对于电业局的绩效管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存在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了电业局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所以,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绩效管理的全面认识,积极转变管理思想,立足于电业局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电业局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电业局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同时,县级电业局管理者还要以绩效管理工作为核心,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文化,使得绩效管理理念深入电业局内部,调动起电业局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县级电业局与内部员工的同步发展。

    2.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制。

    县级电业局必须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电业局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与电业局内部员工的交流沟通,通过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绩效管理系统中出现的漏洞、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不断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使绩效管理工作在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县级电业局的各机构部门的管理者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中核心力量,不仅要对绩效管理工作认真负责,还要对自己部门内部的员工认真负责,在确定电业局整体的绩效管理目标后,及时根据部门员工特点逐一分配好各员工的工作任务,充分挖掘出部门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电业局员工的工作效率,不断促进县级电业局工作业绩的提升。

    3.加强电业局管理者与内部员工的及时沟通。

    在现代化的绩效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沟通激励手段在电业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县级电业局的管理者与内部员工的持续性沟通,能够保证电业局内部员工高效、快速地完成工作目标,并且还会提高电业局内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绩效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起到激励内部员工、提高电业局工作绩效的目的。所以,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与内部员工的交流沟通,同时将员工的激励手段和绩效管理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建立一套具有县级电业局特色、时代特点以及内部员工所需求的绩效管理体系,不断促进电业局的人力资源水平,促使县级电业局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三、结语。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在县级电业局的内部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绩效管理作为县级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县级电业局在进行绩效管理的同时必须与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互关联,使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阶段,县级电业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电业局的正常发展,所以县级电业局管理者必须要立足于电业局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电业局职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加大绩效沟通,充分发挥出绩效管理在电业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县级电业局更快、更好的发展。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一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考核标准和指标不科学。现阶段,电力企业的考核内容的区别不大,对多个部门的考核都是相似的,并没有体现专业性,这样导致考核的针对性和标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绩效考核的目标是明确员工自身实施工作和落实责任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员工的工作信息实施评估,这一工作与其工作产出有一定的关联。另外,有的工作并不是依据结果展现出来的,而是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员工不断优化自身的考核标准,从而全面展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如工作日记、事故报告等,这样可以为考核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第二,考核形式不合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就是考核形式。不同的情况需要应用不同的考核形式。现阶段,电力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的绩效考核形式是“高压”形式,这是一种以往发展和工作应用的形式,在实际考核中很少注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具有专制的特点。其中展现在设计考核目标、评估目标以及应用考核结果等工作中。有的企业还应用“末尾淘汰”的形式,提出这种形式可以让员工构成强烈的认知。这种形式主要是设定影响员工绩效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影响因素就是员工不敬业。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导致员工考核结果“末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管理者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第三,考核工作受到上级管理人员因素的影响。在绩效考核时,评估者会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展现出一定的对比心理。如评估者刚刚对一位工作成绩优异、表现非常好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若是接着对一个绩效一般的员工实施测评,会产生一种落差,从而将这位员工的成绩定为“较差”。除此之外,若是被考核者在以往工作中表现过差,在现阶段有所改变,评估这会与其以往的工作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评为“较好”,虽然员工的改变非常平常,但是依旧可以获取好的成绩。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关注较少,绩效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化,以此导致绩效考核获取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管理者注重绩效管理工作,才能让考核评价结果有效展现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对工作效率不高的员工实施监管和引导,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展现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作用,以此提升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效率[1]。

    2.设计合理的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标准需要具备个性化和实际性的`特点,从而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员工的岗位特点和职责内容,并且尽量要深入观察、提出方案。同时绩效考核的标准需要从少到多,最后达到全面,不能在发展中过于盲目追求全面,也不要过于注重数量上的多或者是复杂,还要追求考核标准的简单化。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逐渐进行的项目,较多的考核标准会增加考核的工作量,也难以划分各项考核标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合理的考核标准是不能直接全面结合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所有问题的,需要从基础进行,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基础性。另外,还要关注平衡定性标准和量化标准,获取最大效益的量化,不能量化的标准需要更多的细化,从而评估设计合理的、重要的考核标准,促使考核标准量化到部门和个人。同时,考核评估者还要了解指标的获取和评估标准设计方案,可以自主动态改正指标的方案,从而随着企业管理的提升,促使绩效考核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达到企业经营设定的目标。

    3.全面激发被考核者的积极性。

    以往的考核形式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对比,致使被考核者对于考核内容存在抵触心理,难以激发被考核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受到传统考核形式的约束,考核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背景,最先要改变的就是考场,需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自主发展,不能过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对比,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对比,明确其中的问题,肯定自身获取的成绩。这种评估形式对被考核者而言可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2]。

    4.不断优化,有效提升。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绩效考核工作只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全面的绩效管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其中包含了绩效目标设计、绩效改进以及绩效评估、实际绩效监管工作。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员工在管理工作人员的监察和引导下可以顺利进行这项工作,以此提升个人的绩效。考核员工需要对员工的工作实施全面的记录和了解,及时指导员工达到目标绩效,而不是依据降薪增薪等形式来达到员工的监管。因此,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绩效考核的信息可以为员工有效提升绩效奠定基础,并不是为奖惩员工提供信息。结合实际发展的研究表明,管理员工在设计绩效方案的过程中,若是可以与员工全面沟通,那工作的实施也会非常顺利,会降低员工的不满情绪,也会为后期的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础[3]。

    优质的绩效管理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引导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规划达到需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科学的绩效管理形式,构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需求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引导员工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指导企业向着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作者:潘成南傅馨越单位: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

    [2]李梦琳.提升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20xx,(35):177.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二

    首先,在考核体系中加入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两个关键指标。招生和就业是独立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招生好了,学校才能通过实现规模发展创造收益,才能持续发展。没有好的招生,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就不从谈起。同样,就业工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独立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它对于学校长远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根据关键绩效指标法则,独立院校在绩效管理中增加招生和就业这两个一级子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根据实际适当地调整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准和权重。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原有考核体系以及考核项目权重配比不够科学,有待改善和优化,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的变化,与之相应的考核权重必然要随着改变。否则,二者难以做到协调同步。第三,将团队考核纳入到个人绩效考核重要环节。独立院校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应加大部门考核的权重。对于教师而言,部门考核特指其所在的教研室。以本人所在的嘉华学院为例,学院新的考核办法中规定:在教研室中个人成绩居首位的,该教师所在的教研室每一位成员均可加1分,教研室主任总成绩则加3分。这主要是为了加强团队建设,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我认为,在绩效管理中,侧重引导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是未来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一种趋势和大方向。第四,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一是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学生群体的评价地位必须确立和加强,因为学生是教师最直接的接触者。但是,由于学生本身认知层次的限制,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又需要或多或少地把家长群体也引入进来。二是考核的内容应该多元化。不应仅仅是对条条框框的宏观上的要求[2],而是要力争做到尽可能地细化、具体,并且易于操作。三是考核时间应该多节点。绩效考核工作不可集中在某个阶段突击开展,而是应该把考核工作的时限拉长,以划分时间节点的方式将其贯穿于每个学期,形成动态的考评体系。

    (一)构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的考评机制。

    第一,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应该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学习。为此,学校绩效的管理应该把教师学习纳入到该项工作中来,鼓励和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并辅助以政策和举措上的支持。比如,积极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以及建立教师阅读室、定期对教师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与考评等。第二,完善教学研究与反思制度。民办院校应该从“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自身学习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思。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3],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共商解决办法。同时,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在本专业和跨专业之间进行相互听课、评课、教学交流、“教学研讨日”以及名、优、特教师示范课程和青年教师观摩课等活动,借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的授课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二)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两者关系。

    对于一所高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均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了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二者本身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驱动,而前者又为后者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二者并不矛盾。因此,民办院校应该牢固树立起以教学激励科研不断深入,靠科研推动教学不断发展的理念,让二者实现有机地结合,进而助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因此,学校在教师绩效管理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职工一方面要专注教学,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观念、认识的树立和时间、精力的投入等方面保障二者的协调同步,共同提升。

    (三)完善教师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制度。

    目前,民办院校普遍采取的教师绩效反馈方式是绩效考核结果面谈。反馈面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双方就在考核期内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达成共识;二是绩效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优点和成绩进行总结说明;三是绩效管理者提出教师阶段性工作的缺点和不足,双方并就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做法达成一致意见。为保障学校绩效结果反馈的实际效果,学校绩效管理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要首先把反馈面谈的目的解释清楚;第二,注意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相互信任的氛围;第三,管理者要学会多倾听少表态,特别是表达结论性观点,要鼓励教师多说、多提想法和意见;第四,要就事论事,客观公正,不要掺杂除工作之外的个人主观意识;第五,要把重点放在未来工作的更好开展上,而不应一直纠缠于过去工作的好与坏;第六,要避免正面冲突,力争以双方达成共识为结束内容;第七,对于教师提出的有关考核工作的缺点,要虚心接受,正确的要积极修正,不正确的要向其讲清楚理由。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三

    咨询顾问通过和融创高层深入地访谈,发现融创公司的问题有着以下的衍生逻辑:

    首先,业务扩张导致岗位的无序设置,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很多岗位都不是在规划范围内,都是“因事设岗”,岗位的无序设置和扩张导致很多关键岗位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在主要工作流程上衔接的环节职责不清楚,处于一种被动式的自我管理状态,一方面业务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新问题要处理,与新的岗位要磨合,另一方面很多环节不知道谁负责,谁处理,致使公司管理的混乱。

    岗位无序就导致无法准确科学地考评。由于岗位职责和流程环节界定得不清晰,因此部门领导无法对每个所辖岗位的员工做出准确的考核指标,只能采用一种平均式的绩效考核办法,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缺乏科学的考评,于是只好制定相对比较稳定的激励方案,即低绩效比例、高固定工资比例式。

    而拨开融创公司所遇到的问题的表面,我们能够看到“病因”:从表面上看是公司的绩效考评、岗位设置等管理性问题,再往后一层是对于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战略目标实现的途径,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也难以贯彻传递,更没有清晰的方向来规划设计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背后真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股东的观念问题暨法人治理层次的文化问题。

    首先,在方案推进的第一阶段,在咨询顾问的帮助指导下,融创公司高管层开了连续5场“绩效驱动研讨会”,来自不同股东的高管对对融创公司业务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和讨论,经过充分的沟通,高管层对于公司的业务前景和发展方向达成了一致性的判断,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岗位设置和关键节点有了预期。

    其次,在公司战略目标清晰和高层文化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将激励和授权充分地接合。对于融创公司的业务,要解决内部部门职责清晰的问题,首先解决高层管理边幅的问题。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梳理,清晰地定义高管层的管理幅度、权责幅度,同时和绩效考核充分接合,为推动融创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奠定好基础。

    然后,由高层牵头,按照上列步骤设计整个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绩效指标-制定绩效指标-监控与考核绩效-应用绩效结果四步法,将员工的管理纳入系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设计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财务与非财务奖励的充分接合,使个人的职业前途与公司发展的未来充分接合。

    融创公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处于一个探索、变革的时期,管理层团队也在不断地磨合,在企业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绩效管理问题尚属于正常问题;另一方面与不同股东的传统背景有关,传统国有企业“派任务”“讲奉献”的形式和外资企业“要指标”“讲绩效”在战略根源上没有本质性差异,但是体现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却迥然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层面的理解不断增强,更多的治理观念应该从讲奉献到讲贡献,贡献和收获要充分挂钩,贡献和奖惩更要挂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人员的能动性,真正提升公司的绩效力和执行力。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四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的日常工作有非常大的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处理日常的人事工作,由于人事管理制度一直处于更新和变化之中,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我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采用有效的绩效管理措施,才能够保证高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1.绩效考核制度不当目前我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仍使是采取分级制度,无法对评价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进行分级评价。现在的绩效考核制度,多以工作的量作为评价指标,这是不科学的。片面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化,只会导致行政工作考核结果的无效性。此外,目前的绩效考核还存在形式化的缺陷,一些考核只是作为一种程序存在,相关人员没有认真严肃对待考核,导致制度失去其权威性,评价也失去效力。2.考核评价不够准确如今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设置三类考评人员,这三类人员是上级部门、专业评价队伍、和民主评价。首先,上级部门的评价是三类评价中最为客观的评价。其次,专业评价队伍的评价容易出现偏颇。专业评价队伍不可能对所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统一考评,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专业评价队伍只是依靠对相关人员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估,导致评价倾向与主观性,客观性大为削弱。再次,是民主评价。这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种评价类型。民主评价又分下级评价和随机评价。这人评价人由于无法对学校职工充分了解,局限于基本印象和他人评价,很容易造成考核评价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增加。

    1.完善考核观念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受到固有思想的影响,对绩效考核未加以重视,对于自己的考核成绩只是得过且过,极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建设。进行行政管理部门绩效管理,首先要完善考核观念。考核观念的完善依靠高校所采取的行动。高校应该举行宣讲会,说明考核的重要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该施以相应的惩罚,而对于考核合格的人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人员在绩效考核中连续不合格,学校应该提出警告,从心理上施加压力,让人们重新重视绩效考核。此外,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着高校的人事信息,也可以采取升职方式,对连续考核成绩较高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连续考核失败的人员施以降职处理。2.科学管理岗位目前高校的一些岗位由于职责上有重合的地方,会造成工作的重复,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应当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详细规划。每个员工在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后,会尽心完成自己任务,认真达成工作目标[1]。科学管理岗位有利于促进绩效管理,可以让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其效用,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3.进行准确评价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采取主观性的考评方式,造成了评价的不准确性,影响实际的考评结果。高校应当对人员进行准确的考评,制定系统的考评体系,而且对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加以区分。比如上层的管理者可以进行主观性较强的考核方式,而下层的管理人员则必须接受客观性的考核。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4.制定考核目标高校在进行考核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相关,因此在考核时应当注重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考核目标时,需要同其他部门进行交流,看绩效考核内容是否符合其实际需求,确定无误之后方可实行。5.制定考评制度制度是规范人的最好工具,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制度,以强制性的方式规定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在考评制度中,对于绩效考核没有通过的工作人员,部门予以处罚,对接连考核没有通过的工作人员,部门予以警告。在这一过程中,行政部门必须和这些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完善相关信息,同时建立起一套反馈机制,吸收群众意见,促进工作顺利进行。6.正确认识结果考核结果并不代表着行政管理部门考评职能的终结。考核结果只是现阶段的一个评价,它不能完全代表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2]。因此,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考核结果。首先,应该合理对待考核成绩,在成绩得出之后,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可以和成绩较差的部门工作者进行面谈,找出其不足之处,进行适当完善。而对于那些考评成绩优秀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进行现场考查,如果名实相符,可以考虑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位,或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值得注意的是,一次的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考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辩证地对待考核成果,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观察研究。

    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越来越重视其绩效考评工作。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绩效考评过程中,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系统,科学管理岗位,制定正确的考核方针,从而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作者:王宏宁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1]张珺.高校行政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xx.

    [2]沈晓杰.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xx.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五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胜任力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实际使用价值,在国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目前认同较为广泛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知识、技能和内在的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等。具体来说,知识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而特质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动机则是指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意愿。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胜任力不仅可以判断其能否胜任某项工作,而且还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的高低。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经营管理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其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目前经营管理绩效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收。但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一样,目前关于经营管理绩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看,对经营管理绩效理论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重叠,目前较为常用的评判方式是通过多项指标从主、客两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一)胜任力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对胜任力界定的不同标准中总结出一些相似点,也可以说是胜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点:(1)胜任力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其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2)胜任力与经营管理工作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反映甚至预测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3)可以通过胜任力将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鱼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人员区分开来。

    (二)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绩效模型,其指出经营管理绩效是由经营管理需求、管理者的胜任力以及企业环境等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只有当这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使得经营管理绩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所具有胜任力的种类较多,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胜任力,其所需要的胜任力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具体评价,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将胜任力潜能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笔者认为,影响经营管理绩效的胜任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以此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因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2、领导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指管理者通过人际交流或自身行为影响来提升整个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其它工作人员来说起着领导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其在胜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务管理能力。

    任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来对团队进行指导,以此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的直接实施对象是任务,而只有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

    4、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营管理者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拥有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5、社会责任能力。

    在明确社会责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须要将其和经济责任区分开来,其不是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公益责任等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

    企业的经验管理绩效主要可以分为发展绩效、财务绩效、流程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个人特质、管理能力都可以对经营管理绩效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的范畴。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市场绩效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组织,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责任能力也对发展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因为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就会通过如社会公益等各种行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而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经营管理绩效关系带来的启示。

    1、给选拨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的启示前面已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任务管理能力等胜任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拨或考核时,可将这些能力纳入衡量范围。比如,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拨时,可通过对其个人特质、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判其领导能力;通过对其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胜任力的考察,来评价其任务管理能力。总之,在进行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选拨时,要考察其各方面的胜任力,以此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资格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带来的启示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许多胜任力对经营管理绩效都有影响,因此在进行管理者的培训时,要依据不同胜任力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胜任经营管理工作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有着直接关系,可通过胜任力评价将表现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和表现普通的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区分开来。在进行企业管理者的选拨和培训时,要将之与胜任力结合起来,保证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家胡凯单位: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六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作为衡量与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标尺,对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尚且不足,本研究首先到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并在此技术上从指标群的含义、指标群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群的分析,最后围绕关键指标分析就如何优化和提高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供相关供电企业参考和借鉴。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定性管理层面上,很能精确、客观的实现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目标,关键指标绩效指标体系的引进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为企业绩效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已逐渐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企业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不断递进式、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电工企业绩效管理必然选择的一种方法和思想。

    人才、财、物、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素,在此当中,人才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也不例外,人才也是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要素。随着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的供电企业正逐渐向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模式演化。因此,能够拥有一批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素质的各层级人才是一个供电企业能否在新的、竞争日益剧增的市场环境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讲,做好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义深远。作为人力资源的两大核心模块,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引入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势必会为企业培养和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更多的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实际情况,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分析方法还较落后,与当前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供电企业的所有员工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功效。于上级供电企业而言,应该基于现有的政策和体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电力企业业务和层面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区域和层面的供电企业的所有关键指标实时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有效的激励电力企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整体上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1.指标群的基本含义。指标群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向内部管理过程的转化,从而起到检测和考察企业在宏观战略层面的实际执行状况,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激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指标群体需要基于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来确定需要考核和衡量的内容,是对企业战略本身的一种具体、细化和拓展,它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调整而不断变动的特征。

    2.指标群建立原则。根据供电企业本身的特征,供电企业指标群建立需遵循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层负责、责任传递、系统保障五大基本原则,这五大原则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指标群建立的原则体系,在指标群建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五大原则进行选择指标。其中,统筹规划原则主要是针对数据层面的要求,要求组织必须将全局各处分散的关键性的数据信息统筹整合在一起,按照经济、安全、综合等一系列职能的需求对数据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构建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保证数据的共享、安全和系统性,有效的挖掘潜藏于数据的信息,充分发挥数据的效力,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归口管理原则简单就是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具体负责的模块和数据管理;分层管理是顺应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采取决策——管理——执行层的模式对所有的指标群进行分层,通过完备的指标分类和不同管理层级的划分形成完备的机制体系,重点关注关键指标体系,同时兼顾相应的各类指标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责任传递原则通过将层层将责任分解,以传递链的形式推进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系统保障原则是对系统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指标群结构。依据供电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基于如上五大原则进行分层,各层指标具有清晰的层级关系和紧密的逻辑拓扑关系,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层之间有着相互递进的衍生关系,第一级指标通过分解到各单位和部分二衍生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其中第一级指标层主要包括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和企业的决策直接相关,主要服务于决策层,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都是第一级的衍生,主要服务于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考核。第三级的数据是整个体系中最小的单元,是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层的基础和依据,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是基础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将考核目标清晰、明确化,保证所有事件相关者都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目标;通过采取合理的标准准确衡量量化考核目标;同时要保证考核目标可实现性,决策层在制定目标过程中一定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将目标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科学、规范的制定目标,尽可能避免和被考核者工作设定毫无关联的目标,目标偏低和偏高都会失去考核的根本意义,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考核结果;另外还要注意一定要对目标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目标时间的设定也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相关的建议: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全员都能够参与到绩效管理当中,应该基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做好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而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一项常规工作,绩效管理的目标主要在于激励员工而非惩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同时,应该熟悉了解和熟练运用绩效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准则和原则都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指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的指标层选择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实际性。强化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和总结,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前、考核中和考核后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同时要不断创新激励体系,构建全面的管理系统。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于现阶段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应采取基于关键指标分析的绩效管理手段,以不断提高其绩效管理的水平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需求。

    [2]谭军武.供电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xx.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七

    任何一种专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企业这个大的系统,离开了企业的大系统就管理就无从谈起,企业有很多的职能管理,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等等。每一种职能管理,都是一项管理活动。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活动有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用人、领导和控制。这五项职能形象的描述出了管理的过程。如果仔细的推敲,这个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非常熟悉的pdca这样一个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也不例外。同时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都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全面地看待企业,都是对企业的绩效进行管理。所以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一定存在着可以融合的地方。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

    认识企业一定要从全面的角度来看,不要把它割裂开来。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我们知道企业首先是存在于一个大的宏观环境当中,离不开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影响,其次企业存在于一个行业当中,离不开组成一个行业的各种元素,比如供应商、竞争对手、经销商、消费者等等。为了很好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要进行战略的管理。在企业的战略指引下,我们来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来设计我们的业务流程,来进行绩效管理。同时为了很好的完成我们的业务流程,企业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在现今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离开了信息系统似乎变得寸步难行。

    上面我们描绘了一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概貌。也表明了战略在企业管理中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企业作为一个管理系统,各项工作是围绕着战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而在企业管理实践当中,往往是割裂了企业管理这个系统,形成了职能管理的壁垒,降低了企业管理系统的效率。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可能听过某一位企业文化大师或者是某一位学习性组织建设的专家的演讲,在他们看来似乎企业只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只要有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种工具,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割裂企业的管理系统谈某一项管理对企业是无益的。管理的理论知识与管理的实践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理论界,为什么会有很多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呢?这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知识领域。为了研究的方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企业,这是必须的。但在将这些理论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按照学者们的研究割裂了企业的管理系统,形成了各种职能管理。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这里这样说并不是说企业不应该存在职能的管理,只是说企业不能把各种管理割裂开来看待。比如战略管理,绩效管理,都应该是贯穿在企业管理始终的,而不应该作为一项单独的职能管理来看待。如果企业这样来看管理,那么就会形成职能管理上的壁垒,损害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绝对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整个企业需要关注的事情。在《挡不住的趋势》这本书里,趋势科技的ceo张明正认为,现代ceo的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找到一个能够在特定商机下制胜的策略;二是找到对的、好的人才加入团队;三是建立一些衡量绩效的工具、方式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是ceo需要关注的。既然ceo关注的工作,当然也是企业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业务单元需要关注的工作。

    既然战略是企业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企业应该对战略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可以请咨询公司来做战略管理的咨询,但他们带来的是方法和工具,试问有谁比企业的一把手更了解市场的变化、更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呢?把战略管理交给别人去做是危险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请咨询公司作了战略,但做完之后战略却得不到执行的原因之一。

    谈到战略管理,大家都会想到虚无缥缈的战略以及枯燥无味的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总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离战略还远呢。

    我们知道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四个过程。但现在存在着一种误解和偏见。一说到战略管理,很多企业都认为就是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呢?因为企业存在这样的疑惑,在企业制定了战略之后,如何才能得到实施?这样的疑惑总是难以解决,战略管理也就很难融合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所以战略创造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

    谈到绩效管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绩效考核。谈到考核当然是要与薪酬挂钩了。很多企业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绩效管理一般包括:绩效计划地制定、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这也是一个pdca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绩效,从而提高和改善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是为了促使绩效更好的达成。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是绩效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了“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调查。调查表明,从绩效管理的目的来看,75.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是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把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损害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已经被广泛的认同和使用。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来最为强大的管理工具”,的一项研究更表明了世界各地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组织比率:美国超过60%的组织运用了平衡计分卡;欧洲50%以上的组织运用了平衡计分卡;新加坡70%以上的组织运用了平衡计分卡;澳大利亚有40%以上的组织运用了平衡计分卡;我国只有少数的优秀企业在探讨平衡计分卡的使用。

    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开普兰和诺顿有三本经典的著作,按照写作的顺序依次是《综合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和战略图。从写作的顺序我们不难发现两位大师对平衡计分卡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开始平衡计分卡是作为绩效管理的工具来使用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两位大师发现,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执行的工具,他将战略转化成具体的经营行为,使战略变得可测量可管理。

    按照平衡计分卡的逻辑,两位大师的三本书的顺序应该依次为:战略图、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战略图用来描述公司的战略。它将战略分成四个角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并体现着四个角度战略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和成长是为了不断的改善内部的业务流程,改善内部的业务流程是为了满足客户和财务的目标,满足客户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平衡计分卡用来分解和衡量公司的战略,将公司的战略转化成具体的衡量指标,并且为衡量指标设定目标值,设定相应的责任人,配置相应的资源,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作为完成目标的支持。战略中心型组织是为了来管理战略和平衡计分卡。保证平衡计分卡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流程,实现战略的评估和绩效的考核。在一个战略中心型的组织里,企业利用平衡计分卡作为个基础的工具,设计相应的模板,定期对平衡计分卡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回顾,对战略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将评估的结果与浮动薪酬挂钩。

    使用平衡计分卡实现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融合。

    在对平衡计分卡是什么的讨论中,各执一词,有的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战略执行的工具、有的人认为是绩效管理的工具,有的人认为是绩效考核的工具。在一家平衡计分卡专业网站上的一项调查表明:18%的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绩效考核的工具;22%的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绩效管理的工具;31%的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管理的工具;29%的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管理的工具。

    那么平衡计分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战略管理管的是什么?在上文我们分别对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平衡计分卡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战略管理管的是公司的战略,实际上也就是管理企业的战略性绩效。第二个问题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应该融合在一起。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融合在一起就叫做战略性绩效管理,包括了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的梳理)、战略性绩效计划地制定、战略性绩效的评估、战略性绩效考核。

    如何实现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呢?我们用平衡计分卡作为工具来实现。所以,这里就回答了平衡计分卡是什么的问题。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工具。我们用战略图来梳理公司的战略,用平衡计分卡制定战略性的绩效计划,设计跟踪回顾的模板进行战略性绩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与浮动薪酬挂钩,进行绩效的考核。

    另外我们知道绩效管理包括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平衡计分卡本身是一个层级的概念。首先制定出公司的战略图和平衡计分卡,然后根据上一级的平衡计分卡制定出下一级组织的战略图和平衡计分卡,直至制定出岗位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实现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对接。也就是、保证了每一个人、每一级组织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服务。

    企业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实现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融合。也就是实现了战略与绩效的对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争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什么工具。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德鲁克对管理的本质的描述: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在深刻理解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去进行管理的实践,真正重要的不是平衡计分本身的知识(什么是平衡计分卡),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平衡计分卡。

    最后平衡计分卡还回答了趋势科技ceo张明正提出的ceo的三项工作。战略图用来梳理公司的战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工具,让每一级的组织,每一位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知道战略图分成了四个角度的内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成长和学习与成长。其中学习和成长角度的人力资本回答了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加入你的团队,当然是那些具有实现公司战略能力的人。平衡计分卡很好地解决了ceo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也就很好地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了起来。

    运用平衡计分卡培育战略中心型组织。

    战略中心型组织是开普兰提出的一个概念。不难理解,就是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通过制定公司的平衡计分卡,将公司的使命愿景战略转化成具体的经营行为,然后层层分解,将公司的战略落实到每一级组织,每一位员工;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实现组织的变革,实现横向的协同,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协同;实现纵向的一致,聚焦组织资源;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层层分解,使战略成为每一个人的工作,并且与浮动薪酬挂钩,使每一个人享有与战略相关的激励;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制定,配置相应的资源,实现战略与预算的对接;通过设计跟踪回顾系统和相应的会议制度,使公司的管理会议围绕着企业的战略进行,使管理层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战略,并且对战略进行实时的调整;最后公司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作为一个变革项目来进行,公司高管层要对这个变革项目进行鼎力的支持保证项目的成功,从而可以增强企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还是德鲁克的那句话:管理是实践。重要的不是战略中心型组织的含义,而是如何去做,去实践。企业通过战略中心型组织的建设,会得到以下的利益:

    打造一个以战略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

    使公司的战略转化成具体的经营行为,使战略变得可执行;战略管理的过程变得可操作;战略不再难以理解和沟通。

    形成战略学习的氛围,适时地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做出调整。

    提高了管理层的领导力,和员工的执行力,有利于企业执行文化的形成。(孙新平)。

    来源:慧聪网。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八

    “组织”一词该文中全部指的是动词的组织,“绩效”这里指的是销售部门的绩效,这里,组织工作,也不光全是管理者的事情,而是通过抓下属工作的组织,在抓的过程中让下属自己学会怎样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提升下属的工作能力。这才是目的。

    组织什么,就是对工作内容的组织。下属每天都有8个小时、一个月有24*30=7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几乎是我们可以明确的唯一事情了。我们不能奢望下属有了目标后自己就理解怎样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内容,完成目标。更何况下属们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掌握的。那么通过关注下属是怎么使用这些时间,在工作时间内怎样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内容来让下属最终自己掌握去科学地组织工作内容,同样我们可以创造出良好的成绩来。

    但是我们需认可,下属们大多数不会第一时间都会自己主动去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内容,而且往往很多工作的时间安排也是不那么科学的。所以需要管理者们经常去监督、去了解和分析来帮助他们自己去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内容。

    如果对下属的工作内容组织算做“跳舞”的话,销售管理者对于周、月份和季度等相对较长时间内工作内容的组织,可算是“在房间里跳舞”。而对于每天的工作内容组织,就像是“在桌子上跳舞”了。所以我们不光要会在房间里跳舞,也要学会在桌子上跳舞。

    笔者一直在从事的是销售管理的工作,而目前的工作,其考核的内容就是每个月部门的新签单客户数量。笔者想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一起去探讨我们怎么通过对销售人员每天工作内容的组织,来完成我们的绩效目标。

    这里我们以月为考核周期,以一个销售人员为考核对象来看。

    工作内容的组织,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考虑:what、which、when、how、who.

    what?为什么要对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组织?

    它不像一条生产线,每个产量目标和流程都那么的清楚,也易做到现场和过程的管理。在生产领域的工作组织知识却在日益先进,而在更需要工作组织的销售领域,很多的销售管理者采用的依然是简单的表格管理就显得相当的被动了。

    由于销售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明确的,所以,我们在对团队内对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的组织工作,也必须不断的进步和精进,需要我们做销售管理的人员倾注更多的心血去帮助销售人员改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格填写和汇报。

    which?需要良好组织哪些工作内容?

    1,月目标和月工作规划。因为这里是以月份为考核周期的,这两项就不可少。月目标和月工作规划包含了部门和个人的。

    2,日工作内容。利用分解法把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在自己的部门,笔者把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分解为电话推销(不出去)、陌生拜访(出去)、跟进老客户、增加新客户这四项。

    when?什么时候抓工作组织?

    在销售管理中,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是什么时间都拿来改善工作的组织问题。笔者在部门中把用来改善工作组织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必然性,一种是偶然性。必然性的时间可称之为“关键时间”,在这些时间里面抓工作的组织是重复的。比如:月初第一天、周一、早上;月末最后一天、周五。

    月初第一天:制定月目标、分解月目标、规划月工作安排。

    周一也类似。早上指早会时间,早会的内容问题在笔者的另一篇拙作《高绩效管理之一―一位高业绩销售经理经验分享》中详细写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月末最后一天:这是总结该月的计划执行问题时间。

    周末类似。

    偶然性时间:为了提早发现下属工作组织中的问题或有了问题想找出原因,在日常中随机用来改善工作组织的时间。比如,发现该周的成绩不如人意,或月过了一半时间发现了业绩不理想,又发现了某个对工作安排不合理的员工后要改善而临时抽出来一小段时间。偶然性时间的应用可能是针对整个部门或单独针对某个下属,见机行事。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十九

    一个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主要金融企业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为它发现自己没有完善的执行官继任计划。这一需求推动了企业管理者制定绩效管理方案,将公司的200名员工都列为执行官职位的继任候选人。除了执行官及其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之外,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200名候选人无一知道谁将成为公司的新领导。这可能是世界上同类事件中最为独特的了。在该案例中,公司制定了一个卓越的目标,并带领员工朝该目标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出优秀的绩效管理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呢?以下是我认为对开发有效的绩效管理战略至关重要的十个步骤:

    ――确保业务与战略挂钩。在银行业,兼并极为常见。如果您的企业有很多业务部门,并且有一些是通过新近的收购而获得的,那么确保您的业务与战略挂钩就更为重要。

    ――确保公司的员工都是需要的人才。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您了解自己员工的技能。五个不同的管理者对同一个员工能力的评价可能产生五种不同的结果。

    ――根据一致的标准评估员工。如果您评估员工的标准在变化,您将不能建立评估员工表现的统一标准。而如果没有这种标准,就无法衡量进展。

    ――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表现是否与公司战略相符。为您的绩效管理架构创造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一旦战略制定,即要确保业务与战略的一致性,并开始与员工在企业目标上进行交流。当知道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其个人参与部分时,员工情绪会提高,将非常乐于学习如何专业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您的员工描绘一幅蓝图,让他们清楚知道公司管理者的职责和责任,并通过提供发展机会建立员工的自信。

    ――将员工的能力与职位挂钩。您不仅需要了解您员工和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并且还需要知道他们具备何种能力。举例说,您非常优秀的会计师可能还具备良好的撰写能力。在同时掌握金融和写作的基础上,她可能成为投资者关系部的优秀员工。

    ――鼓励员工往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表现。培训可为员工传授所需的技能,但并不会改变行为表现。当一个组织的领导对绩效管理架构表示出信任并亲自进行实施时,员工的表现也会随之改变。

    ――找出差距并长期监控。找出培训与指导的方法,建立员工的责任心。改变往往使人们极为不安,您可通过使管理者也投入到部门的发展中,来减轻员工的此种不安。让您的管理者成为平和的指导者,而非严肃的训练者。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绩效管理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同时,绩效考核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根据本文对武汉、长沙等地的2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有82%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自己企业的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某特大型石化企业为例,就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走出绩效管理窘境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campbell等人认为绩效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本身,对组织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事实上绩效管理它是人员任用的依据,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也是平等竞争的前提。只有将绩效考核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人尽其才,事尽其功,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林。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建立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接受出资人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绩效管理与考核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培育世界级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管理方法体系,也是引导中国企业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益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的实施结束了国有企业“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历史,初步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增强了企业创造价值和资产回报意识;形成了“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初步解决了过去国有企业负责人自定薪酬、薪酬与业绩脱节、薪酬增长过快和薪酬只能升不能降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加快了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长。

    从目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来看,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体系还需要深入与不断探索,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当前多数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实行中存在困难,绩效考核与发展战略脱节,绩效考核时间僵化,各级管理者和职工的参与度不够,考核缺乏量化,明确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绩效考核不现实,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等,使得企业考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导致人才流失。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思想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意识淡薄,考核方式落后,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的应用单一,绩效考核仅仅停留在简单评估的层面,还没有真正上升到“绩效管理”的高度。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国有企业正在经历一场理念与制度的全面更新,bl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通过在bl公司调研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员工认为“考核的作用在于提供奖金分配的依据”。这种认识直接导致“绩效考核成了薪酬制度的补充”,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此外,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执行“扣奖”制度,只要不违反各项纪律或规定,员工就可按其所在岗级拿到相应奖金。显然这样的考核形同虚设,奖金额度不能体现绩效贡献的多少。通过绩效考核就是要打破这种隐性的“平均主义”,绩效优者多得,绩效劣者少得,真正实现酬显其绩。

    2、考核对象局限于个人。

    想,忽视对团队与部门绩效的责任感,最终削弱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当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员工很难做出正确选择。这样不仅增加了部门内、部门间的矛盾,而且也与现代管理所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不符。

    为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在公司与员工绩效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部门绩效管理,综合运用平衡记分卡与目标管理等方法,在战略指引下建立公司级、部门级指标库,科学构建公司—部门—个人的三级考核体系,并将部门、个人配合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努力实现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共同提升。

    3、考核内容与企业战略脱节,考核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表现在:处室软指标太多,不好考核;不同工种和部门之间没有可比性;指标以外的工作太多,也很重要,难以考核,有些指标与目标关系不大,设计不合理;被考核者讨价还价,有意压低绩效指标等。

    bl公司的绩效考核也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由评价委员按照评分标准对员工进行打分并综合排序,从而最终确定员工的绩效等级。这样的考核指标与企业发展战略完全脱节,考核指标的设计难以体现企业发展要求。同时由于个别绩效指标难以真正区分绩效优劣层次,评价者极易在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过程中产生从众心理或者不自觉的夹杂其他因素,从而影响绩效考核的公信力。

    4、考核执行难、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绩效基础数据不准确,考核者和考核方法不易确定;绩效考核中的主观误差,如打分中间化倾向,考核周期不确定,考核执行不严格,执行时有些员工不愿配合,甚至反感;在结果运用上无明显激励,导致绩效好的与一般的拉不开距离;考核结果很难与薪酬合理挂钩等。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绩效管理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到员工当前的思想状况及承受能力,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帮助员工排除思想障碍,使其明确绩效管理不是为了硬性将员工分出等级,奖优罚劣,而是旨在通过正确的指导,强化员工已有的正确行为,克服低效行为并不断改进,为日后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健康、有效的运行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公司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成立绩效管理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评审与完善;监督、维护绩效管理体系的公平与公正。机构可设最高领导小组和常务办公室。通过将企业高层全部纳入最高领导小组,使各位领导都能够亲自参与到绩效管理中,从而取得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常务办公室则是绩效管理的职能服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考核的组织、技术支持和指导等事务。

    1、建立公示制度。

    公示制度是让员工了解考核结果的最有效手段,员工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到考核结果,才可能正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参与到考核过程当中。员工的积极参与是绩效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重要保障。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一方面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评选透明度;另一方面能激发优秀者的荣誉感,满足其获得尊重的需求,也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

    2、建立绩效考核申诉制度。

    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一些不公正、非客观的考核结果,或者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企业应有畅通的渠道,让员工申诉,这样企业既能掌握员工思想,对确有偏差的考核进行补救,又能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解决员工的不满与问题。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的,要使绩效考核体现战略导向,就必须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来实现。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是指绩效指标应该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员工的职责相匹配,不能设置过高或过低;指标应该具有相关性,与员工的主要职责相关,而不应把重点放在与员工职责关系不大的指标上;指标应该有时效性,应该根据员工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此外,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当遵守20/80原则:即抓住能够体现企业80%的目标的20%的指标,否则,有可能会因小失大;其次,考核指标的压力要适中,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应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再次,考核指标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一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不应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企业应当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其规范下来,并通过不定期抽查、绩效改进对照等方式对沟通效果做出检查,确保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与完善,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又具操作性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必然选择。绩效管理是企业突破经营瓶颈、提高经济效益最强有力的手段。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都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潜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胡杨、胡蓓:面向零时间企业的即时激励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7(4)。

    [3]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胡杨、刘国花:tbc下员工流失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篇二十一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起以远景与战略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绩效指标体系价值链,为国内保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新思路。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价值链。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bsc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方面内容。

    平衡记分卡财务方面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类似,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方面指标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情况,是企业追求的结果,是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非财务指标不是对财务指标的取代,而是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如表1所示,客户方面是指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效果,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内容。将客户方面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和战术,进而产生满意的财务绩效。内部运营方面是指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评价企业运营状况。内部业务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实现股东价值都要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学习发展方面是从企业的学习发展角度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学习发展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成功基础,此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员工为基础,主要标准有:员工掌握技能的能力和获取战略信息的能力等。平衡记分卡全面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合格品率、雇员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能促使企业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这里,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如成本、利润等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而得到的,反映了外部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外部评价指标。而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内部评价指标。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客观评价指标,又包括了主观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均是依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是一种客观指标。而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指标。

    运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新格局。按wto协议约定,5年过渡期后,我国保险市场将完全开放,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外,还应加强监管、调整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在调整产品结构、管理服务水平等内部业绩动因上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反馈。

    保险业是特殊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和转移风险的机制,保险产品是在未来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承诺,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费率的厘订涉及对未来损失分布的正确预测;保险合同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金融与法律知识,而这些将导致保险消费者的信息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出及保险产品无形化的特征,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困惑。除了需求动机外,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这要求保险公司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所以有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服务。从上述保险业具有的独特之处来看,单一的财务评价方法侧重评价过去,过于重视短期财务结果,缺乏预测性,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反映保险业竞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等决定性因素。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目标,还引入了三个基本非财务目标,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保险业特点,运用平衡记分卡为国内保险业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1可知,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是从平衡记分卡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出发而建立的。首先,根据四个方面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从关键成功因素出发,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业绩指标。但是这些关键业绩指标都是滞后指标,还要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业绩指标实现的因素驱动指标,即领先指标。

    保险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注重衡量的行业,其特点是从做出某一决定到取得相应成果之间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例如,评估风险和决定费率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但是直到理赔提出和解决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平衡记分卡只包括滞后指标,将无法为管理层希望早日获得成功指标提供信息;也不能促使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上,也就无法指导员工的工作,更不能实现未来的成功业绩。所以,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结合对于激励和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空缺,并不代表没有领先指标,而实际上,三个非财务指标整体构成了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

    表1的指标体系只是针对一般保险公司而建立的,在对具体的保险公司建立指标时,应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战略目标建立适合该公司的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另外,平衡记分卡中的四个方面及其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及其企业特点适当增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和指标,这样才能适应实际情况,保证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

    传统的绩效评价都是以财务分析为主,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只为企业提供了有限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保险公司绩效,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结合我国保险业现状及行业特点试建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综合了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并强调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

    在西方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方面,平衡记分卡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西方企业在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对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保险公司高风险的特点,平衡记分卡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绩效进行评价,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程度。因此,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并结合我国国情来探索切实可行,适合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2023年绩效管理的论文大全(2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